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放假的日子里,后浪青少年们是不是正在网上冲浪?
来源: | 作者:Mina | 发布时间: 2020-05-05 | 627 次浏览 | 分享到:

其实学习嘛,就是上网中间穿插着的小品。


文、编 | Mina


四月末五月初,你能明显感觉到周围人们的气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丧丧的,现在开始有希望。除了五一假期,另外一个充分理由就是各地开学啦!


在西安的某中学门口,一名高三学生说:“我昨天晚上激动得十二点多才睡着,激动到欣喜若狂!”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兴奋得睡不着,特别想学习!”



也有的学生经过了这段超长假期学会了自省,表示要洗心革面,在接下来的学期中好好学习。



而家长,喜悦之情则更是溢于言表。



比起家长与学生的兴奋,教师群体显然更加冷静,毕竟孩子们在家的时间太长,要让他们快速恢复到正常紧张的学习状态,是有必要“泼泼冷水”、“上上发条”的。


老师们的“泼冷水”完全可以理解,不开学,谁能够知道网上上课的日子里你们真的学了没有?毕竟,在假期里面,学生对待“居家学习”可是有很多的招数。


顶思之前接触过不少老师,就曾聊到“云教学”期间学生们的一些“云对策”:视频上课拒绝开放摄像头,黑屏的那一端永远静音。老师只能通过“扣1”或点名提问的方式确认对方是否在线、是否跟上上课节奏;上课时,老师也不知道屏幕之后的那个人是在书桌前还是在被窝里,不知道静音背后的那个人是在全神贯注听你上课,还是全神贯注与同学另开小窗私聊,一切只能靠想象。


电子产品使用“失守”


不少家长反应,在之前校园上课的日子里,学校对于学生电子产品的使用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不准带电子产品入校、手机不准无节制使用等等。但是由于线上上课,可能许多家庭之前并没有给孩子购买电子设备的打算,这次疫情也不得不进行了购置。


据《中国青年报》近期公布的一项数据表明,超七成学生在线教学时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比例是12%,其它设备如电脑等占比接近10%。在抗疫这段相当长的“线上驯化”岁月中,学生们获得了“明目张胆”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再谈自制力这个方面就很困难了。


各地毕业年级陆续复课之后,各地恢复开学的日子也就不太远了,孩子们与电子产品结伴的日子,也应该开始适度减少了。


不过,通过疫情,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信息教育、在线教育的优点,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网络、电子产品渗透到教学中的趋势是不可挡的,最终会成为一种常态。


抽刀断水水更流


目前学校对于学生们网络与电子产品使用方面,主要采取的是限制手段:只可访问局域网络、在图书馆、课堂等地专时专用,日常不鼓励学生把手机、电脑带入课堂等等。在家也是一样,青少年本身对于网络、电子产品的自控力就相对薄弱,家长也还是有必要的干预。


不过,“一刀切“的禁止和限制,对于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最优的方法。其实,有些时候,作为管教方,家长及教师也要接受网络、游戏等“沉迷品”带来的“真香”结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 八卦、游戏不香吗?因为它可以给我快乐!


被世界500强通力推荐的职场圣经《高效能人士的七大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在书中写道:“尽管许多人不加注意或是不愿承认,习惯具有极大的引力”。想要摆脱一种习惯,非常困难。


日本作家、习惯咨询商业教练古川武士也在他的一系列习惯研究类著作中提出,基于本能,人类会抗拒变化,喜欢维持现状。而顽固的习惯多数是那些可以让人生成多巴胺、产生快感的行为。


一个学生本来是要去上网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但可能查着查着就变成了跟踪网络明星八卦,上网的时间没了节制,找资料的效率也非常低。原因就是八卦可以让人兴奋、而资料多是枯燥、繁琐的。


拿近段时间老师们遇到的问题来说,老师辛苦在网络另一端慷慨激昂,而学生们却开启小窗私聊或是另外去组队“吃鸡”,也同样是因为游戏或闲聊真的是比听课要快乐的多啊。


以往老师或是家长“铲毒失败”,其实就是不能正视上网、追星、沉迷游戏还存在着积极意义。这听起来很荒谬,但这一类行为确实让孩子们产生了快乐和幸福感,而由此分泌出的多巴胺,又会“激励”大脑进一步重复使其快乐的行动,并让人们愿意为这一类的事情投入更多的精力。快乐本身没有问题,“坏习惯”又存在奖励,这是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2. 站在坏习惯的肩膀上

渗透好习惯

 


 改掉坏习惯一共分三(sán)步



首先,让我们先把“快乐”提取出来,那些与学习无关的,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鲜新闻、以及与同伴们网上胡侃,的确使人身心愉悦。




其次,是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适合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解决办法,是找到让自己沉浸其中的替代性爱好。比如阅读小说、看电影、运动、跳舞等等,总之是要找到同样可以为之着迷,但又可以为身心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去做。当然,在这之前,相关资源、替代内容的选择需要学生与家长或者老师一同进行探讨。切记:方案由学生提供,家长、教师只有选择权,没有决定权。



第二种,采取阶段性胜利及“连锁机制”。对于像上网、游戏、刷手机这种长期习惯来说,抽刀断水肯定不可取。采取一定的“刹车措施”很有必要。可以从使用时间上下手,先从减少单次使用时长开始,并给自己设立一个每日使用时间额度。之后,再建立一个“一...就...”的连锁习惯机制,在调整旧的坏习惯同时,紧跟一个新的好习惯的养成:如每次使用电子产品以后就要马上开始学习,或马上开始运动等等。同时,一个计时器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种,减少诱惑性的契机。比如营造一个不易上瘾的环境。设立“养机场”,全神贯注时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把游戏设置成每次都要输入密码登录,在一个空白书桌上学习,只留一本书和一支笔。这些都是为了消灭新鲜诱惑的“触发器”,减少诱惑。


再比如一些学校老师呼吁学生居家学习同样应身着校服、拿出与在校一样的精神面貌坐在书桌前,也是同样为了营造专心的氛围。上海市某学校校长就曾对媒体表示:“一个穿着睡衣或在床上看电视学习的孩子,和一个正儿八经坐在桌前学习的孩子,学习态度和投入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建议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让孩子拥有学习的仪式感,这也是为开学做的心理建设。”


 沉迷学习,连气质都变了呢


3. 拒绝用力过猛,

化“完美主义”为“最优主义”


古川武士《如何戒掉坏习惯》一书中对习惯性行动的发展周期做了如下总结:


习惯性行动的发展阶段:禁欲期-动力缺乏期-平稳期-倦怠期


禁欲期(第1-3周):最难坚持,需要学会把习惯分段小步进行,降低“诱惑”产生的可能性。


动力缺乏期(第4-7周):最初改变的动力快要耗尽,对戒掉原因产生怀疑。需要设定“必胜模式”来给自己肯定,并制定严丝合缝的时间安排。


平稳期(第8-10周):逐渐适应新习惯的行动,但需要警惕潜意识还没有对好习惯“习以为常”。此时需要开启“完美主义”,极力减少、杜绝通融、或对自己放松要求。消除失败的可能性。


倦怠期(第11-13周):新习惯近乎养成,会本能的希望找寻新刺激,开始觉得自己原地踏步,没什么意思。此时需要注入新的刺激,如找到新的替代方案,或是注入新的习惯养成计划。


在这几个时期中,有一些关键点值得注意。


在最初的“禁欲期”,不要一开始就采取完美主义,这样一旦没能坚持,就非常容易放弃。记得给自己“破罐破摔”的行为设置一个底线,如“我又无节制上网浪费了时间,那么我至少今天要看10分钟的书”这样的底线原则,且必须完成。在这之后,不要为完不成每天的任务而懊恼,而应该为“今天我至少全身心看了10分钟书”这样的进步鼓励自己。化“完美主义”为“最优主义”。


在动力缺乏时期,记得为自己设定“必胜模式”:比如前文提到的阶段性胜利和连锁机制,以及消灭新鲜诱惑的“触发器”,都属于为养成好习惯而创造的“必胜条件”。


不光是沉迷网络、游戏或电子产品,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如法炮制:从根本上分析其真正动因,找到为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个“诱惑”,利用它、或是用新的“正向诱惑”给自己“洗脑”:大脑支配人的活动,但是人也可以训练大脑。


目前正逢五一假期,让孩子为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再设定一个“必胜模式”,并且坦然接受习惯养成的必经阶段。让沉迷转为“正向诱惑”,慢慢迎接一个新的自己。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87969934&ver=2303&signature=h80dWQVXlKy5d8zC*pI7Bvh43DM2qLjiPGRHdvZINm9w2kjWKTfwFYodBVE-ymEd9dBfzyG4QYfB4H-TGdGqOCH1fLIUrqooNZZjUgSrnmcEq4H8f8Vl0TW6GlD2Quj&new=1

https://mp.weixin.qq.com/s/kJPtJmimbqnZ7kMyg0e2vg 

《如何戒掉坏习惯》

《自控力》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