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当“二代”们开起了国际学校…
来源: | 作者:Kimberly | 发布时间: 2020-09-23 | 893 次浏览 | 分享到:
提起“二代”,人们不由会想到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等,二代一词往往伴随着很多吸睛的标题,也被标签化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但在国际学校这个市场,我们却看到了一群特立独行的二代—他们在自身接受了多年国际教育后,成为了国际教育的发起者与直接参与者,如创办学校及教育集团等。我们惊喜地发现,凭借远见卓识,这些二代们作为新鲜血液,正在积极地做出教育变革,并使国际教育生态变得愈发多元化。

文、编 | Kimberly

一般而言,一所民办国际化学校得以发起的原因无外乎五点:

投资人有资金,想通过办校营利
地产商想通过地产+教育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扩大自身产业
当地政府亟须提高本地教育水平、改善教育生态, 与知名学校或集团牵线,支持建校
一些先驱者在有资本(支持)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并无适合自己子女的学校,遂决定自己办校
“家大业大”的二代们从相对容易上手且为蓝筹股的教育领域入手,开办家业中的教育板块业务

以第一种原因办校的比例无疑是最高的,这也与以这样理由办校的投资人无惧曝光有极大关系,甚至,在筹建初期这些投资人们便已大肆宣扬自己的办校计划,力争为学校刷出存在感;

第二种则是当下最热、也最受关注的办学方式。作为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教育行业非常考验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和完善的战略在教育界精耕细作。

而地产与教育的结合,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该办学模式下,地产集团通过自身业务优势为国际学校的建设提供土地和建筑资产,教育集团则负责对学校进行整体运营,两者在合作中分别发挥自身的优势。

此外,教育集团为地产的业主就读国际学校提供学费抵扣,地产集团则为教育集团减免学校资产租金,既保证了生源,又提高了房地产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1+1>2”的作用。

博实乐(碧桂园旗下)、德英乐(万科旗下)、卓雅教育(雅居乐旗下)、绿城育华、法政集团、融侨集团和金融街集团等都是靠地产起家,随后进军教育领域的地产集团代表。

其中,成立于2014年、已经率先上市,且拥有7所国际学校、15所双语学校、58所幼儿园(数据截止至2020年1月17日,根据官网资料统计)的博实乐,无疑是资历最深、最具知名度的“地产基因”教育集团,紧随其后的依次为绿城育华教育集团(22所学校及幼儿园)、德英乐(16所学校及幼儿园)、法政集团(7所幼儿园及小学)、融侨集团(独立运营一所融侨赛德伯学校)和金融街集团(独立运营北京市润泽学校)。

德英乐集团旗下学校

基于吸引人才、发展当地经济的策略,近年来,愈来愈多亟待发展的省份或城市政府牵头投资人或教育集团,鼓励开办国际学校,并承诺给予该校不同程度上的资源及政策倾斜,如在学校真正开始运营之后,通过与当地名校“结对子”的方式帮助其发展,如派遣名师短期任教、共享部分课程等,典型的例子包含上海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政策下的各民办学校,如被平和双语学校托管的筑桥实验小学、世外教育集团托管的上海世外教育附属临港外国语学校等。


因对居住城市现有的学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意、无法为自己的子女找到合适的学校,而自己开办学校,这样一种听上去颇具浪漫主义情怀的办学方式,虽然不多见,却也依然可以找出一二。

譬如因此机缘而建立惠灵顿(国际)教育集团的乔英女士;开办了一土学校的李一诺女士和青岛银河学校的创始人韩昀臻女士都是这一办学模式下的典型人物。(颇为有趣的一点是,这三位创校者均为女士,且都是跨行业从零开始做教育。)

第五种的比例看似最低,但这是在于,很少有学校/集团会大张旗鼓宣扬自己是某某富商的子女。

一来是出于对自己家底的保护;二来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父母抢去了本该属于学校的光芒,造成本末倒置;三来也是在于,很多这样的二代,是想潜心钻研教育、做出成绩的,他们不认为自己或者学校的成功需要父辈的支撑加持。这三个主要因素作用下,富二代的低调建校也就愈发可以理解。

在整理这篇文章的素材时,我们发现,尽管都属于富二代创校,但个中情况依然存在一些不同。比如有些二代出身于教育世家,或父辈已经建立了一所学校,为其日后走进教育界市场打下了基础;而有些二代的父辈则是在教育之外的行业有所成就。因此,本文接下来的盘点,也是依据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展开。

“一条路走到黑”,集合资源开枝散叶

耀华国际教育机构

根据官网资料显示,早在1932年,本着“光耀中华”的信念,16岁的曾楚珩女士就创办了耀中幼儿园暨小学,立校使命是通过教育使中国更加强大。


深受其影响,她的女儿陈保琼博士选择赴美攻读幼儿教育专业并获取教育学士、硕士学位,并于1970年代回到香港。

本着革新教育理念,推动香港幼儿教育发展的理念,陈博士继承了母亲曾楚珩女士创办的招收外藉学生的耀中教育机构,在香港、上海、北京、重庆、青岛及美国硅谷成立了多所耀中国际学校,并同时在上海、北京、烟台、深圳、重庆、桐乡成立了多所耀华国际教育学校,使更多莘莘学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国际教育。

2002年,她又与叶国华教授在美国矽谷开办了正规学制的耀中国际学校,首次向海外输出耀中结合东西文化精粹的国际教育。如今,耀华国际教育机构已成为全中国赫赫有名的教育机构,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杰出的国际人才。

如果按世俗的眼光来看,陈保琼博士算不上是一位标准的富二代,她的母亲不是一位亿万富翁,也并没有坐拥几多房产,但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由于母亲给予的丰富精神财产,使得她得以有机会在喜欢的领域越做越专,并逐渐做到行业顶尖水平。

上海包玉刚学校

如果要选出上海最难进的几所民办学校,包玉刚学校一定可以连年在榜。无论从师资水平还是从毕业生去向来看,包玉刚都是最受家长与学生青睐的提供小学至高中十二年制教育的民办学校之一。

很多对这所学校不了解的人或许会以为它的校名即是它的创始人,实则不然。这所创办于2007年的非营利双语学校,其实是由包氏家族为纪念爱国爱乡的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已故船王包玉刚先生而创建。主要牵头人则是包玉刚先生的外孙苏文骏先生。


回顾苏文骏先生的求学之路,不难发现,从幼时起他接受到的便是最顶尖的教育——13岁入读伊顿公学、在牛津大学接受完本科教育后又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并取得学位。

然而14年前,本想在美国大展鸿图的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工作,和母亲包培庆(1983年在香港创立汉基国际学校)一起来到上海办起一所新校,并将自己过去20多年来在海外学习到的种种运用到包校的创办和运营中来。

汉基国际学校

这一切的契机来源于一件小事:有一年暑期,苏文骏在新加坡机场转机,看到有一个小孩在某名牌专卖店一口气买了三双运动鞋后大肆炫耀。这一幕让苏文骏感触颇深,他开始为国内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和价值观担忧。

后来,回到中国后,他便着手包玉刚学校的创设,立志将包括“全人教育”等一系列国外教育中做得好的理念都引入国内。

上海包玉刚学校历史

如今,正如我们所见,已经成为IB学校的上海包玉刚学校,俨然成为上海民办教育的金字招牌,有超过1000名中外籍学生选择来此就读。

小白身份进入教育圈,是优是劣还无统一答案

合一教育集团

成立于2016年的合一教育集团,尽管成立时间只有短短四年,却已多次在国际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包括收购英国圣比斯公学、普林斯学院、剑桥英文书院、Our World English Schools,并与杜伦大学教育学院达成合作,在英国拥有众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