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们举办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然而学前教育却也是我们最短板的教育之一。幼教乱象层出不穷,民办资本初心不正,未来三年幼教师资更是缺口100万。国家正在通过一系列政策及改革行动,试图重构学前教育体系,规范学前教育民间市场。
公办民助,民间力量不可忽视。不过,任何想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同仁们,必须对以下问题有着清晰的答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和幼儿教师?如何打造学前教育环境?如何来评估学前教育效果?国际幼儿课程体系如何本土化?如何解读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在国际化办学领域,更需要全球视野。
六一儿童节,关注儿童,关注学前教育,顶思特开《幼思计划》栏目。“思”寓“师”,寻访全球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和KOL,为一线老师、管理者或投资人分享经验与心得,助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一期专访嘉宾为上海德英乐教育(万科旗下),静安德英乐幼儿园园长钱莉女士。钱园长拥有十多年的公办园经验,转做民办,我们来看看她的学前教育办学观。
2018年7月~2019年1月,一年不到时间,国家针对学前教育出台多项政策:
《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召开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
…… 面对新政策与规定,每个人对政策的解读都不同。作为业内人士,首先要考虑的是教育部门发布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钱园长认为,国家各种政策,出发点一定是好的,就是在规范办学。对于一线办学人,或许最重要的还是从自身的专业管理素养出发,响应国家的改革行动。 在访谈中,钱莉园长结合她十多年的公办教育体系工作经验以及对国际幼儿教育的理解,阐述了幼教乱象的本质,专业的幼儿教育管理应该怎么做。 钱莉园长所管的静安德英乐幼儿园属于万科旗下,德英乐是万科2017年推出的教育品牌,基于万科22年涉足教育行业,旗下涵盖公办、民办和素质教育三大教育体系,20所学校,满校学生人数将近10000人。其中,2016年德英乐创办第一所民办双语幼儿园,短短三年时间,上海开出4家民办双语幼儿园,宁波同样有1家。
钱莉园长也就是在2018年成为静安德英乐的创校园长,小到学校地板采购,大到教师招聘,事无巨细的工作,让幼儿园成功运作起来,提前三年完成了招生目标。
钱莉以一园之长的身份告诉我们,园长需要具备什么素养,专业的幼教管理怎么做,园长应有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是怎样的,又如何去践行。
静安德英乐幼儿园创校园长 钱莉
杜绝幼教乱象,自治是重点
近几年,幼教乱象层出不穷。其中,当数2017年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和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最受社会关注。 钱园长首先梳理出了学前教育机构乱象的四点原因: 一是监管难度大,部分机构缺乏完整课程体系、师资准入标准低,无办学资质的教育机构也有存在。 二是儿童安全与伤害事故频发,让教育工作者们变得谨小慎微。部分教育机构的做法,更是对孩子进行高管控,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三是家长的不合理期许和焦虑,为教育培训类机构带来了生存机会。 四是部分学校的过度迎合市场需求,提前小学化。为了满足家长与招生需求,幼儿园变成了升学辅导班,一些学校开设各式各样的学科类幼升小课程,提前“小学化”。 因为乱象频发,不禁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应该为孩子选择怎样的幼儿园就读?幼教行业的管理规范应该是什么样的?
钱园长认为,国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势在必行,但学校和机构的自治,更是重点。

静安德英乐幼儿园
如何自治?钱园长结合自己公办幼儿园工作经验,提出两点可借鉴公办园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依法办园、管理规范”的力度。公办体系中,教育局有特别设立的学前教育科,有专业的教研员,会手把手的参与到一所幼儿园的创立中。办学的理念和特色,皆有根有据。
2、构建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公办体系开展各类高效教师培训,包括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等,也因此形成了公办教育老师的专业性高、基础知识扎实的特点。
所以,进入到办学环境相对来说更加灵活的民办园,身为园长,自治过程中一定需要先抓“管理”和“教师团队”。
静安德英乐幼儿园环创设计展示 5个要点,做到幼儿园制度化专业化管理 专业管理,考验着每位管理者。钱园长指出,明确制度,是首要任务。她总结了5点制定专业幼儿园管理制度的要点: 1. 秉持可预见性原则,制定办学各个环节的制度。
2. 学习国家指导性意见,确定好制度背后的思想和精神。
3. 学会两条腿走路,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并举。
4. 认识到制度的隐性成本问题,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5. 学会接纳在现实管理中的不完美。 钱莉园长强调没有组织结构,学校就是一团乱麻。学校管理中需要设置一本标准化的手册,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内容。 至于“教师团队”,学前教师管理者需要知道,幼教与其他学龄段的教师存在的差异点。其他学龄段的教学,是以高结构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为主,教师以学科来划分。幼教却是全科教师,幼儿园的课程则是“一日活动皆课程”。 有人认为幼教好做,因为知识点不难不深。但幼教的难在于整合,是否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教授。原因在于孩子的自主学习在学前教育阶段非常明显。从进幼儿园的那一刻,学习已然发生。与教师打招呼、就餐礼仪、整理书包、在活动区域玩耍,每一个过程都是学习。
戏剧课 另外,钱园长所在的静安德英乐幼儿园属于小园所,只有六个班级。类似于钱园长所在的小园所,国内也普遍存在。幼儿园的大小使得园长的日常工作充满了差异性。 钱莉园长坦言:比起大园所,她更希望管理一所小园所。大园所的层级管理比起小园复杂的多,很多时候事情的直达性和反馈性不如小园所快。若大园所的中层不得力,安全隐患就是个大问题。而园区小,管理的风险就降低。但小园所的管理做到足够精致化才能凸显其优势所在。 说到管理与风险,钱园长觉得没有完美的管理,园长要学会接纳管理中的不完美。只要谨记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以下6点,才能形成正循环的发展趋势。 ●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 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 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
● 设置全面均衡的课程体系
● 加强教科研,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与效果
● 做好儿童发展的评估
新年音乐会
家校工作难点,从课程共建中突破 在民办园,钱园长也深刻体验到,在家校工作方面的极致要求。
民办园园长重任之一,与家长课程共建。
所谓课程共建,就是要关注家长三观,即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为什么?因为太多家长不太了解幼儿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总是把幼儿园直接当成是“幼小衔接班”。
家长是如何看待孩子的?能不能客观地全面的评价自己孩子?对待孩子的期许是什么?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待教育的态度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都是钱莉园长与家长打交道过程中,重点谈论的要点。
只有教育家长,让家长理解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才更能顺利进行。钱园长强调,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不是幼小衔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