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留学11年归国,25岁的他回到三线城市办国际部,5年里悟到了什么?
来源: | 作者:田菁 | 发布时间: 2019-08-23 | 9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今,李嘉龙不仅要管理、负责学校的建设,还需要作为股东为两所学校做一些方向性的决策和改革。

将寸金学院进行“企业化管理”,竞聘上岗,让大学职位不再是“铁饭碗”,是李嘉龙作为管理者实施的机构改革之一。

他发现学院现存的一些管理机制不符合现在的发展需要,有些管理层过于求稳,明哲保身,一切以不出任何安全事故为主,不求进取的思路很多。于是,他引入目标任务书、考核体系、末尾淘汰等新元素,参考企业管理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来管理寸金学院。

改革带来的效果是一部分人积极性提高、责任心提高、待遇提高,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适应这样的方式,就只能另谋高就了。

至于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精简结构,他认为想要打造国际化发展的集团,应该让员工知道即使是在学校工作也得通过考核,做得好有奖励,做不好要承担责任。同时,有时候臃肿的学校机制,反而会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举个例子,后勤部门以前从管理人员到临时工大概有三百号人,通过机构改革,精简结构,业务外包,责任到岗等方式,后勤人员虽然数量减少,但是工作效率和效果反而提升。


除了机构改革,李嘉龙还进行了教材改革。在李嘉龙接手之前,学院的教材用的都是包销书的形式,这种形式存在非正规出版社、教师自编教材过多、不知名的教材等问题。

本着对学生、学校负责的态度,这两年,李嘉龙大力推动教材改革,去除了所有的包销书、盗版书籍等。这一过程自然动了部分人的奶酪,他接到的投诉也不少。有人抗议说“凭什么说我的教材不好”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此,李嘉龙特意邀请上外和北外出版社的专家针对原有教材目录进行评定,通过专家的专业评判来说服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欣慰的是,李嘉龙还未收到很激进的反对声,他也坦诚地说道:“作为管理者,更应该清楚与中层管理者清楚沟通是多么重要,他们认同并且支持你,你才能去做这件事,而非一意孤行。”

不过,李嘉龙表示寸金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基础教育阶段,管理和运营却遇到了壁垒。

采访中,他提到,未来打算针对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国际部进行整改,原因是发展空间受限。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国际部从组建到如今,已有5年时间。而办学场地仅是培才学校内的一栋三层小楼,每届招生总额大概在40人左右。一开始做的比较好的项目是中韩班,而后期因中韩关系复杂,学生的数量也大不如前。

从筹建到如今计划暂时暂停国际部,李嘉龙表示,在湛江做国际教育还是有点吃不消。以培才学校国际部为例,只有一个三层楼的教学场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富裕家庭不会选择这里,中产家庭也不愿意接受如此的性价比低。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李嘉龙打算整改国际部,在未来寻求一些优质的机构进行合作办学。

他认为在三线城市做这样合作办学式的国际教育比引进一所国际学校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要满足家长学生升学的需求。

目前三四线城市的家长,仍然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在湛江,除了明确出国留学的家庭会选择国际学校,其他家庭依旧会将传统的基础教育类学校作为他们的首选。因此,在三线城市完全采用国外的教学体系是有很大风险的。

李嘉龙也在考虑,若是既能满足升学需求,又能把国际教育的概念融入到基础教育阶段,成为培养的一个侧重点,可能就会比较容易实现。“因为我们学校在粤西地区是最好的初中,有最好的生源”。

这也引发了他的另一个疑惑,所谓真正的国际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

早期国际教育的体验者,重新思考中国的国际教育

90%的学业都在国外完成,毕业后又进入教育行业,李嘉龙对国际教育的认识应该要比一般人深刻。从访谈中,也的确感受到他对国际教育的思考的独特视角。

从泰国的国际学校、顶尖美高到美国大学,在他看来,那10多年间,国际教育的概念还未成熟,无论是泰国或是美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国际教育,只能说相对有一个教育方式适合国际学生

为什么当时泰国有较多的国际学校?

李嘉龙认为,泰国集聚了很多欧洲、英美澳等外国人以及早期中国的一些投资人,这一部分人有这样的教育需求,然而国际学校并没有诸如IB、AP、A Level这样成体系的国际课程。即使有,那时候的国际学校也并没有应用起来。

同样,美国的私立高中也只是为国际学生提供了相对合适的课程,对国际学生而言,英语被视为有待强化的学科。

李嘉龙在泰国就读的国际学校和在美国就读的私立高中,都是当地排名较好的学校。但即使去到好学校,他的感觉和参加培训机构相差不多。就像一直以来,很多留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国外社会一样,除了语言能力的锻炼,根本谈不上是我们今天所认可的国际教育

从开始筹建集团的国际教育板块至今,李嘉龙就不停地参加行业培训,参观了很多国际学校。有一个深刻体会是现在的学生太幸福了,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对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远远高于过去,因此每个国际学校都彰显出各自特色。

他举例说到,IB学校是对他影响颇深的国际学校之一。PYP、MYP和DP阶段,学生都会知道要学哪些东西,要具备哪些技能,IB从整体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又因为IB只有指导大纲,所以每个学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侧重点,即使是同一个技能,培养的方式也千变万化。

这一点和他以前就读的国际学校就不一样,那时候的国际学校没有成体系的教育理念,而只是把学生的英语教好,有助于申请大学。

如今,去泰国读国际学校是国内家长圈内的一个新趋势。对比以前的泰国国际学校,李嘉龙认为现在有很多知名教育品牌和学校合作办学,比较规范化体系化。但和中国的国际学校相比,其实二者之间相差不大。

李嘉龙表示并不太理解这个现象。因为孩子去泰国,必然要有父母陪着,学费虽然便宜,但另外花费的金额也不比在国内读国际学校要少多少,可决定给孩子读国际学校的家庭大多在经济方面是富裕的。不过,想想国内优质国际学校一位难求的现象,泰国那边学生间的竞争确实没那么激烈。

在五年的办学过程中,李嘉龙也在不停地探索国际教育的真谛。顶思SHAPE创变管理者校长培训提供了很多访校交流的机会,在参访了那么多国际学校后,李嘉龙也不断地在思考什么才是所谓的国际教育。

譬如用英文教学就是国际教育么?以IB学校为例,若无论用何种语言教学,只要能满足IB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学生能够具备国际视野和未来人才技能,是否就是国际教育的本质呢?那么,单纯引入国外学校的品牌,就不一定是真正的国际教育了。

SHAPE创变管理者校长班学员访学新加坡,后排右一为李嘉龙 | 图源顶思

在校长培训中,李嘉龙和其他成员还一起参访新加坡的学校,他发现,新加坡的IB学校并非是全英文授课,而新加坡的国际教育水平世界公认。这不禁让他思考,中国的国际教育是否也能用中文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呢?

再思考国家近来发布的系列改革文件,包括在教材引进上的限制、在国际学校体制上的规定等等,李嘉龙认为,这其实是国家对于中国的国际教育的一个引导。既然国家提倡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国际教育行业是否也应该转型,是否可以探讨如何用中文主导外语辅助,来培养具备21世纪人才的全人教育。

工作近5年,李嘉龙不断在反思中改进。从行业整体层面来看,国家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培养模式却没有紧密跟上。国家也提出规范化教学,打造应用型学校,培养全人教育等等。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李嘉龙要做的就是对两所学校制定总体战略发展规划,让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

李嘉龙最后说到,民促法的出台会带来很大变革,有很多学校会产生自我淘汰的现象,在这样的预测下,他希望可以把寸金教育做的更好,借助这个机遇使寸金教育拥有自己的特色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