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海归回国热”身中致命伤:撞上失业潮、实习经验0、网课毕业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2-10-25 | 720 次浏览 | 分享到:


但同时,行业在大调整的过程中也会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就业机会。魏征观察到,过去的媒体从业者,第一优选考虑的肯定是主流媒体、大型媒体、专业媒体,但现在绝大多数都遍布于自媒体、新媒体、视频网站,或是在企业做品牌传播、公关等。根据猎聘发布的数据,这些新行业确实成为海归的聚集地。


04考取国外大学不是冲刺是起步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首次破千万记录,刷新了历史峰值,再次被媒体冠名为“最难就业季”。海归留学生和本土学生的比拼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认为,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北大已经闯入世界各大高校排行榜前50,同海外知名高校相比,国内顶尖学府的人才同样优质。从现实就业情况看,同样都是优等生,留学生确实有优势;同样都是中等生,留学生也有优势。但海外中等生和国内优等生比,可能还是存在差距。


严峻的就业形势及人才竞争正在倒逼教育改革。


生涯教育专家、橘郡美高(中国)总校校长左阳指出,就业不是光凭兴趣来的,一定要做得好,做得下去。“擅长决定你到底能不能做得好,喜欢能决定你能不能做得长久,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中要让孩子探索擅长和喜欢的,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而面对产业的快速更新迭代,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培养基本素养,比如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是至至关重要的。


卢慧文认为,从最近的义务教育新课标改革来看,能力导向、素养导向已成为无论是普通公立教育还是国际教育都在追求的目标。国内学生和国际方向的学生到初中高年级及高中,按照不同的培养模式升上大学。但到了本科毕业以后,大家都要统一面临继续深造,就业,创业,也就是无论海内外的毕业生大家都是共同竞争。所以,“如今拿到一个国际大学的录取已经不是冲刺的终点,而是人生起点。”卢慧文表示,教育要为人的一生做准备。


*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作者 | Zoey

图源 | 网络

运营 | 天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