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宁静的革命!办学25载被称北京最国际化学校,正在重构教学 | 一校之长
来源: | 作者:Luna | 发布时间: 2019-07-30 | 939 次浏览 | 分享到:
采访 | 江小小
文、编 | Luna

说到京城老牌的国际学校,创于1994年的北京京西学校(WAB)必须榜上有名。

京西学校是一所获得IBO认证的IB学校,实行PYP、MYP和IBDP全学龄段IB课程体系,并且是勇于接受IB新倡议的创新先锋。此外,京西学校还先后获得了CIS(国际学校协会)、NEASC(国际新英格兰院校协会)和NCCT(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多项针对国际学校的评估资格认证,是多个地区和全球性教育协会的成员。还在2017年被环球时报评为“最受外交官青睐的国际学校”


因此,京西学校吸引了约1400名来自全球50多个不同国家的学生,以及近200名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老师。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进入美国、英国和其他地区的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然而,京西学校并没有在这样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2016年开始,学校启动了 “FLoW2021”计划,在学校全人教育的坚实基础上,进行教与学的创新。2018年,京西学校聘请Marta Medved Krajnovic博士为学校新任校长。


Marta校长与孩子们

Krajnovic博士与国际教育的渊源颇深:她的孩子曾在横滨国际学校就读,她曾任布达佩斯美国国际学校董事会成员。以及斯德哥尔摩国际学校董事会成员和校长。在国际学校工作前20年,Krajnovic博士是一名研究员,后任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大学应用语言学副教授。她至今仍在辅导博士生,写过许多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和多语言习得的文章。她自己的三个孩子中年纪最长的目前正在牛津大学求学。

专业的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让Krajnovic博士对国际学校老师和领导者的工作深有感悟。如何引领一所已有多年历史的老牌国际学校?如何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理念都与时俱进?如何探索适合学生、适合未来的教育项目?Krajnovic博士都有自己的理解。

集思广益的FLoW21,一场教育创变

当今的国际教育正在急速变化。与此同时,很多专家和学校都在谈变革,但真正实践的学校并不多。京西学校就是为数不多的,进行全校创新实践的学校。

FLoW21即the Future of Learning at WAB 2021,是京西学校这几年正如火如荼在开展的战略性教学项目。共计包含21个目标,学校将力争在2021年实现其中的大部分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也能够根据老师们的反馈及时调整这些目标。

21个目标

它结合了京西学校的价值观:融合(Connect)、激发(Inspire)和挑战:贡献(Challenge:make a difference)。

其中,“Make a Difference”不仅是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挑战自己、带来改变,同时也意味在当下和未来,为自己所处的小环境和整个世界带来贡献。同时,FloW21计划及其目标也与IBO的教育价值观紧密相连。


2016年,京西学校的领导团队开始讨论新的教育项目。随后,他们和整个社区分享了一些初始的想法。这包括一系列长期的头脑风暴、对谈和研讨,囊括了教育主管、老师、家长、学生和董事会。一两年后,FLoW21成为了校级战略目标之一。



· FLoW21如何运作与发展

一直以来,京西学校的整个社区都在为实现FLoW21而不断努力。2018至2019年间,学校不但为实现部分目标开始具体实践,还将老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团队分成四个组别,思考这项创变教育行动的未来。

其中一组专注于课程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可以以他们已掌握的能力为基础,变得更加符合个体需求和个人目标。

另一组则专注于学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需的空间、时间表、IT系统,以及其他支持结构

还有一组专注提升教学方法、员工职业发展和福利

最后一组专注于社区在未来的参与度,以便于京西学校社区的所有人都能清楚学校在做什么。

Marta校长在演讲

Krajnovic博士认为,所有教育创新都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教与学的过程是一套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有许多影响因素:学生、老师、家长的文化背景和年龄,过往教育经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动力来源,师生关系,还有现实环境。比如,学生学习时的室内外空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除了这些高度可变的因素,还有学习过程中的神经认知复杂性。

而京西学校正在做的,是根据已有的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制定特定的教育创变计划,并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研究,以便能够就FloW21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得出可靠结论。因此,目前,京西学校正在和国内外对此感兴趣的大学联系,和京西学校的教育团队共同进行教育研究。

面向未来学习的Learning Space

在京西学校众多的目标之中,有一项是提升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合作学习,以及实现所有学生能够在更具差异化的环境中学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京西学校认为需要创造新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项目”(learning space program)也由此诞生。

2018年秋,京西学校开始在全球寻找能够理解其教育愿景的公司。最终,他们选择了一家丹麦公司,它给许多私立与公立学校做过设计,并且在方案上勇于创新。

在设计新学习空间之前,这家公司做了很多工作,了解学校、社区和京西学校的目标,和老师、家长,还有学生们交谈。最终,它颇具启发性的作品脱颖而出,设计的学习空间原型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在未来,它会让京西学校的师生可以更轻松地实现FLoW21的目标。

· 具有中国元素的联合空间

在不久的将来,京西学校中不再有很多传统的教室。原有的教室会被改造成用于学习的社区空间(learning community space),包含多个不同的功能区,比如“剧院”、活动区、休息区、书写与绘画区、数学和科学区,还有图书馆。在一些新空间里,同年龄的学生不需在同一个教室中学习。

学习空间的十个功能

世界上有些学校已经在实行这种模式,尤其是新建校和创新学校。通常,是STEAM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或者是为了低年级学生设计的。

而京西学校则计划先在学校的不同部分进行原型尝试,最终在整个学校实行这种模式,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

新学习空间中的高中图书馆

有趣的是,京西学校虽然被认为是北京最国际化的学校之一,却与中国的联系十分紧密。学校非常尊重中国文化,希望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建筑的一部分。于是,建筑师们应学校的要求,在学习空间中融入了中国建筑的元素。

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庭院、月亮门,还有龙之路。而且,大部分都是定制的,材料、颜色、形状都和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文化在京西学校


· 合作变得更加必要

虽然,京西学校的老师们之间一直都在合作和共同制定计划,但真正的授课大部分时候都是由老师在自己的教室中单独进行的。

不过,新的学习空间将会被许多学生共享,老师们不仅需要在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并且在授课时也要继续进行协作。如果某个老师想要改变计划,那么因此带来的公共区域的人员流动就会影响到别的老师的工作和其他组的学生。

个具体的例子,京西学校给中学部的数学组设计了一个新空间,敲掉了墙壁,把内部建设成不同的样子。大概会有7-8名老师共享这个空间,他们会事先做好计划,合作规划课程。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课程表,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听课,该去哪里自主学习或成对、成组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