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比起“杭州杀妻案”凶手是如何作案的,我更在意的是小女儿的未来
来源: | 作者:Kimberly | 发布时间: 2020-08-04 | 12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整理了这么多,并非是为了对杭州杀妻案中小女儿的未来进行预判,而是想通过这些可能,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她未来的成长与教育。

至于如何教育,我认为不论是社会上的陌生人,还是未来会对她进行养育的养父母,都应在以下几点稍作留意:

其一,正视她杀人犯孩子的身份,而非故意疏远与畏惧。杀人犯的孩子并不是杀人犯。知乎上有一位网友提到自己身为杀人犯儿子的男朋友时,说道:

他很敏感,刚开始相处的时候,我很容易惹他生气,也不能是生气吧,他会不安,接着会用刻薄的话掩盖自己的不安……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喜欢我的男朋友,喜欢的是现在的他,他的父亲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这件事不能代表他整个人。

是啊,如果因为杀人犯孩子的特殊身份而进行冷暴力,我们又何尝不是“杀”人犯呢?

《我们与恶的距离》里就曾提出这样一个引人发问的问题:到底谁才是恶人?是杀了无数个孩子的杀人犯?还是因为他是杀人犯,便对他的家人无限苛责咒骂使其无法过正常生活的杀人犯父母和妹妹呢?


杀人犯所犯下的罪行已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么至少,我们不应该把这份恨,带给TA的亲朋好友中去,不然,我们又如何称得上“善”呢?

其二,积极对杀人犯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我们知道,杀人犯的孩子由于身份的敏感性,时常掩饰自我,难以走近。

如果不进行心理咨询方面的帮助,TA身上那副沉重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直到自己喘不过气。而这样产生的结果,便很有可能是上文中提到的成为问题孩子或幕后操作者。

因此,为了不让这样的假设成为现实,在孩子成长阶段中,社会、新的家庭务必要做到全面的关怀,以免致使其最终脱轨。

其三,尽量给予健全的成长环境,以保证其健康长大。尽管失去了亲生父母,但是如果拥有待其为己出的养父母,并对其充分呵护的话,杀人犯的孩子同样可以拥有健全的人格。

因为如此一来,她便脱离了机能不全家庭,成了幸福家庭的一名成员,而这也为其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的家庭拥有不止一名孩子的情况下,新父母也要时刻留意亲生子女的教育与成长,以免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结语

尼采说过,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子女的前传。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不幸的婚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破碎的家庭里,孩子未曾被全然地爱着。

希望全天下的孩子们都得到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