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铁娘子默克尔:出身卑微,何以成为四次连任的总理
来源: | 作者:Kimberly | 发布时间: 2020-10-09 | 1453 次浏览 | 分享到:

纵观当下国际政坛,许多女性政治家纷纷登上了国家权力的顶峰,但却很少有人能像默克尔一样创造四次连任的奇迹。当我们回溯她的成长之路,我们惊讶地发现,她也曾普通,也曾自卑,但好在,她有懂得因材施教、懂得理解的父母,更重要的是,她有颗无比坚毅的内心。


文 |  Kimberly

编 | Coral


东德长大的女儿:监听环境下,从小被教育成为最拔尖者


1954年,默克尔出生于西德。在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亲卡斯纳先生就带上她举家搬往东德——为响应西德教会号召,作为牧师的他选择主动前往东柏林,一来为弥补东德的牧师缺乏问题,二来也是想开拓基督教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结合带。

这样一个决定带来的后果是,由于东德坚持无神论,对宗教持高度戒备的态度,卡斯纳先生的工作开展得步履维艰。更严重的是,他们一家还成了严密监视的对象,按照默克尔的回忆,“几乎每个房间里都有监听”。


在这样的环境下,默克尔从小就学会了两件事。


第一件,如何“不说话”。因为监视太多,默克尔一家缄默寡言,默克尔从小就学会了隐藏和修饰自己的情绪。寡言克制的个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她对学习、工作的严谨态度。


第二件,刻苦努力。从小,默克尔就被教导一定要做到比同龄人更优秀,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母亲也告诉她,只有在学校取得最好的成绩,才能改变她因家庭出身而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因此,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她不会打扮、保守拘谨,但成绩极为出色,8年级的时候,默克尔获得了俄语竞赛的冠军,高中时,她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俄语成绩始终是全校第一,且多次被选上参加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默克尔本想从事教育,然而当时的民主德国对教育行业的管制十分严格,教师必须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政府的安全部门也会严格监控教师的一言一行。渴望自由的默克尔于是放弃了这一条道路,选择了学习物理。


后来,她不仅成为了莱比锡大学该专业的本硕连读生,还在之后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科研人员。有一个小趣闻是,当时,由于东德政府的政治高压,许多学者都被限制与外国学者交流,为了防止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许多国外的书籍也因此被归入禁书之列。


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术研究无异于闭门造车,想获得博士学位也是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北约国家的封锁和制裁,东德的科研条件也很落后,科学院内的计算机设备十分陈旧。然而,默克尔就是这样一个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的弄潮儿,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历时八年终于在1986年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而她于1988年发表在化学领域顶尖的国际期刊JACS上的那篇文章,被引用过15次。


家庭助力一代“铁娘子”飞翔


上文提到过,在东德开展传教工作非常不容易,但卡斯纳先生却是那种不到山穷水尽绝不罢手的性格。生活清贫,他就和太太学干农活,甚至学会了挤羊奶。


就这样,他一边自力更生地解决生计,一边建立了梦寐以求的神学院。


在东德政府并不待见教会的情形下,卡斯纳先生并没有因此全面反对政府,也没有因为被政府拉拢而放弃信仰。相反,他一边坚持和政府合作,一边又坚持青少年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


在他的主持下,默克尔18岁时没有参加政府组织的成人礼,而是在当地的教堂接受了宗教性的成人仪式。这种既坚持信仰又贴近现实的态度,让卡斯纳牧师在东德谋得了一席之地。最后,他的神学院成为了东德培养助理牧师和培训牧师的重要机构。


可以说,东德,乃至全德的很多牧师,都是卡斯纳牧师的学生。2011年,卡斯纳牧师过世的时候,鲜花摆满墓碑。


父亲的处世态度,深深地影响了默克尔。


后来,德国《镜报》评价她说:“她坚不可摧,每个困难在她眼中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她永不失败,她的妥协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现在看来,这句评价同样适用于她的父亲——在任何艰难面前,他所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迎难而上,逐一攻破。


再来看默克尔的母亲,出身于柏林富人家庭,卡斯纳太太接受了极为良好的教育,通晓拉丁文和英文,是一位广受爱戴的文学老师。


在一家搬到东德后,由于担心孩子们在学校受到歧视,卡斯纳太太要求每个孩子在回家之后都告诉自己在学校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惑。她教导孩子要正视这些歧视,积极地面对,并且做得比其他孩子更好。


默克尔回忆说:“每天放学后,我都和母亲聊一两个小时,把什么都讲给她听。我至今感谢我的父母使我们在家里能有这样的机会。” 卡斯纳太太还担心孩子们会因为别人的歧视而变得自卑、内向,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


从默克尔和弟弟妹妹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开始,妈妈就开始锻炼他们,比如,到镇上把鸡蛋卖掉、买羊奶回来等等,这也使得默克尔与弟弟妹妹们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


但全职太太绝不是卡斯纳太太的终点,她依然渴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0年,在两德统一稍有眉目时,她便加入了社民党,投身政治。1993年,卡斯纳太太竟成功当选为滕普林的市议会议员。


任期满后,她选择继续当一名老师,在滕普林业余大学里教授英语。


默克尔在初投政坛时,曾有记者询问她为何放弃了科研选择了从政,她答道:“我感受到生命迸发出的这种激情。”或许,这一份激情,也是她从母亲身上的延续。


从政之路:接受自己的弱点,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三岁前,默克尔一直不会走路,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但得到的答案都是:“耐心等待。”三岁多的时候,默克尔终于可以走路了,但走得还相当不好。上学时,默克尔的体育成绩永远不及格。


可她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舞蹈家。


默克尔一家接受了小默克尔的“问题”。


卡斯纳先生在神学院旁边,开设了一所残疾人学校,从小,默克尔的家中就有残疾人进进出出,这让她意识到:“肢体健康不是愉悦的唯一因素。既然在运动方面没有任何天赋,为什么非要强求呢?倒不如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


中学时期,她就能够背诵出,所有西德(联邦德国)内阁成员的名字。从那时候开始,她对民主、政治就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1986年,默克尔受邀去西德参加表妹的婚礼,这次西德之旅给了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她回忆,西德拥有东德无法见到的特快列车、干净的街道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但拜金主义、贫富差距的悬殊等社会问题也是西德的肿瘤。东德虽然贫富差距较小,但高压管制也让民众苦不堪言。她曾为此而思考过,到底什么样的国家形态才能使众生平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才能让民众自由、富有。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那一天晚上,数以万计的东德居民拿起了手里的锤子、斧头等铁器,愤怒地砸向了控制他们近30年的柏林墙。


柏林墙倒塌后,东德政府的统治轰然垮台。民主德国急需组建一个新的政府。最后在各个政党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决定进行一次民主选举。这个消息让东德民众获得了期盼已久的政治自由,各个党派也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默克尔和其所在的政党秣马厉兵,决心在民主选举中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