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上国际学校能反悔吗?7年级孩子为何从北京国际学校返回到体制内?
来源: | 作者:田菁 | 发布时间: 2020-06-17 | 1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Jack六年级的时候,郑妈妈产生了让贤泽去试试衡水初中考试的想法,不过,当时他们并没有确定就走公立教育这条路。

直到7年级初,刘老师在与郑妈妈沟通时,感受到郑妈妈的意愿增强,于是,刘老师向郑妈妈分析了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两条路的走向及Jack的性格、学习成绩,他的心理承压能力等。

在刘老师看来,要帮助家长形成合理的升学期望,就要直言不讳地告诉家长,孩子的优缺点是什么,以及缺点形成的原因。家校配合家长共同激发孩子的亮点,同时努力提升短板。

刘老师接过很多家长打来的电话,抱怨孩子不听话。刘老师通常会反问家长:你的这种好是不是对方需要的好?和孩子说话时,注意说话的语调和表情了吗?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的学习,像在花钱买东西。以为花了时间,孩子的学习也应该有所提升。然而,路不对,怎么都不对。所以我会跟家长说,相信专业的力量。哪个学科不行就去找学科老师聊,讲出困惑在哪,让老师给出建议。”

“从国际学校转学到公立校,不光是家长的心态要调整,最主要的是孩子能不能接受。而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他就更容易打开,进步就指日可待。”

有了数学、英语学科上的优势,加之以上这种查漏补缺的方式,再来看Jack成功转学至衡水初中的故事一点也不意外。

“双向可逆”的普适性

相信对那些自家孩子处在6年级或9年级升学阶段的父母们来说,Jack的学习经验是具有吸引力的。无论要不要去公立校读书,大家免不了会疑问“我家的孩子是否也具备这种能力?”

答案藏在一个学校整体的教学设计和管理上。从整体角度看Jack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现新府学在高质量地遵循国家课程大纲下,采用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从而夯实基础,达到对知识点、知识体系的贯通理解。

这些教学手段,对就读于公立校却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孩子而言,也至关重要。我们听过很多从公立校转学至国际学校的学生故事,大部分的结果都是在适应了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后,变得更加自信、热爱学习了。


究其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而拥有这些能力的学生,无论在哪种教育体系中,都能开花结果。

但需要强调的是,“双向可逆”不仅仅是选择,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刻苦、勤奋与进取心。在郑贤泽的故事中,我们看得到的是学校给他提供了专业的提升、细节的关怀、心理的辅助,看不到的是他自己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实现双向可逆,还是在于中外教育的共通性越来越多

在与刘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她提到“从16年,国家的教材改版后,开放型的题目增多了,教材的改变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的确,中国的教育在改革,越来越国际化。譬如,中考中加入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评价,需要学生有更强的知识背景和积累,全科考试中出现了两科考试取最高分,这种评估方式越来越趋同于国际教育中的评估方向。


另外,欧美国家也在向中国基础教育取经。很多英美国家的教师来到北京、上海进行深入的教学交流,学习中国的基础教育精髓。

当中外教育共通性变大的时候,也是“双向可逆”实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时候。而事实上,世界各国的教育方向是趋同的,21世纪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是每个国家教育改革都在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