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李同学几乎0基础,来到斯芬克集中训练8个月,顺利拿到卡耐基梅隆大学建筑专业。由于绘画基础薄弱,斯芬克导师安排了基础课,引导他尝试了拼贴、Minmap+构思背景故事、尺规作图等技能。经历了不断地训练、尝试后,李同学和他的导师都发现,尺规作图更适合自己。所以在后期真正创作作品集的时候,他充分发挥了这个优势。
▲李同学作品前后对比照片
在创作作品集时,李同学从一张盘根错节的大树树根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结构和延伸,想提取树根的形态,尝试以建筑的形式、用45度的斜线表现出来。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支持,于是他便开始着手准备创作了。整个创作过程中,李同学先用自己擅长的尺规作图画出了草稿,然后又把图画变成了3D、立体的模型。塑造模型的时候,他与老师一起尝试了石膏、木材等以前没尝试过的新材料。李同学感慨,虽然有时候会因为形态复杂、难以给石膏脱模,弄得满地狼藉,但在多次尝试后依旧交出了一张不错的答卷。
“我也意识到这个主题将要必须依赖强大的视觉风格,但那个时候还没有具象的解决,所以度过了差不多两三周的瓶颈期。后来一次晚上骑行,我在路上不断地想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突破,并且迅速形成了一套集视觉风格和思维逻辑为一体的灵感:前者分两部分——整体视觉风格和视觉风格下的具体创作部分;后者主要解决的是彼此之间的关联、影响、结果以及是否有更深层次的批判和颠覆的可能等逻辑问题。”李同学说。而李同学的创作风格和卡梅学校工科风格颇为匹配。
▲李同学的设计作品照片
李同学的反思恰好也是顶尖学校对申请者的期待。郝斌分析道,比如牛津大学纯艺专业看重申请者的“原创性和创造力”以及“出色的技术能力和艺术技巧”。前者在于,申请者应展示他们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创意,以及如何通过艺术表达个人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后者在于,考察学生对不同艺术媒介的掌握、色彩和构图的理解,以及能够有效地表达艺术概念的能力。
面试是牛津申请中关键的一环。郝斌表示,在面试中,招生导师希望看到学生适合正在申请的这门课程。所以要确保同学们足够理解申请课程,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表述展现对专业问题复杂性的理解。
除了艺术创作能力外,牛津也很欣赏那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生,包括对艺术历史的了解,以及能够就艺术作品和概念进行深入讨论的能力。
而世界上上千所不同的艺术院校,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招生喜好,如何将孩子们精准地匹配并培养,极其考验专业功夫。斯芬克显然已经成为了“破局者”。
作者 | Lyra
图源 | 斯芬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