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本申请激烈异常,全国各地的国际学校抢晒喜报,特别是录取难度极高的STEM领域,更是学校比拼战绩的关键赛道。在天府之国“网红之城”成都,有一所实力耀眼的学校,深耕西南国际教育,连续12年斩获美国Top10顶尖offer,今年更狂揽4枚藤校录取,以强劲的理工科一骑绝尘,其“封神”的背后有怎样的教育奥秘?
经历非同寻常的成长之路,这样的真实故事在成都的这所国际学校里,每一天都在发生。
高原的风卷着草籽掠过四川阿坝的山坡,17岁的王同学蹲在上纳咪村的土地上,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砂石。两年前,当她第一次见到偏远村落用土坑作厕所时,那些在寒风中瑟缩的老人和孩子,让这个城市女孩再也无法转身离开。
“容膝斋计划”就此萌芽。王同学带着笔记本走遍多个彝族村落,记录每一处卫生设施的缺失;深夜伏案研究环保厕所图纸,和团队成员在校园摆义卖摊,一遍遍向路人解释“一个厕所如何改变一群人的生活”。两年间,近40名少年从陌生到携手,凝聚微光,用一次次走访丈量责任。
01 探寻、鼓舞每一份热爱,哪怕它藏在角落
2025美本放榜落幕之际,成都外国语学校AP、A-Level课程中心(以下简称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的录取结果余响不断。在这轮申请季,以宾大offer开局,杜克录取收官,创造了涵盖宾大、哥大、康奈尔4枚藤校,美国Top50超300封,英国G5大满贯,AP项目美国Top50人均约5封,A-Level项目英国G5录取率超50%,四川唯一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录取等多个省内及西南地区第一的傲人战绩。
这所低调的成都学校为何有这般“托举力”?是什么锻造了其核心力量?在升学指导负责人兰婷看来,遍地开花的录取成果与升学规划的差异化路径设计息息相关。
对于学校升学指导部门而言,首要任务是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基于此为他们匹配个性化的课程选择。为此,学校提供超过60门课程,包括21门AP课、23门校本荣誉课程、8门英语标化课、11门国家课标课程等,涵盖传统学科及特色科目,并确保“一生一课表”。同时,学校“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个性化课外活动规划,甚至从零开始与学生一同孵化项目,利用校内外资源,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当不少学校都将目光放在顶尖学生的逐梦之路上时,家长们发现,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的中段录取依旧耀眼。学校不仅在顶尖大学,如藤校及美本Top10上录取率高达6.3%;美本Top30录取同样达到远超行业标准的44.4%;同时,所有申请美本前50学校的学生均获得offer。
尽管学术实力强劲,但“唯名校论”并非成外国际课程中心的追求。相反,学校将更长远的目光放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上,不惧学生兴趣与专业的小众。为了给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匹配资源,学校为他们规划体育管理、运动康复等专业,并花大力气组建腰旗橄榄球校队,设立队长、球队经纪人、新闻媒体官等职位,让尽量多的孩子们有心仪职位发挥自身特长。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升学方案,学校通过定期会议讨论每个学生的进展,不断改进和支持学生的发展计划,确保“一生一方案”的动态优化。
据悉,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不仅斩获了法律、牙医等小众专业的突破性录取,留学国家也不限于英美加澳新、中国香港等传统留学目的地,还囊括了瑞士、匈牙利、荷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让学生在自己钟爱的专业和大学里熠熠闪光。
02 手搓无人机,开发心理学APP,精研其学术,人文其课程
探校中,我们发现,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个性化”与“多元化”并行的升学阶梯绝非一日之功,背后是学校系统性课程设计的托举,更是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双向赋能。
对此,课程中心负责人黄瑜告诉顶思,本着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考虑,学校的课程设计尤为注重丰富性和跨学科性,强调偏向实操的项目制学习。“通常,一个项目的准备周期为5-6周,平均每两个月才能精心打磨出一个优质的课题。”去年,一个名为“1024”的科技项目,让学生通过打造星球模拟器、设计羽毛球AI运动顾问等将所学应用于现实世界,在学校引发“极客”热潮。
与此同时,学校课程与时俱进,“上新”速度快。今年已经开发了15门新课,并计划在五月份推出。其中就包括科技含量极高的“软硬件综合工程”,即以“3+3”的形式,纳入软件设计与硬件打造,让学生从零开始,手搓出一个“无人机”。这个项目极具挑战性,要求从电路设计到元件连接,再到计算机语言编程等多重技能,让学生深切体会科学创造的艰难与快乐。另外,战斗机器人课程也备受瞩目,项目要求每名学生设计一个专属“机器人”,并进行分组对抗,最终决出胜负,激发学生对科创的热爱与好奇心,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黄瑜强调,当下学校所有的项目与课程,本质上都是跨学科,而这种相互赋能并不限于理工科,还包含了人文社科的介入。目前,随着青少年情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们意识到生物、化学、心理专业等对探索人类情绪机制和解决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促使选择这些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攀升,AP课程框架已无法满足这些学生深入钻研的需求。因此,学校新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观与世界观。这门课程融入了问卷调查、模型分析等手段,识别困扰学生的几大主要问题,并鼓励学生开发“心情晴雨表”等APP,在AP考试备战期间,老师们也建议学生设计减压方案,让他们在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同时,关注自身以及同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在项目制学习的每个阶段结束时,学生们会撰写相关的反思文章,而这也为将来的文书材料不断积累素材。可以说,学校的整体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取学分而设置的“水课”,而是具有挑战性和收获的充实学习体验。
03中国情怀,全球视野,“出得去”“回得来”都是人才
翻越几千米的高山,钻研项目制学习,远赴偏远地区参与公益……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围绕着“强健其体魄,精研其学术,人文其课程,自由其精神”四个核心点,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还将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嵌入学生培养体系的实践。学校依托集团开创的“微光公益”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其中,就有上文所提及的王同学来到四川阿坝州为村民建设了当地首座现代化生态公厕,解决了棘手的民生难题。从一个个小型公益项目孵化为大型公益平台,“微光公益”吸引了师生志愿者约180人次参与,公益服务覆盖了近1600人,不仅是高三学生,也倡导已经毕业的校友们未来持续参与,让点点微光凝聚为动人灯塔。
而回归升学层面,兰婷认为,学校更加强调立足社区,深耕具有本土影响力的拓展活动,因此,学校鼓励学生关注国家乡村振兴、教育均衡等现实问题,以实际行动作出深入了解和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关注社会,心怀家国的培养方向下,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专设“强国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学成归来为家乡和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些年来,国家层面不断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国内并非留学生的退路,而是大展身手、绘制蓝图的绝佳平台。因此,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在升学规划中引导学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在计算机、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尽管这些专业的申请难度极高;同时,鼓励学生关注“一带一路”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升学目标拓宽,将目光投向新的发展机遇,纵深投入时代创新发展大潮之中。
结语
从现实关怀到责任担当,在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学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学以致用,心怀世界的善良与温暖。他们设计优化采蜜路径,提高蜂农工作效率;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女性经济赋能,帮助当地女性提升经济独立能力;分析“县中塌陷”,力图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空心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