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父母化的子女在人际交往中会让他人感到错觉:虽然是他的朋友,但感觉他未必需要我。”长期以往,这些孩子成为了人群中的另类,很难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去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就像剧中的朱朝阳一样,他即使成绩优异、头脑聪慧,但他孤僻、不合群,被同学们视为异类。这样的性格,也致使了故事悲剧的走向。
结语:
事实上,本剧的原著《坏小孩》是一个更为残忍和灰暗的故事,被父母抛弃的普普;有着罪犯父亲,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严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朱朝阳,书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幸的原生家庭长大。在遗弃、冷落、暴力中一路跌跌撞撞,最后成为了坏小孩。
电视剧以相对温和的方式,为观影者搭建了一个童话结局。
其中,有一个叫叶驰敏的女孩,她是朱朝阳的同班同学,她的父亲是一名警察。
对于这两个看起来不太重要的角色,导演却给与了较多的镜头去展示这对父女相处的点滴。有人问过导演为什么要给与这对角色这么大的篇幅,导演回答很简单:衬托两个家庭的不同。
同样是单亲家庭,叶警官对待女儿的方式要宽厚得多。他会和女儿一起讨论《还珠格格》,一起吃薯片;女儿可以在爸爸面前耍脾气,在女儿因自己总是考第2名感到懊恼时,父亲不仅不责怪,反而是安慰她。
我想,这种反差和对比,是电视剧导演的“别有用心”,也是导演关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反思和探讨。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曾经写到:“幸运的人可以用童年去治愈人生,而不幸的人却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有人说张东升是曾经的朱朝阳,但我更喜欢这句,朱朝阳还有机会不变成张东升。
就像张东升最后与朱朝阳的对白一样:
“我还有机会吗”
“你还有机会。”
最后,希望即将身为父母或已经成为家长的你我,都可以变为剧中的叶警官。但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