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对话倪闽景:让教育跟上世界变化节奏,国际学校可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4-11-28 | 82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种逻辑在过去是成立的,因为它与国家发展的某个阶段相符合。在那个阶段,我们的教育方式是追赶和模仿,因为别人已经走在了前面,我们只需要学习他们已经创造好的东西。在教育中,我们通过考试来挑选出最擅长学习的人。


但现在,这种逻辑不再适用,因为已经进入一个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创造力。在这个阶段,仅考100分是不够的,因为机器也能做得很好。我们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多样化的选择,这些才是他们应该培养的。如果我们不接受这种变化,现实将会给我们教训。家长们应该主动去理解和评判这个时代的发展转折,而不是让孩子在过度的学习压力下心理崩溃,感到学习无意义,对生活失去期待。


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只有能够准确判断这个大趋势,我们才能在这个变化中保持稳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从单纯追求分数转向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04 家校社联动:不仅是资源,更是相互尊重


顶思:现在主张“学校不要关起门办学”,就家校社联动在未来教育改革方向上,您有何建议?


倪闽景:在国际化学校办学中,学校一直比较重视家长的参与。事实上,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机制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社”的概念现在有所扩展,我认为有几个方面与以往不同。


首先,任何孩子能够利用的资源都应成为家校社关注的焦点。传统上,家校沟通更多是将家长资源转化为学校资源,家长作为志愿者帮助学校,共同培育孩子。但网络等资源的获取并不局限于社区,例如上海科技馆的资源也可以被利用。因此,家校社的环境应该非常广泛,包括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能影响他的所有资源。


其次,要认识到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力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家长相对较弱,学校是大机构。但互联网让家长能够联合起来,社会对学校的小事也可能产生巨大影响。这要求家校社之间的协同更加尊重彼此的专业性和力量的转变。


家校社的互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资源供给层面,而应提升到对教育的理解和尊重。学校需要尊重家长和社会的力量,而家长和社会也应尊重学校的专业性。如果学校在面对问题时过于被动,可能会导致教育质量受损。


教育是情感的共鸣,有时教师可能会采取严厉的方法,因为他们认为这对孩子有益。在这种情况下,家校社的理解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会根据专业判断选择最佳方法来帮助孩子成长。


作者 | Zo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