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教育部再次强调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走出去”和“带回来”究竟应该怎么做?
来源: | 作者:Mina | 发布时间: 2020-12-10 | 1305 次浏览 | 分享到:


或许在未来,就业市场上会有一番“留学中国”与“留学海外”人才之间的较量。



“留学中国”的教育红利与未来挑战



曾经有学者指出,“留学生教育已经突破单一的人才培养功能,承载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人才培养等多重职能,正在并将加速带来各领域一系列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朝阳产业”。(*光明日报:“留学生教育可发展为朝阳产业” ,作者谢笑珍)


而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范围影响力不断增强,如何更好的吸引别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如何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辐射范围,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在教育对外交流上的着重发力点。


就目前来看,来华留学生与中国留学生相比,从生源结构、专业水平、学历结构等多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异




1. 来华留学生学习专业多为语言、文化等人文社科为主,且以语言进修与短期培训居多。


2. 从生源分布来看,来华留学生亚洲生源最多,欧洲、美洲留学生比例不足20%。且主要来自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3. 从录取标准来看,我国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录取率偏高。奖学金发放标准也比较宽松。这当然是中国吸引来华留学生的优势之一,但久而久之,生源质量会是一个问题。


4. 此外,与欧美国家高达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学费相比,我国目前自费来华留学生学费平均每年本科为1.4万-2.6万,硕士及博士生学费都未超过4万元人民币。且一直沿用1998年下发的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


可见,“留学中国”需要顺应时代,调整战略。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规范了如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录取标准、身份、经济保证、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等详细标准。提升了“留学中国”的准线。


同时,《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也强调要加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建设,“将推动出台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标准、预科教育标准以及各类专业教育标准,通过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保证国际学生培养质量。“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结语:


纵使当前有诸多阻碍和困难,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无论是“留学国外”还是“留学中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加深国际间教育交流合作永远不会变。 


要发展,就是要开放。


就像王晓宁副研究员说的那样:


“国际间教育交流合作恰恰是当前全球化进程遇阻和国际政经局势紧张之下的一个软性缓冲机制。我们应预判先机,撬动教育专属红利。”


做好中国教育对内、对外的“双循环”,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留学生教育可发展为朝阳产业” ,作者:谢笑珍http://www.cssn.cn/dzyx/dzyx_llsj/201704/t20170402_3474673.shtml

光明微教育: 出国留学人数第一,来华留学人数仅排第三,我国留学“逆差”原因何在?作者:谢笑珍

https://www.sohu.com/a/132140967_372464

CETV: “双循环”新格局下 留学行业的发展之路——专访中国教育交流学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岑建君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7567800&ver=2757&signature=ssvbafuY3RvdjpSJ*r38M4*bwjGFxDUgBNs45WROPa9fX5Dt2BnRweQYAbQl-RiznCHObC-eUKm3ACeP9z8H*AUaorig1Yd9iX3WqSOfsxa*5jOECyOqnKcAfGq1jhPQ&new=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33/202006/t20200623_467796.html

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8/content_5520156.htm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