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准》,提出了学习者中文水平的语言量化指标: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等”,一级到九级共“九级”,不少人大呼:中文版“四六级”考试来了。
同时,《标准》适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习、教学、测试与评估,为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各类学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规范性参考。
未来,全世界都学习中文或许并不夸张。
细心的人发现,今年6月“神舟十二”发射成功后,曝光的“神舟十二”核心舱全是中文操作界面。不少网友表示:想来中国空间站,先学好中文。
03
到海外开办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
但是,在全球涌现“汉语热”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令我们十分清醒——汉语要想取代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短期内是不现实的。
而近几年,孔子学院在海外遭遇的不少波折,一些孔子学院因为一些不可抗力而被迫关停——至少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汉语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中文、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依然挑战重重。
一方面,挑战来自于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当然全球一体化发展,中国更加开放地走向世界,学习外语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想很好地输出海外,为外国人所接纳,他们不仅要学会汉字,而且还要能够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例如儒家学说的重要理念——这对于老外而言无异于“天书”,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学习中文的难度。
如何让喜爱汉语的海外华人及“歪果”朋友说好中国话、写好方块字?这对于我们的国际教育工作者,其实大有文章可做。
意大利米兰华侨中文学校校长陈小微是“走出去”办学的一个表率。
2001年,从事海外中文教育工作的陈小微,创办了意大利第一所周末全日制中文学校,取名为“米兰文成同乡会中文学校”。2005 年,学校更名为“米兰华侨中文学校”。
2009年,还被中国国务院侨办授予首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陈小微称,她当初做教育,是因为意大利没有全日制中文学校,很多华侨孩子无法系统学习中文。“我创建这所中文学校,是想让更多孩子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文化,并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在她的努力下,米兰华侨中文学校已经开设20多个教学班,拥有600多名学生。诸如中文朗诵比赛、中文歌曲比赛、书法比赛、动漫中文课堂等教学形式,是这所海外民办学校的主要特色。
20年来,这位女校长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去传递这份基因强大的力量,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海外扎根,历久弥新。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文件,指出要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这意味着新发展格局下,不仅要打破封闭的教育内卷,更要形成开放的国际教育双循环。
“双循环”发展理念,是应对当前国际大环境、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当下尤其是未来我们的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亦同样适用。
国际化教育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高质量发展,不但要办学“请进来”,更要“走出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已经提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 ”。
“外国人到中国来,我们中国建国际学校满足他们的学生在这里就学;那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教育体系,为什么不在海外建中国的国际学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四川省侨联主席刘以勤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在海外开展中国国际学校建设的建议》。
刘以勤认为, 开办中国国际学校,一方面能为走出去的国人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的教育文化和国学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
然而,到海外创办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并非易事。走出去办学,让海外的中国人、外国人学习中文教育,了解中国文化,需要多方合力,以及对当地市场的全方位评估,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做好中文课程的设置等等。
教育新政之下,谁,准备迈出这重要的一步棋?
参考资料:
1.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日本NHK推出中文节目,全世界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 东京在线
3.孔子学院十五年:全球“汉语热”带来机遇与挑战 新华社
4.对话海外中文教育工作者:让外国人学说中国话会写方块字 中国侨网
5.除了“孔子学院”“鲁班工坊”,中国特色国际学校将更多“走出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6.其他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