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直都是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使用外方课程,新课标是为国际化学校把课程做好提供了机遇。
顶思:
新课标会给国际化学校带来什么直接影响?
王红军:
在新课标背景下,国际化学校需要深度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度理解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制逻辑,从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功底要求更高,对学校教研的要求也会提高。
以往,很多国际化学校教师培训就是参加IB、A level等课程培训,但这些培训往往没有涉及到真正让老师觉得解渴的深度教研环节。
作为教师,既要准备教学材料,同时还要把教学设计、教学材料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再进一步,我们要把学生的学习材料再转化为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参与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更有获得感。所以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材料和学习材料之间的转化过程,以及学习材料与课堂活动的转化过程时,可以用更开放,更多元的思维去设计。
顶思:
说到重构现代课程,当前国际化学校的课程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方面?
王红军:
绝大多数国际化学校在课程实施上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经常用传统的应试思维去做国际课程,在教授国际课程时,被国际考试绑架,会采取应试教育的方法。但真正国际教育和国际课程,不仅追求国际考试高分,要按照学生未来的能力与素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怎么真正去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孩子不仅有分数。分数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东西是给孩子更多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二,仅以一所学校个体的力量来做课程研发的能力是不足的。例如,有些课程表面设计光鲜亮丽,但很多东西浮在表面,没有深入。在落实层面,是存在提升的空间的。
作者 | Ly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