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教的同时,卢振虎还十分推崇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
孩子“千人千面”,为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差异,新府学采取“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相比很多国际化学校的分层教学更加细致、灵活。而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指导。
具体而言,新府学在二年级开展英文分层教学,三年级开展数学和英文分层教学,四年级及以上则开展数学、语文及英文分层教学,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的分层依据是学生的能力和意愿,不同层级的教学进度和深度上均有差异,同时也会定期流动,对不同情况的孩子因材施教。
在动态分层教学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选修课中挑战更高的难度,感到吃力的学生也能获得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学校分设A班和A Plus班,对于A Plus班的孩子,数学将成为他的优势学科,让他从更高难度的挑战中获得成就感;而对于A班的孩子,数学也不会成为他的弱势学科,让他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会遵循“扬长补短”的木桶理论,去刻意弥补学生的短板学科。这样即使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短板学科在高考时也未必占优势。而新府学汲取了西方教育的 “扬长平短”,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方面尽可能发挥优势,而在其他方面,达到且超越基准线即可。
这样做的目的,是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目前,新府学采用小班制教学,每个班级平均人数在15人左右,以保障每个课堂、每位老师对每个学生给予充分关注,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卢振虎说,之所以如此设计教学模式,是希望学生能够自始至终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热爱学习,喜欢探究,酷爱思考,这是新府学不变的教育初心。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给学校的硬件、软件、师资及其工作量,带来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卢振虎坦言,即使加大了学校的运营成本,但是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一切都值得。
如今,在新府学的学生中,既有数学尖子生,也不乏国际数学竞赛的获奖者,有的孩子计算能力更强,有的思维逻辑更好,有的更擅长数学游戏……
以“数学+”和外语特色为发展方向,使得新府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刷新,学生升学成绩斐然。从国内公立评价体系来看,新府学初中国际班学子在顺义区统考中,语数外也名列前茅,妥妥的实力见证。
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运营校长姚宇堃,毕业于北京大学,早年曾是卢振虎的学生,同样在数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曾任北京理科集训队总领队、国际数学竞赛北京队教练,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10余年。
教学校长马昕光,同样毕业于北京大学,做过北京理科集训队总教练,“数学解题能力展示”活动主试委员会委员,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主试委员会委员,袋鼠数学竞赛中国专家委员会成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美国、印度、港澳台等国家或地区举办的国际数学比赛。
此外,还有许多来自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一线教师,他们共同组成了新府学有着扎实学术背景的专业团队。
卢振虎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成为学生知识方面、认知方面的引领。所以,新府学在选拔教师上非常看重专业能力,比如数学老师,基本功要很强。一方面,老师要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去引领一些方向。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在学生发现新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
但仅有专业能力还不够。卢振虎说,学校和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点燃学生对学习最初的火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并不断引导他去确立更有意义、更有成长性的目标。
创办新府学之前,做过多年一线数学老师的卢振虎,以切身经验印证了这一点,让逃避数学课的“学渣”服服帖帖地回到课堂,还喜欢上了他讲课。
“他一旦喜欢你的学科,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起作用。”卢振虎说,内驱力从心理学上讲,它来自三个主要因素,一是兴趣;二是学有成就;三是鼓励。
在新府学,老师会鼓励学生登台,去参加竞赛,这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也是鼓励他们获得成就感的一个契机,而成就感是学生内驱力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运营校长姚宇堃说过,新府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内驱力,也就是他们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新府学学子勇于挑战国际竞赛,屡屡获奖,斩获世界名校offer,无不受益于此……
结语
新府学脱胎于1985年成立的北京顺天府学教育中心(原北京市奥林匹克学校),30多年深厚的数学积淀,为日后新府学注入了强大的“数学基因”,教学特色独树一帜,自带创始人气质。
早在建校之初,卢振虎便确立了一个核心教育理念——发挥中国基础教育优势的同时,引入西方教育精粹,扬长平短,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才情。
6年来,新府学依托“数学+”教育的优势,在筑牢基础教育根基的同时,也在吸取西方教育精髓,致力于“明德至善、中西通才”的育人目标,并在升学路径上打造“双向可逆”的通道,让孩子无论是选择体制内还是国际化,都不再犯难。
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有所成进行自主选择,寻找自己走向世界的道路,让新府学在国际教育更加多元化的今天,探索出了符合孩子学习成长规律的教学实践。
“我们希望孩子学有所长,而不是平长补短。因为未来一个人进入社会,肯定要发挥其优势。”卢振虎笃定,好的教育终将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作者 | Lily
图源 | 学校提供
运营 | 天悦
一校之长:校长人物专访,通过故事、观点挖掘办学历程、理念及学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