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在NASA的全球教师培训课上,我看到了团队领导者必备的品质!
来源: | 作者:Luna | 发布时间: 2019-09-17 | 6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去年,青浦平和的赵林风老师通过层层筛选,入选参加在NASA太空学院举办的全球教师培训项目。在此过程中,他更加深刻地了解到PBL方案要注重实景感、互动性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设计。

在学校,他身任综合理科组组长、中学社团课程总负责人和初中部校长助理。多重身份下的他认为,作为团队领导者,热情、真诚和认真,是必备品质,而这也是他在NASA全球教师培训上,学习体会到的重要经验。

清华毕业的他,不曾后悔放弃在知名车企做工程师。投身教育,只因想做一个孩子们的造梦师。

文 | Luna
编 | 田菁


翻开赵林风老师的履历,让人有些小小的意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他,曾是一家世界著名车企的工程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着赵老师选择了教育行业,并一步步成长为“神奇教师”呢?

谈到这个职业转变,赵老师动情地说:“不同于工程师,老师对学生来说,有点像造梦师,每一次教学就像带领他们进入一个情景。作为老师,其实无法完全预料每一个梦境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所以学生每次都会给我带来惊喜。”


赵林风老师

在青浦平和,赵老师担任综合理科组组长,又身任中学社团课程总负责人;从9月的新学期开始,他还担任初中部校长助理。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叶芝的这句话,赵老师在竞选“神奇教师”的过程时曾反复提及,也是他传道授业的座右铭。

他丰富的课堂设计、刻苦钻研的精神、热情的社团活动、出色的家校管理等多方面的成绩,使得他获得了今年“神奇教师”的称号。


TIDE2019神奇教师颁奖典礼 | 图源顶思


来到青浦平和采访时,适逢学校迁至新址,萌萌修竹,箐箐芳草,随处可见勃勃生机,而学生和老师们更是热情洋溢。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在交谈中,赵林风老师回顾了去年在NASA太空学院参加的HESA培训项目,以及美国STEM教育对他的启发,也聊了聊他在青浦平和是怎样成为孩子们的造梦师的。


PBL方案不够有趣?你需要仪式感

2018年,赵林风老师通过层层考核和面试,与其他六名中国老师一起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霍尼韦尔太空学院教师培训计划(HESA)”,前往NASA位于亨茨维尔的太空学院接受培训。

早在2004年,霍尼韦尔公司便提出了“霍尼韦尔家园建设计划”的倡议,不仅鼓励中学理工科教师继续自身学习,还鼓励他们推己及人,推广STEM学习。去年,HESA项目一共有来自全球46个国家的147名教师参加。


赵林风老师参加HESA项目


短短六天的行程中,每一天都安排了高强度的体验或实验项目,期间还穿插了许多小型讲座,分享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上的探索历程。

虽然体验的项目繁多,但每每回忆起“火星任务”的环节,赵林风老师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他穿着笨重的航天服,从火星探测器出舱,映入眼帘的便是火星上橙红色的光辉,整个人立刻就进入了执行火星任务的状态中。

被选为小队长的他需要和来自各国的23名队员一起,在重力只有地球1/3大小的“火星”上,小心翼翼地和队友完成一系列任务,包括取氧气瓶和更换电池等。

赵林风老师在HESA项目中进行任务


身为老师的敏感让他产生了疑惑:为什么时间过了这么久,自己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的种种细节和感受?为什么有些PBL的方案,总是无法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什么有些课堂设计看起来总是缺乏真实感?

“Tell me I may forget. Teach me I may not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这是赵林风老师的教学格言之一,他也从中找到了答案。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

让学生有代入感才能让他们记住自己体验过的课程。而HESA项目的“火星任务”之所以能够让赵林风老师印象深刻,最关键的就是仪式感带来的深度代入感。

“火星任务”中的仪式感就存在于许多细节之中。比如笨重的航天服,穿上它固然不便于行动,但却让人真实地感受到身处自己身处任务而非日常生活;还有选出小队队长,被选中成为队长的学员自然而然地就认为自己有领导和照顾全队的义务。


赵林风老师在HESA和其他老师互动交流

每多一点细节就会让设计出的场景多一分真实。在这种代入感的调动下,参与者本能地就会珍视体验机会,并投入其中,不再需要额外的推动力。

赵林风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将这种精心的设计融入了PBL方案设计:

抛弃单方面的教师宣讲,采用实景式的体验教学。精心设计情境/细节/目标/任务,用满满的仪式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以往的课堂上,“动手”就是指进行实验,但赵林风老师将它拓展到了实景下的小任务,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其中。


学生用小孔成像测量太阳直径


不是一对一的教学场合,而是采用小组式的团队合作,让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成为教育的一环。在小组中,学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学会如何沟通,以及怎样处理分歧和矛盾。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体验伯努利原理

不是静态的结果展示,而是动态的比拼与反思。在国内,很多PBL方案都会选择以作品展示作为教学成果的反馈,但这种方式偏静态展示,缺少了互动性。

赵林风老师则在每次的项目成果环节,组织各小组进行比赛。目的并不是分出胜负,而是让学生学习其他小组的问题解决思路,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项目成果。


“黄金分割”摄像比赛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以激发成员的共同目标

在HESA培训项目中,赵林风老师还担任了小组队长。说起被选中成为队长的事,赵林风老师说,“我个人感觉是你的真诚会打动人。别人只有先认可你这个人,才会认可你这个领导者。”

在HESA培训这种短期的项目中,大家没有更多机会详细地了解每个人,所以这种真诚和热情就成了一个人能给别人的最好印象。

在选队长的讨论会上,一位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老师说道,她想选Frank(赵林风)做队长。因为当大家都完成了人造雪花的实验以后,他还留在实验室继续观察,并且还乐于和恰好路过实验室的她分享结果。他的认真和热情是队长的必备品质。

在学校里作为社团协调人,赵林风老师认为这个身份和培训项目的小队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作为团队领导者,热情、真诚和认真这种品质是必备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中担任领导者,更需要有能够驱动成员的领导力。

一个团队领导者是否具有足够的号召力,是否能够成功带领一个团队,可以看这个团队是否具有执行力。也就是领导者能否让团队成员理解为什么做这件事(why)?领导者是否清楚该怎么做这件事(how)?以及具体做什么(what)?

在负责社团活动时,赵林风老师坚持平和文化的“五自精神”:“自主、自由、自然、自信、自省”。落实到具体,就是不停追问老师和学生三个问题:为什么做这件事(why)?怎么做这件事(how)?具体做什么(what)?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著名的“黄金圈模型”。


2009年,Simon Sinek发表题为“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的TED演讲。他将苹果、马丁·路德·金、怀特兄弟等优秀领导者和组织的成功整理成了黄金圈模型。

在青浦平和,每个社团指导老师在课程筹备阶段,不仅要写出课程大纲,还要写清楚课程的亮点,学生会收获什么,老师又需要投入哪些精力。

起初,许多老师并不认可这种做法,认为只需要完成课程大纲就好,其他内容都给自己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但赵林风老师认为,学校开设社团课是给学生提供“做出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社团课的初心(why)。


学生在阅读选课说明

最终,老师们也理解了他的观点,在培养学生方面达成了共识,这才有了青浦平和丰富多彩又引人入胜的社团课程。


木工课程

面对学生,赵老师也着力培养学生的why/how/what思维模式,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赵林风老师带领14名六年级学生,参加了面向全球青少年的创业比赛“Tycoon enterprise competition”。青浦平和学生的创业项目是“惊喜礼品公司”,主打单品是“惊喜花瓶”。


惊喜花瓶

当时,赵林风老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这些13岁左右的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参加创业比赛(why),但却因为不知道怎么做(how),以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what),导致他们在此过程中屡屡出现执行力不足的情况。比如,因为自己的个人事务而没能按时完成计划的任务,没有资金来源导致没有瓶子来做产品等。

面对这种情况,赵林风老师坚持不直接代劳,“给他们指导,而不是给他们指令”。缺少做礼物的瓶子,就启发学生们发起面向全校师生的“瓶子召集令”;礼品销售渠道不够,就鼓励学生们组织了一场在购物广场的“手工体验+现场售卖”的活动,走进真正的商业社会里去体验创业维艰。


现场售卖活动


输出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任重而道远 

回忆整个HESA项目,赵林风老师认为,虽然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教师培训,但其实主办方也潜移默化地传递了自己的价值观。

HESA培训在亨茨维尔的NASA太空学院举办。在美国航天领域,亨茨维尔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火箭之城”,同时这里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空博物馆。除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火箭中心还是向大众进行知识普及的绝佳手段,更是在无形之中传播了其承载的美国航空航天精神。



美国太空火箭中心 | 图源NASA官网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着卓越成就,有没有可能像美国的航天夏令营一样,让中国的学生们能够子看到、摸到、接触到曾经真正被使用过的载具,从而对科学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当他们听到从业者的真实分享,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比起旁人的描述,会不会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赵林风老师的脑中,在STEM课程进行“飞机如何起飞”主题的学习时,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飞机起降,并且有兴趣自主学习相关理论,他带着孩子前往CN-tech的飞机驾驶模拟仓中,真正做了一回飞行员。


学生在驾驶舱体验

小小的舱室内遍布着各种控制按钮,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在体验过程中都以“坠机”告终。可孩子们非但没有对这样的场景感到厌烦,反而非常投入,认真地尝试驾驶飞机,用双手体验真实的科技和书中抽象的物理概念,也感受到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科研精神。

所以,各类博物馆和科技展,以及相关的从业者并不是教育的局外人。对于STEM教育来说,这样的一手资源和一线工作者反而是比学校老师和书本更生动的学习材料和对象。

此外,赵林风老师还认为,教育上的输出价值观不止体现在培养下一代的科学精神,还体现在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HESA培训项目中,老师们还参与评测了NASA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设计的科学课程。这套课程秉承了NASA动手实践的教学传统,但所涉及的实验都采用了更加简单易得的材料。

这正是因为考虑到在一些地区,在经济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下,老师和学校难以获得专门的教学器具。而改进后的实验,使得这些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动手,参与到互动中来,不至于因为经济原因而丧失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

同样的,赵林风老师也认为,国际学校提供的不应该是“贵族”教育,而是全人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们具有社会责任感,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美好一点。

例如,学生们将创业比赛中售卖获得的钱都捐给了上海平和学校的张轶超老师的久牵项目,帮助农民工子弟们获得更丰富更多样的教育资源。


公益捐赠证书

“每个孩子都值得获得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青浦平和致力于与国际教育界同仁们一起探索,为孩子们提供植根本土,同时面向未来的优质教育。

采访即将结束时,在赵老师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他写给之前毕业学生的祝福信,摘录其中一段,作为本期神奇教师访谈的结语:

“临此毕业之际,我不想俗套地仅仅祝你一帆风顺和好运常伴。未来的路很长,我希望你总是相信,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让事情更好一些;我也希望你总是勇敢,有勇气去选择那条自己经过思辨后正确的道路,即使那条路是少有人走的路。”


赵林风老师在校园

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