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家长对托育有较强
除了对低龄教育高投入的迟疑,隔代抚养的观念根深蒂固,一部分家长的托育仍是通过老人照护加保姆辅助完成。许多家长依然认为幼儿园才是婴幼儿迈入集体生活的起点。低龄专业照护和家长理念不匹配,直接导致托育园所招生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与幼儿园的年度招生不同,托育机构基本处于全年招生状态。多位从业人员提到,托育作为具有周期性的行业,3-6月是招生黄金期,7月、8月则为淡季,园区常常处于不饱和状态,托育机构要花很多时间配合招生推广及宣传,如何良性运营,一直是这一行业所面临的重大考验。
疫情反复也时刻考验家长的信心,有一部分托育需求可能会随之消失,这也会直接导致招生恢复周期拉长,而招生疲态、入托率下降也会引发教师离职潮,从而更进一步增加运营维护成本。因此,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疫情过后,30%的托育机构或将面临倒闭危机。
尽管比起民办幼儿园的萎缩,托育机构仍在崛起之中,但目前市面上托育师资的极度紧缺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较于幼儿园1:7至1:10的师资配比,托育机构要求提高到1:3至1:5,虽然托育机构的孩子大体上少于幼儿园,但孩子年龄更小,教师工作量大,需要更为细心的照料,在开不出高工资的情况下,师资短缺始终是托育发展绕不过的痛。
此外,市场初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家庭结构开始向“4+2+2”转变,从国家卫计委的数据得知,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其中51%的新生儿来自二孩家庭,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自二孩政策开放后,目前0-2岁儿童约8000万人,而入托率仅为4.1%,因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托育机构发展有很大增长空间。
然而,二孩、三孩政策下新生儿数据波动并不影响人口整体性持续走低的趋势,根据我国人口出生数字统计,从2012年到2021年,出生人口自1635万到1062万,人口断崖式下跌,且后期新生儿多靠二孩家庭。新生人口下降是横亘在托育行业前方最根本的痛点。
此外,托育行业的繁荣与幼儿园密切相关。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18.26万人,其中,公办园2439.71万,民办园2378.55万,民办普惠园1643.12万。在新生人口持续减少,公办园和普惠园遍地开花的趋势下,留给民办园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专家预测,到2024年,民办园将大量空置。而当民办园逐渐无生可招时,会不会利用现有场地及设施组织教师培训,转型为托育园所?而托育园的盲目扩张会不会在日后导致新一轮“内卷”及存量博弈?这都是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结语
疫情重创、政策利好却落地难、行业自身问题及出生人口持续下跌,共同构成横亘在托育行业面前的四座大山,同时也促使投资者及从业者更为理性地看待这一千亿级“蓝海”。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托育行业仍在成长之中。目前一线城市比较成熟的托育行业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仍有很大市场开拓空间;此外,尽管人口下跌,但目前仍有大量人口存量优势,每千人
未来已来,拭目以待。
作者 | 敖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