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教育界的“她”们,终于活成了自己心中的女神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Lily | 发布时间: 2022-03-08 | 784 次浏览 | 分享到:


算起来我当老师有四年了,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去年刚刚和老师们一起接手新班级时,班级里有多动症、情绪特别容易崩溃的Emotional disorder、网瘾少年,一开始我们班级老师和学生都挺崩溃的。因为ADHD的孩子每天基本都会打扰其他同学上课,情绪崩溃的孩子每天基本要哭好几次,经常崩溃到跑出教室。我每天都需要去找孩子,网瘾少年一开始也天天打瞌睡,从来不交作业。


我们教师小团队有三位老师,一起和家庭、心理老师、孩子制定支持计划,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都进步了,那个从来不交作业的孩子也开始交作业,课间会主动来找我聊天,分享一些小事情,我觉得特别开心和难忘。


我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希望自己更热爱生活,做个生活家吧!顺便也脱个单……


孟姜:40+,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双语初中学部校长


我小时候的梦想真的是当老师!因为我的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给我的印象太深,我非常喜欢我的班主任。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体会到小学段及初中段老师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太大了,甚至影响一个人一生对职业的选择。


现在我看到这些孩子,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能够对他们施以影响非常自豪。


当老师21年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教第二年(带高中学生),一个学生去了北京后,买了一本书送给我,这本书是《和珅传》,至今依然摆在我的书架上。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学术上我觉得你很厉害,但是我觉得你可以看看这本书,应该对你很有帮助——和珅是怎样在当时的社会里生存的


看完那本书,我不由得想:现在的孩子的思考和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我们当孩子的时候大不相同,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想法,还能跳出课堂,去看待如何与社会相处。教学相长,老师不一定每个方面都为师,学生在某些方面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所以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同时也给了我另一个思考,就是我们自身成长的时候,除了关注学习及学术外,从哪里得到如何做人的教导?谁又曾系统地告诉过我们如何适应社会?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育什么?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不是孤立成长的,他的身上反射着社会、家庭及以往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曾遇到过“熊孩子”的挑衅。一次激烈的冲突是上课的时候,我指出一个孩子的问题,他当众把早餐未吃完的八宝粥罐头直接扔到了讲台上,当时全班都惊呆了,也包括我。大家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冲动。


当老师多年的我虽然当时惊了一下,但是不可能因为一个孩子的问题耽搁全班上课,也不可能去和孩子斤斤计较,激化矛盾。于是,我让一位老师把这个孩子带到办公室,自己呆着,让他稳定情绪,也不在他情绪激动的时候进行教育,而课堂继续进行。


课后等孩子情绪平复后我与他沟通,才知道前一天晚上他受到了爸爸的没有根据的批评,心里的气一直难消,导致那天课堂上没有控制住情绪。事后了解了真相后,我先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约谈了孩子及家长,化解双方的误会,让孩子能有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


这些年我深深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不易,工作与生活都需要付出,需要平衡。也许新老师或者新到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用2-3年的时间去找寻平衡的尺度,这段时间可能工作会大于生活,我刚到德普的第一年几乎没有生活,只有工作,但是一年后,在付出足够的工作及思考,对工作全面的了解和熟悉后,我的生活比重就逐渐回来了。


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今年15岁。我想对她们说的是:希望她们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拥有选择权,而不是被动选择,要成为一个温暖的、幸福的人


第一,希望我的女儿能有自己的主见,能决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女儿从小学开始,我都会让她们参与家里的重大决定,虽然很多时候她们没有什么想法,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她们的观点就逐渐多起来了,而且这也让她们看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要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能在有众多选择的时候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第二,我希望孩子能成为有温度的人,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这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因为她们都是德普的学生,学校提倡的仁爱之心她们也一直在践行,让身边的人愿意与她们接触和交往,让别人感受到体贴与关爱。


第三,我希望孩子成为幸福的人。不管她们今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成长道路都不后悔,去感受生活带给她们的愉悦。


我每年都能收到女儿的家庭画像和学生给我的画像,各种画风。我都小心翼翼地收藏在一个文件带里,也许以后可以做成一个小册子,每次拿出来看的时候都是满满的回忆,孩子们的音容笑貌便又浮现在眼前。


我最想对自己说的心里话:享受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瞬间,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Sohpie:32岁,英语老师


我在海外教书的那段时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班级,那是一个初一的差班,当时我被分派到管理班级,他们有多差,就像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里看到的那样,走进教室,基本上遍地都是纸屑垃圾,桌子桌椅凌乱不堪,同学们你追我赶,没有一个人在座位上。


我当时看到这个场景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没有太多经验的老师,我就问自己该怎么办?一个潜意识让我先捡起了地上的垃圾,摆好了桌椅,帮他们整理了一些东西,然后站到教室的中央,问他们:你们每个同学都喜欢在一个像垃圾堆一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吗?当时大家都不吭声,但我能看得出来大家都是不喜欢的。


这件事之后,我基本上每次走进教室都会提醒大家关于垃圾和纸的问题,耐心地跟他们沟通。让我惊讶的是很多次沟通之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凌乱不堪了,他们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这件事给我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不要去看低任何一个差班或者成绩不好的学生。只是需要有一个人去引导,只要耐心地给他多讲一点,他能够听进去。当你让他觉得你是非常认真地关心他的时候,其实他也是会敞开心扉跟你说一些事情,他内心能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


后来,我发现顺畅了很多,包括即便我最后离开了那所学校,整个班甚至给我准备了一个特别意外的surprise,为我准备了一个farewell party,那一刻我非常感动,我也非常骄傲,当然我非常开心能成为一名老师。


我想告诉所有的家长和老师,其实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尽的,他们只是需要时间,需要一位这样的老师或者任何一个启蒙者带他们走好未来的路。


如果将来我有一个女儿,我想对她说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因为身边的质疑而停止你的脚步


就像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在她刚刚学滑雪的时候,也有被身边的声音质疑过,大家觉得这是一个男生玩的体育运动,为什么一个女生要去玩?但是谷爱凌坚持去做了,十几年的坚持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


她应对西方媒体质疑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信,让我们看到她是一个拥有非常强大内心的女性,所以我想对所有女生说,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迈开自己的步子,不要害怕质疑,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Sonia:30+,某国际学校市场部老师


我是北漂一族,在北京生活快八年了。


我小时候有过很多梦想,想当一个作家,也想要当像三毛一样浪迹天涯的作家


我小时候是比较排斥教育行业的,但是因为我的家庭比较传统,父母一直期望我从事教育行业,比如当老师会比较安稳。


后来工作以后,慢慢觉得教育这个行业非常好,而且尤其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遇到几位特别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都给了我很多正面的影响。


我发现其实教育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的。从那时起,我对教育行业有了新的认知,因为机缘巧合,到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到了学校,中间也曾经跳出过这个圈子,在互联网行业干过短暂的一段时间,但还是在学校让我觉得很治愈,在工作中能够滋养自己,所以这个行业是值得做的,而且越做越有情怀。


我觉得教育就是成就他人,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也能够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