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Google、苹果、IBM对藤校毕业生说“不”?哈佛专家说教育变革迫在眉睫!
来源: | 作者:pro92f3f8 | 发布时间: 2019-12-17 | 1000 次浏览 | 分享到:

12月开始,美国早申结果陆续出炉,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原因无外乎是进入了藤校之流的名校就意味着拿到了找工作的敲门金砖,忧虑的原因则是担心没有名校加持的自己在未来寻找工作的大军中将失去竞争力。然而学历真的与找工作成正相关吗?学校所学的知识真的就是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吗?

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前哈佛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哈佛“改变领导力”团队创始人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说:事实并非如此。

文 | Jade
编 | Kimberly

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前哈佛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哈佛“改变领导力”团队创始人,有着这样一个金光闪闪头衔的人其实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头,而且还辍学了两次,毕业的本科院校也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实验型学校。

托尼•瓦格纳所在的哈佛创新实验室,为哈佛学生提供创新支持的机构。任何有创新想法的哈佛学生都可以来找他寻求建议。

托尼•瓦格纳非常享受在哈佛创新实验室的经历,因为在那里他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寻找教育的本质。

12月3 日,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应邀在由腾讯教育创想空间与爱文世界学校共同主办的OPEN.ed 公开教育论坛上发表“教育如何创新,才能决胜未来”的演讲。

Tony Wagner在OPEN.ed 公开教育论坛上演讲 | 图源:爱文世界学校

文凭不等于能力

托尼•瓦格纳在演讲中提到,现在Google旗下15%的员工都没有大学文凭,而且他们现在也不要求应聘者必须提供他们的大学平均学分基点或者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因为他们会觉得成绩好不好不是很重要

无独有偶,国外专业求职网站Glassdoor去年也列出15家招聘时不要求有大学文凭的公司,除了谷歌以外,还包括苹果IBM等高薪科技公司。

15家招聘时不要求有大学文凭的公司 | 图源:Glassdoor

对于这个改变,谷歌负责人力资源的前高级副总裁博克(Laszlo Bock)曾经说过,“我们身处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需要的技能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在一个创新时代,需要的技能跟以前不一样了。”

博克表示,大学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培训大学生,成为某一个特定专业的杰出人才。然而谷歌的雇佣经验表明,在进入谷歌两到三年之后,一些员工的业绩表现,和大学的学习成绩“毫无关系”。

如果说谷歌、IBM都是美国企业的话,12月3日,马云在巴黎世界教育论坛上说阿里现在甚至更不愿招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并表示“文凭只是学费的收据,真正的文凭是生活中奋斗来的。”

如果学历不再是公司选拔人才的标准,那么什么才是呢?如果文凭只是学费的收据,那么教育的意义何在呢?

托尼•瓦格纳认为“现在全球的企业、非政府机构都在找寻有创新技能的人。”而现代教育却缺乏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就是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什么叫做创新呢?是不是只有像乔布斯、马斯克那样的颠覆世界的行为才是创新?

托尼•瓦格纳认为,创新有两种,并不是说每一次创新都要用到最新的技术或者发展最好的技术。

第一种创新就是要给新生活引入新的可能性,腾讯就在做很多这样的工作,现在很多人都在用苹果手机或者其他东西。这些都是有一些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

第二种创新就是有创新能力,能够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不仅仅在发达国家,还在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在教育方面、还在环境、科技等各个方面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其中第二种创新可以说是现在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现代社会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唾手可得,因此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是否有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进行创新,去解决问题。

对此,托尼•瓦格纳在十年前访问了许多大型公司、非政府组织、学界乃至军队的高层领导。他问这些人相同的问题“你们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

托尼•瓦格纳总结出了7点技能:

Tony Wagner提出的7项技能 | 图源:《The Global Achievement Gap》,作者:Tony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的批判性思维就是要能够提出好的问题。

Collaboration Across Networks and Leading by Influence 跨渠道的协作能力和以身作则的领导力。托尼•瓦格纳表示,在现代社会很多事情都是多个领域跨渠道地合作;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人,更应该通过以身作则而不是简单地以“高管的职位”去“领导”他人。

Agility and Adaptability 灵活性和适应性。现代社会是多变的,因此人们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Initi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主动性和创业精神。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未来有很多工种将会不一样,人们有可能需要在一个现在所没有的领域创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主动性和创业精神”就显得至关重要。

Effective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托尼•瓦格纳表示员工的沟通能力是受访高管们最头疼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可以顺畅地进行书面沟通(例如发信息),但当需要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有效地口头沟通时就表现地不甚理想。

Access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现在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会越来越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分析也 是必备技能之一。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好奇心和想象力。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新的动力,没有它们就不可能创新。

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于授课方式的改变

曾经有一个关于创新的测试广为流传。在纸上画一个⭕️,分别问成年人和孩子,“这是什么?”成年人的回答是⭕️,而孩子们的答案则五花八门,有说是太阳,有说是蛋糕,还有说是数字零等等。

托尼•瓦格纳说人生来是有创新精神的,每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但为什么人们成年后就失去了创新精神呢?是什么导致成年人把创新精神弄丢的呢?托尼•瓦格纳认为罪魁祸首是教育

托尼•瓦格纳表示:全球范围内,孩子们上学的时间越长,他们的好奇心就越少,他们问的问题就越少,他们就更专注于什么是正确答案,不再认为自己有什么艺术天分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接受教育是为了变得更好,为什么反而失去了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呢?对此,托尼•瓦格纳采访了一些在全球范围内的年轻人。

Tony Wagner在纪录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 | 图源:网络

这些年轻人有的去了哈佛,有的去了斯坦福、有的去了麻省理工。他们毕业后也都成为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名人。有的是解决技术性的问题,有的是解决社会上的问题,有的是解决艺术性的问题,还有的人是在发展中国家做一些企业创新的活动。

每一个年轻人都表示,他们成为创新者不是因为他们受了顶尖大学的教育,而是别的影响。托尼•瓦格纳问他们:“人生中对你们造成很大影响的老师是谁,是什么样的?”大家都可以提出来至少有一个老师,而这个老师有可能是小学老师,有可能是研究生的老师。

随后托尼•瓦格纳又去采访了这些老师,他发现这些老师其实都是老师群体中的异类,他们的教授方式跟他们的同事是不一样的。

带着心中的疑问,托尼•瓦格纳又去一些以“教授创新”而著名的学校,比如麻省理工的传媒实验室,欧特兰的工程学校以及斯坦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里面,他发现教师的教授方式与他之前所采访的那些异类的老师风格非常的相像。

托尼•瓦格纳总结出传统文化的授课方式创新文化授课方式的不同:

图源:pixabay

  • Individual Achievement VS Collaboration 个人成就VS与人合作。在传统的学校中,如果一个人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家长都会表扬这个学生,会有很多奖励。但是很多时候,创新是一个团队合作,没有合作能力的话,很难取得很好的创新。“所以我采访过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校或者老师,都很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 托尼•瓦格纳如是说。
  • Compartmentalized Knowledge & Specialization VS Problem Based,Multi-disciplinary learning 对知识分门别类及专攻某个知识点VS以解决问题为本和多学科学习。传统教育的模式更多的是分科教育,也就是分门别类、专攻某个知识点。然而在未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只依赖某一个学科、某一个领域的知识,是不够的。所以,这些老师、学校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都是多学科来设计的,就像爱文世界学校一样。他们都是以“我们有一个问题要解决”,然后围绕解决这个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
  • The Culture of the classroom:Compliance VS Engagement 课堂文化:服从VS参与。传统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要听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管教。”在课堂中,一般是前排的孩子积极发言,后排的孩子打酱油。但是真正推动创新能力的学校,应该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提问、质疑老师、对教学进行贡献。老师在这种环境下的作用主要是辅导学生,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指导的辅导员。
  • Risk Avoidance VS Trial and Error 回避风险VS反复试错。当代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校倾向于培养“输赢”的理念,让学生“争强好胜”。然而,事实却是:创新需要失败,需要尝试,需要冒险。就好比一个公司开发了一个模式,可能一开始会失败,经过反复的试错,才能够最后形成一个真正的好的模式。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地失败中获得的。
  • Extrinsic VS Intrinsic Motivation 外在激励VS发自内心的激励。托尼•瓦格纳说现代教育是“以恐惧为基础的教育,这种恐惧就来自于奖惩。”通过采访,托尼•瓦格纳发现孩子们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够表现得更好。孩子们做好一件事情是来自于他们真正对这件事情有兴趣,而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激励,并不是为了外在的奖惩而去做好一件事情。而内在激励的核心就是:玩耍、激情和目标。

教育变革已然开始

托尼•瓦格纳写了一本书叫做《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Most Likely to Succeed)》,此书入选了"2017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同名纪录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风靡全球,席卷4000多所学校及机构。

《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 | 图源:网络

托尼•瓦格纳本人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但在这之前他却辍学两次。托尼•瓦格纳对记者说“学校对我不起作用”。在成为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之前他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实验型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在一所普通的中学当了10年的高中老师。

托尼•瓦格纳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在他的求学阶段“没有一个他希望成为的老师那样的老师存在”。在那10年中,托尼•瓦格纳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课堂”,随后他又想“改变学校”,因此有了对美国高中High Tech High拍摄的纪录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而现在他想做的是“改变教育”。

对于托尼•瓦格纳如何改变教育这一问题,顶思与托尼•瓦格纳进行了专访。

顶思(Topschools)-T

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W

现在的教育是“过去”的教育

T:您认为现在教育的有什么问题?

W:我们的现有的教育体系源于124年前的工业时代。那时候设立学校是为了培养流水线的工人。这种背景下的教育讲究的是服从、纪律。但现在,我们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流水线的工人将被机器所替代。依然遵从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体系将会让大家找不到工作。

我在世界上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很多的国家,人们过于重视考试,可以说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然而很多考试的题型都是一些记忆题,让你选择、填空。这些考试并没有教我们如何更好地为终身学习做准备、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

这些考试只是提供了一些数据,我们做很多的表格,然后在表格上标出数据的变化,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价值。我认为教育应该从美国学校里经常讲到的所谓的数据趋同转为证据为基础的教学。

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是成绩单,不是这些数据。因为很多企业在招人的时候看的不是这些东西,他们要看的是这些学生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反应。所以在全球来看,我们要信任这种以证据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图源:pixabay

T:那您认为的理想状态的成绩单或者评价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W:我认为成绩单不应该通过分数,分数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人感到压力,让人害怕失败。事实是人们只有不惧怕失败,勇于尝试才能够创新。我认为评价应该像童子军一样,是徽章的集合。学生通过达到一定的标准赚取。因此,学生要想获得写作徽章、沟通徽章,必须要达到一个写作的标准,以及沟通的标准。

就好比一个科学课,我想你肯定学过“元素周期表”,但你现在还记得多少呢?(记者:完全不记得了。)所以,我认为对于科学的考试不应该是考“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元素,分别是什么?”,而是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学生通过设计实验了检验这个假设,然后分析结果,向老师和其它同学展示他的发现。

考试将不再是学期最后某个时间点的“突击考察”,而是贯穿在学习进程中的一个阶段。阶段结束,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就可以获得这项技能的徽章。而老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辅助和针对性的训练。

T:当下的教育,学生仍然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大学,这样的教授方式能让学生们通过考试吗?

W:实际上美国已经有很多学校不再把考试当作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了,比如芝加哥多利大学,美国十大大学之一,加州体系的学校也正在讨论是否要完全取消测试要求。实际上,教育已经开始改变了。

现在的教育应该是“未来”的教育

T:您认为未来的世界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在您总结出的人才所必备的7个技能中却没有“创新”二字,这是为什么呢?

W:这七个技能的提出是基于我在2006-2008年做的一系列采访得出的结论。在那时候,“创新”二字还只运用于很小的范围。随着我的书籍的出版,大家纷纷讨论这7项技能。当我跟继续与这些高级管理者交流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遗失了一些东西,这就是“创新”。创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非常重要。

我认为,这七项技能是当今公民工作、终身学习、行动乃至积极和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但“创新”则还需要一些别的东西,例如如何冒“聪明”的风险质疑权威,如何反复试验学习。这是超越这7种生存技能的。

T:你提到的这7项技能,学校应该如何教授呢?

W:这些技能是不可能通过老师来直接教授的,老师不可能说“今天我们来学习批判性思维”。而是让学生们参与到丰富而有挑战性的环境下去教授。我曾经是一名高中的英语老师,我在课堂上让我的学生们去复制一个成年人工作日的一天,并且把它整理成文字,再向全班同学展示。

为了完成这个工作,这些学生首先要有想象力去寻找他们想要“复制”的工种,然后收集相关信息,找到可能成为协助者的对象,再然后需要沟通技巧找到做这份工作的成年人,说服他/她同意帮助他/她完成作业。最后还需要整理成论文并向大家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教授这7项技能的任何一项,但是学生们却得到了锻炼。

图源:pixabay

T:我想,在您工作的那个学校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像您一样教学生。那么这样的老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呢?

W:我认为在创新方面做的很好的国际是芬兰。芬兰是如何改变他们的教育体系呢?他们当时关闭了80%的教育学院,仅留下几个最好的大学的教育学院。然后研究如何去培养老师,集中最好的资源去培养老师,长期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培训。

而现在我认为在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美国的High Tech High高中,他们甚至自己来培养老师。再比如爱文世界学校。这些勇于尝试新方法的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成为教育创新的实验室,成为我们以新的方式培训教师的地方。这将是一次变革,慢慢地这个变革范围会越来越广,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T:您认为如何才能刺激内在激励呢?

W:内在激励的核心就是:玩耍、激情和目标。在芬兰,每个学校对每一个小时的教学都有15分钟的休息,要求学生休息、玩耍。因为他们认识到,这种自由的玩耍是孩子们学会跟人打交道的途径。通过休息,自由玩耍,能够极大地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家长也会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去探索世界,因为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去激发好奇心,对世界有探索的兴趣,他就能够有更多的学习动力,也就能够产生出更多的自律和自我管理。

所以,假如一个人不断地在你耳边说:你要练习、你要练习,它可能会让你产生一种厌倦。但是自己内心的兴趣,才能够让我们有持久的动力。

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年轻人探索新的兴趣,探索新的可能性。当一个孩子对某事感兴趣时,要认真对待它。

我采访了一些年轻创新者的父母。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普遍支持他们的孩子,不管他们的兴趣是什么。即使他们私下里非常担心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找到工作,永远不会成功。他们依然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

T:您觉得您的成功源于什么?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W:我的求学经历决算不是光彩,但我从小就看很多很多的书,在我14、15岁的时候开始写作。在我小的时候,我总爱问“为什么”。

我第一次辍学,是因为我觉得很无聊,我辍学回家写小说去了。我第二次辍学是因为我参与了美国的民权与反战运动,我认为这比上大学要更重要,它也确实教会了我比上大学能学到的更多的东西。然后,当我幸运地成为了哈佛的研究生,我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选择课程,选择科目,写论文。再然后,我突然有了更多的自由,我可以建立一个我希望的学校。而现在,我想做的是改变现在的教育。

结语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乔布斯或者马斯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托尼•瓦格纳一样勇于质疑当今的教育体系。

就像马云在巴黎世界教育论坛上说“阿里现在甚至更不愿招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网上有人评论“马云肯定没有和阿里的HR沟通这件事”。诚然这个世界学历依然重要。

托尼•瓦格纳也说他并不是鼓吹“大家都不要上大学”,而是认为现在的教育模式需要改变,未来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谷歌、IBM、阿里也绝不是拒绝名校毕业生,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名校毕业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缺乏创新能力。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PBL、STEAM、翻转课堂。诚然目前的教育体系没有发生变化,选拔人才的方式没有发生变化,但不得不说改变正在发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