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双减”时代“幼小衔接”依旧火爆,谁在操控幼儿“学业抢跑”?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敖竹梅 | 发布时间: 2022-11-07 | 531 次浏览 | 分享到:


另外,比起幼儿园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小学更加强调纪律性,因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劳动能力等就尤为重要。“在STEM年代,更要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而非机械记忆。”梁园长说到。


但梁园长同样坚持,对知识准备的谨慎并不代表着对知识的完全拒绝。幼儿园的许多课程其实已经在锻炼孩子的思维。以数学为例,十以内的分解、组合训练本身就暗含着数理逻辑,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数学思维,为小学学习做准备。


然而,尽管整个社会对“幼小衔接”愈发重视,也逐渐了解到其内涵的多重性,但不少家长的观念仍未转变。学习焦虑蔓延所带来的“人传人”式的“剧场效应”仍然明显。


事实上,对知识准备的过度关注容易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林园长补充到,提早学习一年级知识极易产生两种恶果,一是孩子由于缺乏新鲜感而出现厌学情绪;而是因早已熟练掌握而沾沾自喜,形成好高骛远的心态。


当然,针对一些智力迟缓的特殊儿童,则可能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接触融合教育式的“幼小衔接”,提前做一些知识训练和准备。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幼小衔接”其实更需要家庭教育作支撑。“任何一个孩子的成才,家庭教育占75%的功劳,社会和学校仅仅是剩下的四分之一。”林园长说到。


结语


“幼小衔接”本是为了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如今却成为了“鸡娃”“厮杀”的战场。不能输在起点,是家长们根深蒂固的执念。殊不知,教育“内卷”没有尽头,“在每一次比赛的起跑线之前,还存在更早的起跑线”。从入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到进小学的“适应危机”,孩子已是殊为不易,因此,广大家长更需自我调整,放平心态,帮助孩子从容迈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作者 | 敖竹梅

图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