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学生也要考虑自己在选择间隔年之后,执行力是否能够有所保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高中的紧张的校园节奏,让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规划自己是否真正需要、以及如何度过间隔年。三分钟热血过后很有可能进入到茫然和悔恨阶段,但那时已经错过了当季入学的时间,就只能被迫推迟一年入学。
上海诺美学校校长助理赖玲凤也向听众说明,间隔年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往中国学生选择间隔年的寥寥无几。之所以今年被大家拿出来重新讨论,则是由于疫情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让许多家长和学生在今年要不要出国这个问题上打起了退堂鼓。
很多学生和家长或许对间隔年本身实际的意义和要求都不甚了解,只把它看成是“缓兵之计”,这种想法一定要小心:间隔年本身对于学生的要求并不低,如果自身对间隔年没有足够的把握,待这一年“空闲期”结束的时候,很可能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另外,虽然目前疫情对升学确实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海外的很多高校也正在为此积极筹划对策,签证其实也在一步步放开,众多利好的消息正在涌现。学生和家长应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当别人退缩的时候,选择前进,正是对自己难得的人生历练,不应该遇到困难就开始退缩。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间隔年?
什么样的学生不适合?
陈梅表示,那些对未来有清晰规划,对自身能力充分了解的学生,有权利为自己按下学业的“暂停键”。这之中的原因可能是自己对未来所学专业没有充分准备好,也可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专业经验、社会经验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
林舟平也提醒广大学子和家长,对于一些不愿意以网课形式开始自己海外大学生涯的学生来说,可以考虑间隔年。另外,一些专业由于学术研究需求也并不适合网络教学,诸如建筑类专业、实验研究型专业或是一些需要实践、实操的专业,还是可以在有计划、有目标的前提下选择gap year。
高奕不建议学生盲目选择间隔年,如果本身自制力不足,执行力欠缺,很有可能走到进退两难的困境。这需要学生具备精细的时间筹划能力和强大的自制力。
此外,思辨会上所有老师一致认为,无论选择间隔年与否,学生都要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
疫情确实为我们带来对间隔年的新思考,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有不少学子和家长对于间隔年的理解并不透彻。
这就要求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或是相关辅导教师要在平日的学习生活当中向学生们介绍、普及间隔年的相应知识。同时,对于那些真正进行过深度思考,有着明确目标规划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的迈出这一步,让他们的人生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