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出道即成“藤校收割机”,当一所“世界神校”扎根中国“培养改变世界的人”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Iris | 发布时间: 2024-09-09 | 828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年的三大晚会(中国文化晚会、圣诞晚会、同一个世界音乐会)就是例证。学生们全情投入,筹备工作完全由学生们负责,每一个节目都历经多次审核,只为达成最好的效果。这不仅是学生才华的展示,更是自治能力的体现。因此,每一年的晚会,都是校园里最值得期待的文化盛宴。


▲Kyrie主持中国文化晚会


03 打破“小圈子”文化,在“小联合国”学会跨文化理解


至今,Kyrie仍记得,当年初到常熟UWC时所感受到的多元与包容。作为一个在幼时有两年私塾经历的学生,一直以来Kyrie的年龄都较同班同学偏大。初中时,同学经常带着偏见看待Kyrie的年龄,而来到常熟UWC之后,Kyrie自在了许多。


在这里,有许多拥有形形色色,不同经历的学生,Kyrie的“转折”并不奇怪。而在学校的混龄宿舍制度下,国籍与年龄的限制被打破,Kyrie的室友就分别来自伊拉克和越南。在日常的相处中,他就每天都在感受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对此,Kyrie笑谈,自己还曾抱着好奇的心态尝试过穆斯林同学的“斋月”,只为亲身体验别样的文化特色。


▲Kyrie与室友们


在常熟UWC,Kyrie总是被身边师友们所倡导的包容与理解而感染。对于Kyrie来说,地理老师Sammy对他的影响颇深。在他看来,这位老师是一位真正关心身边,关注社区的有心人。在学校,Sammy致力于一个反对歧视、鼓励平等的社团,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帮助校园内的少数种族更好地融入多元大家庭。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Kyrie渐渐学会在跨文化理解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彼时,疫情刚结束,国际学生大规模返校。一时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有沟通不畅的情况,产生了一些隔阂与误解。


对此,Kyrie与几名外国同学主动发起了Special Meal倡议,在餐厅的一隅布置了几张桌子,邀请同学们走出自己熟悉的小圈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交流,加强理解,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开启认识新朋友的第一步。


▲Kyrie在表演中号召同学们参加special meal活动


在Kyrie看来,在常熟UWC这个“小联合国”中,不同国籍的学生们待在自己的文化圈层并不是长久之计,“大家最终还是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Kyrie说。


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Kyrie身上最典型的UWC特质。在UWC的最后一年,Kyrie还做了一件让许多人至今印象深刻的事。当时,正值申请季,学校制定的“门禁卡”措施在学生中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Kyrie和同学们没有选择去社交平台上宣泄情绪,而是组织大家连夜开会商量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写了一份名为“We Want To Be Heard”的倡议,并在校园内Teams上公示。Kyrie理性的处理方式和建设性的建议也得到学校的重视与同学们认同。


在常熟UWC宽松自由的环境下,Kyrie身上“实干的理想主义者”精神和“外交家”才干进一步得到发挥。他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才是理解的基础。尽管离开了高中校园,UWC依然在持续地给予他滋养。在他初到宾大之时,现实的变化让他陷入短暂的迷茫与焦虑,而UWC强大的校友网络却在社交上给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不论是校友的“认亲”,还是学长学姐们倾情帮助和友善建议,UWC总是连接他们的强韧纽带。虽然平时联系并不多,但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却总能串起一段段回忆和一个个话题。“尽管未来并不会一帆风顺,但UWC始终提醒我,要坚持让心中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中开花。”Kyrie说。


▲关注“顶思”公号,回复【UWC】预约招生宣讲


作者 | Iris

图片 | 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