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从114名学生到8000人影响力名校,十年“教育奇迹”悄然发生!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4-05-31 | 574 次浏览 | 分享到:

孩子们在宁波赫德的舞台上,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收获了无数感动的瞬间。


2017年,赫德学校第一部小学英文音乐剧《Annie》惊艳亮相,如今Annie已经成为宁波赫德纯英文音乐剧经典之一;2018年,第一部年度大戏《雷雨》诞生了;2019年,第一届戏剧节如期举办……2023年,在Joel、Melnyk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百老汇音乐剧《Annie》再次登上赫德舞台!




2017、2023年的Annie大剧,Annie已经成为宁波赫德戏剧舞台上的传统剧目之一


▲宁波赫德中学部大剧《雷雨》,饰演蘩漪的宁波赫德第二届毕业生Cindy现已从伦敦政经毕业,戏剧成为她在中学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后来,戏剧成了赫德的一种生活方式。青岛赫德舞蹈老师陈晓,将舞蹈、戏剧融入项目学习,带孩子们在课程的聚光灯下翩翩起舞。学生们学过经典、读完名著,都要搬上舞台,以戏剧形式展现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过程中,陈晓不仅教舞蹈,更跟语文老师一起做编剧,还要负责场务、调度、选角等一系列工作。她的教育理想是,让每个学生在舞蹈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陈晓老师在给孩子们排演《哪吒闹海》《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北京赫德低龄段,老师们把全课程晨圈上出了“舞台感”。她们以诗歌、音乐、舞蹈开启小朋友一天的校园生活。20分钟的晨读时间,老师能陪着孩子从头跳到尾,唱着跳着,孩子们能耳濡目染上百篇诗文,也真正爱上学习。


这样满怀热爱、激情四射、创意十足的老师,在义格还有很多。他们专业不同、教育背景各异、教龄有长有短,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认同义格的教育价值观——人在中央。“不论一堂课怎么上,一个课程、活动怎么实施,只有老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中心,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孙涛说,“而这些拥抱共同价值观的老师,也是义格能够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


同时,“人在中央”在赫德/赫贤的另一种表现,是学校给孩子们搭起的各种舞台。在刚刚过去的5月18日,宁波赫德中学部的“领导力PBL项目组”成功举办了一场名为“Cycle for Love”的慈善骑行活动,共有宁波师生、家长、社会爱心人士近400人参与其中,用自己的力量筹集募款,为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白血病患儿送去一点微光。






宁波赫德中学部孩子自发组织和落地的Cycle for Love慈善骑行活动5/18日登陆宁波

在北京赫德的中学部,每周的“集会时间”,成了孩子们发挥创造力,通过戏剧、演讲等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与梦想的地方。

▲北京赫德初中部孩子用集会时间来回顾他们的敦煌研学之旅





赫德高中部集会上的一场跨文化表演,从展示中国古代服饰发展进程的走秀展示,

到学生乐队的乐器表演,再到经典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创意拉满!


在上海赫贤初中部,孩子们主导的课程成了炙手可热的“课外课”,和专业老师同场竞技也毫不逊色。

▲上海赫贤初中生们自己设计和落地的动漫课外课

青岛赫德的“地球日”活动,成了全校孩子们展示创造力、领导力的舞台,用垃圾袋、塑料和废品做成的时尚单品和时装,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追捧。




宁波赫德、南京赫贤高中部学生主导的TEDx,从2023年开始就成为6月校园最耀眼的舞台,吸引了众多校外大咖来两校交流。



除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赫德/赫贤的人文关怀,和非教团队全面支持教学团队的组织模式,也将老师放在了学校的中心。“在赫德,我能心无旁骛地做教育”是许多赫德/赫贤教育人最深的感受。而对于更多年轻老师来说,赫德/赫贤开放与包容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跳出舒适圈,去打破和创造。“赫德永远在探索和尝试的路上。最让我兴奋的是赫德的‘不设限’和自由,让我可以在教育之路上自由攀登。”一位赫德学校的老师这样说。


04 高中部突破性转型,踏上“喜马拉雅”攀登之旅


“许多人提到国际高中,就自动贴上‘A-Level学校、IB学校’的标签,把国际化教育和国际课程划等号,我始终是不认可的。”孙涛说,“如果我们关注全球名校的录取标准,研究它们欢迎的学生特质,就会发现,世界名校不那么在意学生来自哪种课程体系,更关注学生具备哪些素养,精神世界是否丰盈。所以未来教育一定围绕这个展开。这也是恺明班的育人初心,我们希望能在高中阶段,通过回归素养的教育,帮助每个孩子找到生命的锚点。”


正式基于这样的思考,作为宁波最早开设A-Level课程的国际化学校,宁波赫德从2023年起,为推动学校升学方向的转型以及育人方式多元化,开启了以素养为导向的“美国方向”的尝试,因为2023年被誉为“AI元年”,所以第一个“美高班”也以AI领域的著名华人科学家何恺明命名,取名“恺明班”。


在宁波赫德校园西南角,有三个集装箱式的建筑,这就是恺明班的大本营。恺明班在课程内容和体系上大胆创新,比如为期四年的“美高课程”——前两年培养学术基础和综合素养,后两年攻克AP课程。按恺明班项目负责人、哈佛大学校友王晏如的介绍,恺明班为学生设计了启发思维、挖掘内驱力、并促进实际行动的创新课程体系,注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们带着旺盛的求知欲、饱满的学习热情、解决问题的底层能力面对AP课程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恺明班的学生们,在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中,每学期都会进行一个围绕学科知识的项目制学习,从物理课的“火星登陆”到化学课的“药品推广”再到文学课“常规和例外”的戏剧创作和表演。另外,在喜马拉雅项目上,本学期每位学生都提出一个想解决的真实问题,设计出一个项目。同学们再票选出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正式展开研究。2024年的主题是——如何解决校园打印纸回收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和食堂的沟通更顺利,优化用餐体验?如何鼓励年轻人回乡工作和创业?


▲可持续农创小组在项目之初采访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海曙禾茂家庭农场负责人樊女士,了解农村产业以及青年人回乡从事农业面临的困难。


▲可持续农创小组在2024背提大会上通过售卖果汁气水、水果、古蔺草帽为农村项目筹资,同时也通过宣传宁波本土的地理标志,比如宁海白枇杷、古林蔺草等,来向大众普及宁波特色农产品。

▲恺明班孩子们参与斯坦福青青奖学金项目,在赫徳小学部开展乙肝防治宣讲。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高中发掘自己的热情,并在热爱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探索过程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将很大程度影响全球名校录取时对学生的考量。”王晏如说。


在孙涛看来,恺明班最重要的是探索了一种新的课程模式,让孩子能被看见、被点燃。恺明班于2023年在宁波率先试点,2024年9月开始,恺明模式将推广到宁波赫德整个高中部以及北京校区,“恺明就像一个火种,点燃整个赫德的高中教育变革”。


05 为每个舒展的生命提供“义格方案”


2020年2月中旬,新冠疫情的阴影尚未消散,很多学校对线上教学毫无准备,赫德学校的网课已正式上线。认真敬业的教师团队、精致实用的作业单、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和家长倍感惊喜。许多居家办公的家长也成了旁听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赫德的精彩课程。在一些封控不严的社区,左邻右舍的家长一番比较,纷纷设法让孩子旁听赫德网课。夏天返校,赫德的学生不减反增,实现了疫情萧条时期的逆势上扬。


这一切离不开赫德学校管理团队的提前布局,精准预判。比如上海封城次日,上海赫贤小学部校长俞秀红约骨干教师线上开会:“学校不一定能准时开学。咱们得开始网络备课了,可能是录播课,也可能是直播。”年级组长们也深感事情紧急,马上组织老师们准备每一节网课。


2020年初春,同样的场景也在青岛、宁波、北京上演着,比如北京赫德小学部常丽华、杨玉翠两位校长都坚持“不过课不进课堂”,逐一审核老师们的网课视频,给出修改建议,确保课堂质量。正是赫德/赫贤每一位校长和老师严把每一堂网课的精神,才有了学校在疫情期间不断上扬的家长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