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招收的可不是只会念书、考试,却不问世事、不知与人相处的乖学生和好学生,而是有思想、有见解、有互动力和包容力的学生。
通常参加完面试,就决定了学生是否被录取。但是,现在还要增加一次联合
为了杜绝此种情况,自2008年起,除了面试以外,纽瓦斯曲莱大学又增加了一次联合会考,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想观念。考试的内容会先在网站上公布,比如会列出几本书或是几篇文章,请考生先自行去读,再来参加考试。
考试内容也不是问一些是非、选择、年代、人名等记忆性的问题,而是经由心理和性向学家设计,能测出跨科学常识,以及教育与人际关系潜能的申述性题型。通过这些方式,学校希望真正找到那些具有好老师特质的学生。
芬兰人重视过程胜于结果,他们认为过程很扎实、良好,那结果一定差不到哪去。通过严格的遴选与培训,每位老师都值得信任,也可以放心地将教育主导权还给老师。整个教育体制,也从早期的权威管制方式,改成由下而上的“互相信任”,使得教育更自由,更具有弹性。
结语
不过这几年,芬兰PISA的测试成绩一直在下滑。其实,对PISA测试的分析,有很多指标,而测试成绩是最简单的一个指标。简单地看测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芬兰教育中的诸多亮点,像以人为本,均衡教育,快乐教学,给予老师足够的信任等,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特别是以人为本、均衡教育的理念,更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在芬兰的教育理念里,如果仅用学习成绩这个单一尺度去度量孩子,势必在教育的制度层面就放弃了一批孩子,而又期待这些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谋生路,这就是变相地把教育的义务,以及教育缺失可能导致的社会矫正成本,一股脑推向全民共同承担,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其次,在芬兰人的共同意识里,过去的艰难历史,是芬兰人一起“保住”了国家,而不是位高权重者,也不是精英。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不应该被放弃,特别是还在成长中的孩子。所以教育应该去适应人,而不是需要人去适应教育。只有重视“众生平等”的教育观念,孩子的成长才有更好的未来。
* 参考资料:《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今日互动
您对芬兰的教育均衡如何评价?是否能为我们借鉴?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