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25年在“高考最难省”化身“世界名校收割机”:个性化教育开启人生新坐标!
来源: | 作者:TopSchools | 发布时间: 2025-06-25 | 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青岛这座北方沿海国际化城市有这样一所极具传奇色彩的国际化学校——以25年时光书写着“国际教育与城市共生”的传奇;以“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为育人底色,用个性化培养和全方位关怀,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25年间,5000多名优秀毕业生100%录取世界TOP100名校,今年则实现了90%收到G5名校offer。从青岛港的开放澎湃到崂山的包容气势,青岛梅尔顿学校将城市的山海精神注入教育血脉:扎根齐鲁大地东方文化沃土,以潮汐般的韧性拥抱世界,成为青岛乃至中国北方国际教育版图上最耀眼的坐标。


2025年高考即将迎来最悬疑揪心的查分环节,当分数揭晓那一刻,无数家庭既期待又忐忑。今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1335万人,近8年来首降。而“人口大省”山东,高考人数逆势突破百万。从2024年的99.8万人增至101万人,成为继河南之后全国第二个“百万考生”省份,竞争依旧是“地狱模式”。高分内卷白热化,出路单一“独木桥”,探索个性化、多元化升学,在山东格外迫切。在青岛,梅尔顿学校深耕国际教育25年,以“破局者”的姿态回应着升学挑战。


青岛梅尔顿学校前身为青岛二中剑桥国际高中,自2000年创办以来,始终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核心理念,为学生构建从“独木桥”到“立交桥”的多元成长路径。学校凭借A Level、IFY国际预科、德国预科、艺术设计等课程体系,打破“唯分数论”的桎梏,为不同学生匹配个性化升学方案。当传统高考赛道愈发拥挤,梅尔顿则以多元化的教育生态,为山东学子打开更广阔的人生天地。


01 破解“高考大省”升学困局,架起国际教育升学“立交桥”


成为更好的自己!当被问及用一句话总结青岛梅尔顿学校的教育哲学时,学术副校长陈桢楠脱口而出。这位年轻的校长娓娓道来,分享了这所学校扎根北方教育“高地”25年的独特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学生培养及未来发展策略。


作为一位兼具北京大学本科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硕士背景的教育者,陈桢楠校长结合其在北京、江西、青岛等多地的教育实践经验,表达了对国际教育的深刻见解——


学生不要去跟别人比……专注于自身成长,关注自己的能力、素养、品行、自我认知,进而拓展到对社会认知的理解。


为匹配多样化学生群体,学校构建四大特色:


本土化的国际课程:

梅尔顿在A Level课程框架下开发本地化校本课程,补充学生素质培养的不足。秉承着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学校将国家课程、国际课程、素质课程、拓展课程整合为六大领域学科课程,为学生制定专属的教学方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舞台,培养终身学习力。


“我们通过PBL项目式学习活动,结合青岛本地特色,完善课程体系。”通过主干课程+第二课堂(选修课)+校园文化活动(如端午节、感恩节活动等),梅尔顿建立起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


个性化的关顾体系:

在梅尔顿的“关顾体系”(Pastoral Care)下,班主任、导师、学管老师共同关注学生成长。陈校长解释:“我们并不是压制学生,而是通过关怀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陈校强调:“老师的角色是多元的,他们从不同角度关注学生,而非仅靠班主任或德育老师。”


学院制与50+社团:

学校引入英国House制度,将学生跨年级分配到四个学院,增强归属感。通过学院活动,学生能在多场景中展现才艺和兴趣。


在导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创社、自主管理、自主实施,6大领域,50+Clubs。既锻炼了学生的领导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实现了自身和他人的个性化成长。这其中比较引以为傲的则是阿斯丹商赛社团,凭借优异表现,该社团在华北排名前列。今年4月,在阿斯丹(ASEEDER)的鼎力支持下,学校成功举办“独角兽杯”经济论坛(暨第二届商业模拟挑战赛)。


多元化升学路径:

除了A Level,学校同时引入IFY国际预科课程、德国预科、艺术设计等项目,形成覆盖全球顶尖学府的升学网络。


依托学领教育集团优势,学校与曼彻斯特大学、杜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60+所海外成员大学独家合作,共同研发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直升英美澳加新百所名校。



陈校长强调:“升学规划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的系统工程。”学校通过“全过程跟踪”机制,从初中阶段介入升学规划,初中阶段普及升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教育体系,培养基础学科能力;IGCSE阶段(9-10年级)结合学生兴趣、学术优势及家庭需求,制定个性化选课方案;AS考试后(11年级),可以根据学业表现动态调整路径。


02 90%毕业生G5录取背后:个性化“精准灌溉”成就“普娃”逆袭


在2025年放榜中,梅尔顿“卓越成长计划”的学生90%收获了英国G5伦敦大学学院抛出的橄榄枝,涵盖化学工程、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商业与健康等专业。借助集团导师资源和升学经验,“卓越成长计划”为成绩有提优潜力,且有理想冲击全球TOP30名校的学生倾力打造一整套阶梯式培养计划。成立至今,已培养了数百名学子成功考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范德堡大学、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中国香港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


而”卓越成长计划”辉煌战绩背后,是多位梅尔顿学子在个性化培养中蜕变的真实故事——


即将踏入帝国理工攻读纳米材料方向硕士的毕业生Maggie回忆,在小升初时,凭借英语优势但因数学40多分“勉强”进入梅尔顿。班主任Jessica的“让她进来吧”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从九年级期末考全班第一到A-Level攻克数学难关,再到斩获UCL本科和帝国理工纳米材料研究offer,她每一步都靠自我驱动与坚持。


她并非传统“山东学霸”,却在梅尔顿的个性化培养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老师留堂辅导、理科竞赛全勤、科研项目获全球一等奖(获奖率0.5%)。选择化学,源于姥姥未竟的科研梦——这位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生因时代限制放弃理想,而Maggie用选择回应历史。


大学三年,她以兴趣为锚点,主动突破孤独,参与社团、博物馆志愿讲解,最终坚定科研之路。她坦言:“选你热爱的,别怕慢慢来。”从举着院旗奔跑的学院队长,到帝国理工的新生,Maggie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长,在于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如果说Maggie的故事展现了学术逆袭的韧性,那么Kiko的案例则诠释了“打破边界”的创造力。她以艺术为起点,跨界探索心理与会计,最终斩获三专业offer及30万奖学金——她的成长轨迹,同样印证了梅尔顿“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教育哲学。


Kiko从小学画却因传统技法束缚而转轨国际赛道,九年级转入梅尔顿后,在跨学科教学模式中找到了新方向。她拒绝机械创作,用插画讲述故事,艺术老师“艺术是情感与思想表达”的教诲成为她创作的信条。她主动选修心理学课程、参与公益活动,发现艺术与心理的深层联系;更跨界学习会计学,为艺术增添理性维度。


申请季中,她以失眠常态完成作品集、大考与语言考试,最终收获艺术、心理、会计三专业offer及30万奖学金。她直言建议:“不要给自己设限,找到自己的节奏,申请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正如她所言:“生命应该是无限制的创造力。”


Maggie的学术逆袭与Kiko的跨界探索,展现了梅尔顿如何通过个性化培养助力学生突破局限;而Luna的故事则以“从传统教育突围”的姿态,诠释了学校在学术与综合素质之间的平衡之道——她以生物竞赛和社团实践为支点,撬动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尽管高分拿下中考,Luna却毅然决定放弃传统升学转入梅尔顿开启国际赛道。她坦言:“不想卷”是误解,因为“在梅尔顿需要更拼”,学习、竞赛、活动从未懈怠。她选择生物方向,因“兴趣主导能力,努力决定成绩”,通过iHOSA全国赛第三名等竞赛成绩证明实力。从“端水大师”到社团领袖,她学会“清晰决策”,在管理HOSA社团中实现自我突破。面对焦虑,她用“一脑二用”的方式化解压力,将“想得太多”转化为行动力。如今,她坚定冲击英国G5名校,坚信“多坚持一下,多走几步”就能打开新天地。正如她所言:“人生就是要不断突围,挑战才能去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