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国际学校“90后”上位迅猛,校长“年轻化”背后,速成、焦虑、挑战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2-12-16 | 656 次浏览 | 分享到:

顶思人才发展总监Rocky表示,主要原因是,国际化学校的教师发展通道主要包括学术方向和管理方向。表面上看,层级清晰,通道还是比较宽广的。但是在接触大量教师跳槽咨询时,职业发展通道不清晰成为很多教师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Rocky分析,学校人力和教学部门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切实可操作的发展路径,学术和管理通道在实际中是交叉混合的;学校在组织发展上,对每个岗位的要求都有侧重,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更倾向于外部吸引优秀的人员;学校内部师资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急于追求高薪高职的状态也是职业发展的障碍。而当不成熟不稳定的教师看不到上升前景时,又会谋求其他出路,因此进一步加剧教师队伍的动荡。

“我们经常说,公立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现在国际学校只有青,没有黄,更谈不上接!”在国际教育圈从业20余年的资深校长林伟君说,受语言等方面的限制,5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在国际学校里几乎是边缘人群。

而在以80、90后为主体的国际化学校里,围绕着年轻教师和年轻高管的关键议题是,“没有深厚的积淀,如何做好教育?”

教师发展专家马宁告诉顶思,国际学校的老师们整体综合素质强,但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热情、有独特阅历、学生喜欢”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标准,但是“专业性”的考量是普遍缺失的。

马宁观察到,国际学校的老师很多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技能培训,因此基本功缺乏。老师们有亲和力,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有的年轻老师在指令清晰、说话清晰上都没做到,这就是教学基本功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只要一次没有表达清楚,学生就产生了误解,最终都会影响到他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这是相当重要的,但又在快乐多样的学习中被忽略了。”

“目前国际学校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中层干部和教师的培养,包括业务技能和教育情怀的培训,如何把一个非师范生培养成合格的国际教育者,涉及到培训者的素养素质。”林伟君说,“年轻的校长们能否承担这样一项重任?”

*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作者 | Zo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