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培训,才能得到好师资,这是任何行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道理。尽管是众人皆知的苦恼,也没人愿意花钱培训师资,因为发现,花了钱培训完教师,这些人却被挖走了或跳槽了,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形成了谁都不愿意去给“教师培训”买单。
所以,整个行业似乎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教师存量市场太小、流动太快、师资匮乏,这是所有国际学校面临的办学危机之一。
针对教师团队组建危机,校长必须梳理清楚,教师来源和教师离职原因,最后就是清晰认识到,靠挖人解决不了根源问题,
如何培养忠诚度非常高的教师,才是结症之道。 据《顶思2019国际学校薪酬和教师发展报告》,目前国际学校的教师流失率达到了20%左右。
教师离职原因有四大方面,一是职业发展,二是薪酬待遇,三是企业文化或校园文化不认同,四是工作压力、绩效考核压力。
图源:《2019国际学校薪酬和教师发展报告》
可以说,所有国际学校都共同面临着教师离职挑战,少数集团学校稍有优势。因为教师这个工种,本身就是“慢”节奏。无论一个老师,在小学校还是大学校,可能是做同样的事情。
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像别的企业一样无限制的扩张,只有少数大型学校或集团可以扩张多个分校,其提供的发展空间,相对比单体校而言,高一些。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小学校就只能面临着好老师被挖角的命运吗?其实不然,行业内师资相对稳定的小学校自然也有不少,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
这些学校给教师带来的荣耀感超过了其他需求。
这种荣誉感是什么呢?校长怎么给到这种荣誉感呢?
顶思研究发现,71%的教师是因为职业发展有限而选择了离职,在四大离职原因排在了首位。似乎可以这么去想,这种“荣誉感”,有没有可能与职业发展相关联。
当然,现在还没有直接相关的数据去支撑这个观点,不过校长在“荣誉感”这个问题上,依然可以从一线教学团队和中层管理团队的构建上,去寻找答案。
首先,是
一线的教学团队。改进的最好方式就是给予教师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好老师可遇不可求,指望别人帮你培养捡现成的“好老师”,还不如加大力度内部培养,自然这样的教师忠诚度也会高。
教师发展可以通过观摩课堂、校内课程、参加会议、同行学习、行为研究、导师辅导、观察模仿、线上学习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是一个学校该予以重视的,也应该是校际间互动沟通的方式。
其次,是
中层管理团队。学校是否能给到教师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或许也是荣誉感来源之一。
教师发展的常规路径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学生辅导、行政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其中学校的教学管理层,一般都是从一线岗位上升过来的。
如:
教务——教学——教研
学科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学科负责人——学术负责人
德育老师——生涯规划——升学指导老师——升学指导主任
给到教师团队清晰的职业发展理念,加之配套升级的薪酬体系,这是所有校长,应该具备的架构能力。
目前,国际学校的教师有三大来源。一是
海归人才加入,二是
公立学校转过来的,三是
其他行业或教育培训机构转过来的。
三个来源渠道,各有利弊。稍有资历的老教师,在眼下存量是非常小的,所以学校高层不要寄希望靠挖人来解决困局,而是加大力度培养自己忠诚度高的教师团队。那些靠挖墙角过来的老师,说不定哪天又被人挖走了,毕竟发展迅猛的国际学校行业,谁又能确保下一个金主爸爸不比你更厉害呢?
当下,无论是内部探讨还是行业活动,大家都在探讨要建设一所所优质校,怎样建设优质校。其实,最关键的在于
学校领导者是否具有卓越的领导力,能否领导自我、领导他人、领导业务。伴随着现代社会对决策者提出的决策要有及时性、复杂性、系统性等挑战,以校长为代表的国际学校管理者,从基本能力到重要能力的诉求,都仍需要步步耕耘。
特别推荐
第二期SHAPE“创变管理者”国际校长研修课程报名通道正式启动。顶思期待与您一同探索,为打造卓越的教学质量和提升教育管理而努力,期待您分享最佳的实践经验。
SHAPE创变管理者国际校长研修培训
借鉴英国校长专业资格的培训体系,并且充分融合中国国情。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导入阶段、发展阶段与最后阶段,主要培养6大能力:
塑造学校愿景、强化社群、学习与教学领导、专业发展与团队合作、组织经营、以及绩效责任。
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