TOPMEDIA
顶思传播
第二届国际教师发展大会顺利召开,一文尽收重磅嘉宾分享要点干货!
来源: | 作者:田菁 | 发布时间: 2019-05-25 | 1435 次浏览 | 分享到:

●          持续的观察

●          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

●          学习环境

 

基于以上7个要素,寻找学习的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事项是在访课者进入教室后,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实景上,而非教师的教学。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学的环境来判断他们是否是真的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多多反馈,通过与访课者的交流去提升自我教学,而非感受到被评估的感觉。

 

然而现实中,学校大多数会注重总结性评估而非过程性评估,会注重考试结果而非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否,会注重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而非关注如何改善教学。

 

在John看来,学习是学校的核心,但教学并不等于学习。尽管教学发生在课堂,但学生的学习并非完全与教学同步。确认学生是否真正忙于学习的最好方式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从学生反馈中收集证据,譬如说学生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此外,大会主旨论坛上特别设置了TIDE辩论TIDE微分享环节。

 

本次TIDE辩论邀请到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中学部副校长董衍华苏州德威国际高中中文部负责人曹亦思担任正方辩手,为正方观点“未来学校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辩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初中国际部主任孔雯深圳国际预科学院科学/化学老师李晓波担任反方辩手,为反方观点“未来学校以学生为中心”辩论。

正方一辩

反方一辩

辩论非常精彩,不时迎来阵阵博彩,通过辩论抛砖引玉之后,也吸引了与会者热烈参与讨论。其实,辩论不是为了驳倒对方,而是借助这样的特别环节,激励国际教师,在繁忙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停下来反思教学。无论未来学校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都不忘教育初心。

TIDE辩论辩手与评委合影

主旨论坛最后环节TIDE微分享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督导研究中心主任苏君阳教授,首先向与会嘉宾和老师们分享“现代化视域中学校管理的重构”,他认为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并非是学校内部管理能够解决的,大众应该更加关注个性化、国际化、开放化、人文化和民主化的问题。

苏君阳微分享
青年成就中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保罗以“教育与文化: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在技术层面一定能突破限制,最大的挑战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投资者,但我们要明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周保罗微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9届思源班班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3届学生张雨琦从毕业生的角度分享了“我心中的未来国际教育:培养多元化学生群体,鼓励学生分享、传承”,她表示在今年的申请季中发现现在的学生参与的活动都太相似了,但大学想要的是多元化的学生社区,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而发现自我特色的关键是学生要接触到足够多的资源。


张雨琦微分享

最后,顶思人力资源总监贾垣和大家分享了顶思新发布的《2019国际学校薪酬和教师发展报告》。

 

贾垣总监从国际学校组织架构、人才招聘、不同岗位的薪酬福利水平、绩效评估、教师的满意度和从业压力指数,以及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等方面,对研究报告做了一次全面的要点介绍。其中,学科的专业水平是学校招聘用人过程中最主要的考量;外籍教职工的平均薪资是中方的两倍;教师发展培训福利薪酬不满意度达到50%等研究结果,仍表明未来国际学校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着巨大挑战。

贾垣微分享

25日下午,6大平行分论坛在苏州致远国际商务大厦如期举行。分论坛共邀请到37位嘉宾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分享,涵盖中文学习、英文学习、社会科学、跨学科学习、学前教育、素养课程六大主题。详细内容敬请期待顶思特稿分享。

分论坛1:中文学习
分论坛2: 英文学习

分论坛3:社会科学

分论坛4: 跨学科学习

分论坛5: 学前教育

分论坛6: 素养课程
敬请期待明天全天工作坊,并由斯坦福大学教授Dr. Scott Rozelle带来的闭幕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