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能降低学校对师资教研的要求,减少因教研不完善而导致的学生学习成绩、进度不一致等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MINIPBL并经过了长期的一段时间与教研团队共同打磨出MINIPBL的教学方法以及它相应的的教研工具“队武”。
比如说高考数学在微积分的板块,AP有15个单元,IB也有差不多 12~13个单元。通过我们MINIPBL的工具(队武),所有老师们可以把一个教学单元做一个课题。在全日制的学校中,一个单元一般是两个礼拜的时间,差不多五节课,我们工具每节课都会分好几个环节,每节课也都有自己的Benchmark(基准)在缩短单课题的同时可以快速的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图源:google
T:您一直在说Benchmark,在PBL中如何制定Benchmark呢?
A:在整个环节中,我们把每个课题切成好几个阶段。举一个例子,如果研发入门英语课,一个单元有45页,70多个单词,让孩子们一次性去消化,是很不负责任的。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课题切成不同的阶段,不断地评估他,这就是所谓的Benchmark。每个阶段的评估标准是不一样的,在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Benchmark(基准)插入。
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做通过任务进行积分制的对战,写各种内容演讲等等,这就是老师怎么去执行我们MINIPBL工具。
所以做好一堂PBL的课程一定要对标Benchmark,假如是英语课,那么这个英语课的Benchmark就是单词、语法,怎么去写东西,听说,如何把脑子的东西进行输出。
T:这样的教学形式有没有前提条件呢?
A: 当任何一所院校做好决定想尝试运用PBL教学模式,要先关注学生的软实力和配合度。如果学生的软实力和配合度不到位,那么直接开展PBL的课堂难度会很大。
软实力
软实力其实分好几个维度。举个例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度属于最关键的软实力之一。很多时候,年龄越大的学生越反而更习惯老师台上讲,学生在底下背单词背公式这种单方面接收信息的状态,无法适应主动参与讨论的课堂,就因为他们可能缺乏适应新鲜事物的软式力。
配合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配合度。很多时候你让学生做课题,他不一定完全配合你。配合度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更有趣的学习方法让他慢慢往上爬,一直到他和愿意配合为止。
T:具体课程应该如何设置呢?
A:我认为课程设置没有对或错,但当学校使用我们教研工具的导学案,可以促进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同时,我们研发的整个课程中要拥有积分制度、故事情节以及需要实际互动的课堂小活动等。这就是我当初设计教研工具时考虑到的各种因素。
T:对任课老师有什么要求吗?
A:我们的工具整合了我们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导学案、教案、课堂小活动和课程规则都设计好了,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怎么去做?学生自己怎么去探索?
因此,有了完善的教研工具和资料,老师们不需要对很多跨学科的科目都有精深的研究,但我对我们潜在合作的学校和机构的每位老师有三点素质的要求:
第一, 他需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温度。我们工具里的课堂小活动流程都是以小组方式展开,一个小组中会有各种性格的学生,因此,任课老师要严格参照我们给出的建议以便调解小组间的合作关系,平衡每个学生在这个小组中的角色。
例如,有的学生更擅长演讲展示,有的学生更擅长动手收集资料,有的学生更擅长表演。老师尽可能避免有的学生太过强势不合群,或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参与讨论的情况发生。
第二, 他需要能够调动学生气氛。之前我也谈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任课老师需要严格按照我们工具里列出来的流程来调动气氛,让孩子有学习兴趣。
他可以结合很多方式,比如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奖励学生;又比如说“研学后教”,先带学生去了解要学的东西是什么,再带着学生一起做研究。再比如说“翻转课堂”等等。
第三, 他需要会反问学生。当学生问老师“这是什么?”的时候要能够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去寻找答案。
中国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AndyZ老师认为他对PBL的改良就是授人以“渔”。
AndyZ老师提到他曾经听到过一个笑话“你的数学课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在AndyZ老师看来艺术老师或者是体育老师教数学课,可能会比数学老师教数学课效果更好。
AndyZ老师和他的团队希望帮助更多老师掌握PBL的教学方法,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教学者,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