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赶超北京上海,广州国际教育迎来“重磅利好”
来源: | 作者:多多 | 发布时间: 2021-11-05 | 962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共培育、创建不少于5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未来五年,广州的国际化特色学校在数量和品质上有望一路赶超北京、上海,打造国际教育新标杆。


文 | 多多

编 | Chris_guo



01

每年15-20所普通中小学升级“国际化”


11月2日,围绕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是“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工程内容之一。


在“十四五”期间,广州将遴选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国际化元素突出、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基础好及质量高的中小学校,培育和创建成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每年确定15-20所普通中小学(含公、民办)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到2025年,全市共培育和创建不少于5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基本建立起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


规划还指出,鼓励学校开通和完善双语网站、新媒体传播,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和广州教育故事。探索以区为单位创建1-2个“国际教育创新样板区”,多维度汇聚国际化教育资源、打造国际素养教育环境,发挥标杆引领效应。


据了解,此前,《广州市创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实施方案(试行)》发布后,广州已经开始了第一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的创建工作。


目前,首年创建评审工作已全面启动,由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及广州本地在国际教育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组建评审专家库,将通过实地考察、材料评审等方式对申报单位进行综合评估,首批将确定约2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


评审专家们将从理念与规划、组织与保障、环境与设施、课程与教学、交流与合作等维度对学校进行综合评审。


广州市教育局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在市教育局发布会上表示,培育建设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既是广州的中小学生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和广州教育故事的重要窗口,也是在穗外籍人员子女及其家长了解中国、了解广州、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02

按需开办外籍人员子女、港澳子弟学校


在丰富国际教育供给方面,“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多维度提升涉外办学水平,努力建成多层次外籍人员子女就读体系。高水平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快推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建设。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新增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新增若干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


支持按需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港澳子弟学校(班),加强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构建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基础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等多层次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就读体系,同时探索建立与就读体系相匹配、适应的升学途径和课程体系,满足其子女国际化的求学需求,以吸引境外高层人才到广州定居,参与广州建设。鼓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等课程,使其成为在广州外籍人员子女及其家长了解中国、了解广州、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据统计,广州目前有60多所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小学,包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民办国际化特色学校、外国语学校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而“2020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排行榜”显示,上海27所;北京26所;深圳8所;广州有7所,排名第四。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同时也是华南地区最大城市,开放的国际化环境吸引愈来愈多的国际学校落地广州,广州的国际学校实力也越发雄厚,吸引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和师资。新出炉的“十四五”规划,可以说是对广州国际教育的一大利好,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广州教育的对外开放,带动广州教育的国际交往,提升广州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长期从事教育政策研究的广州同文教育集团副总裁姚侃表示,广州在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创建不少于5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充分体现了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广州包容开放的积极心态、融合创新的国际视野,以及坚定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国际化办学的决心。


“我们非常期待广州的教育国际化进程得到提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


内容来源 | 广州市教育局官网、广州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


附:


《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正式印发实施


新增超30万个公办基础教育学位

11月2日,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首次对外公布2021-2025年广州教育的蓝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广州教育规划》),将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广州教育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广州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到202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广州教育新格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示范城市。到2035年,全面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市,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成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标杆城市,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示范城市。


到2035年全面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标杆城市。


“十四五”具体目标:

优质公办基础教育学位新增超30万个

多渠道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

培育一批示范高中

加快建设1-2所职业本科学校

培育和创建不少于5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11项发展指标: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义务教育巩固率

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

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

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

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

国际及港澳台学生


八大主要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完善发展体系,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优化资源供给,加强基础教育平衡性

彰显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

加快对外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推动技术赋能,建设智慧教育示范

深化综合改革,激发教育活力与创新


六大重点工程:

新时代高水平教师(校、园长)培养工程

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

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

新时代高等教育优化提升工程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工程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提升工程


基础教育:

广州将通过新建学校、改扩建现有学校等方式,做优学位增量,盘活学位存量,推动基础教育学位扩容提质,预计“十四五”期间增加优质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30万个。


学前教育:

高质量地巩固“5080”成果、多渠道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


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质量管理。“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出台幼儿园课程指南、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动态监测督导评估体系,提高保教质量。

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和公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调整优化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补助标准。


义务教育:

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实施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通过铸牢学校教育主阵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落实“双减”的各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