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抄袭抖音、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技术,从扎克伯格的“跑偏”反思犹太教育
来源: | 作者:Kimberly | 发布时间: 2020-08-07 | 1071 次浏览 | 分享到:
扎克伯格的故事,或许更像是犹太教育的一个小小缩影。

文、编 | Kimberly

8月3日,美国白宫宣布威胁封杀TikTok(抖音海外版)。据特朗普称,TikTok必须在9月15日前卖给美国,否则必须关门,而且相当一部分钱要交给美国财政部,“因为是我们让这笔交易成为可能”。

此番言论一出,TikTok瞬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根据“指控”,TikTok涉嫌盗取用户数据,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然而真相却是,没有任何部门或调查者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TikTok存在任何非法商业行为。


所谓的安全受到威胁,不过是美国借此打压TikTok、逼其退出美国市场的手段罢了。毕竟,我们见过太多前车之鉴,包括华为、阿尔斯通和日本的多家半导体公司都曾经历过类似的遭遇,只要有外国企业在某一领域快速发展,美国政府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对它进行打击。

图源新华社

不过,在整起事件中,最令我感到吃惊、或者说意外的,却是在7月29日的国会反垄断听证会上,Facebook的扎克伯格言之凿凿地称:中国从美国科技公司窃据技术“是有证据的”;TikTok有“危险性”。

作为对比参考,当天参会的科技公司巨头还包括Amazon的贝索斯、Google的皮查伊以及Apple的库克,但除了扎克伯格之外,没有任何一位CEO认为中国从美国科技公司“窃取了技术”。


戏剧性的事情是,据媒体报道,三天后,扎克伯格赴白宫与特朗普共进晚餐,双方并未公开谈论细节。而四天后,正是特朗普宣布封杀TikTok的日子。

扎克伯格是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

作为曾经的中国好“女婿”,扎克伯格近两年所表现出的巨大反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感受到了TikTok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以及其会对Facebook带来的可预想性负面影响——一山不容二虎。

更何况,作为一款web时代的产品,Facebook因为出名地难用,早就已经沦为第二梯队,即便是扎克伯格费尽心思收购的热门App 如WhatsApp、Instagram等,也都已经被TikTok甩在脑后。

事实上,扎克伯格也尝试过研发竞品Lasso,可不幸地是,这个产品却以惨败告破——2019年初,Lasso的全球下载量不足5万。而TikTok早就远远超出1亿的量级。

颇有点屡败屡战的意思。

我注意到最近两天,国内媒体近乎一边倒地在“讨伐”扎克伯格,有些报道甚至用到了“阴险”这样的词汇。所谓“兵不厌诈”,作为商人,扎克伯格为了公司利益,他的行径其实无可厚非。TikTok作为今日头条旗下的公司,其本质同样是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在面对TikTok公关团队“满天飞”的公关文时,保持理智、独立判断即可,不要被收割“智商税”。

因此,我今天倒不想讨论扎克伯格针对TikTok所表现出的商业野心,而是想专门聊聊以扎克伯格为代表的整个犹太人的教育。不得不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成为政商界的叱咤人物,恐怕离不开他的父母,以及他所在的文化——犹太文化所潜移默化带给他的影响。


失败是为下一次更好的尝试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盛产精英。尽管全球的犹太人人口仅约一千六百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3%,但其拥有大学学位的比例世界第一,曾被评为全球受教育程度第二;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的得奖人都是犹太人,是其他民族的100倍;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美国华尔街的精英中有50%是犹太人。

其中,美国一大批家喻户晓的精英和富豪都是出自犹太家庭。

技术巨头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是全球最富有的犹太人,今年70岁的他净资产达到542亿美元。
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纽约附近小镇。按教规长大,13岁办了犹太教成人礼。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莉•桑德伯格

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

而究其背后原因,犹太父母有着太多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去参考。譬如,他们对待失败就有着更为智慧和通透的理解。

如扎克伯格父亲所说,犹太人有一个普遍的特质便是——从来不把失败视作坏事,相反,他们认为失败是“接近成功”的代名词。他们会鼓励经历了失败的孩子继续努力,而非苛责。

在教育子女时,中国父母常常遵循中庸之道,不会鼓励他们做“出头鸟”;而犹太人就特别推崇独特性,父母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踊跃尝试新事物——包括尝试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去年很火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以色列篇》中,提到了以色列当地一个独立学院——阿克发·阿亚洛克高中里的Green Start学院,这其中活跃着13个创业团队,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最年长的也不过17岁。


这些孩子平时正常上学,但其余时间,他们就和真正上班的人无异,研发各类可以用于盈利的产品包括电子产品、机器人、光谱仪等,然后等待投资人,以更好地扩大业务赚取利润。听上去前途大好,一片光明,但事实是,96%的创新企业最终都会走向失败。


可是他们的家长怎么看待“倒闭”这件事呢?有一位母亲说道,“他们的公司不见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这样的尝试依然很有意义,因为至少,他们在过程中学到了东西,就算失败也没关系,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知道如何应对失败,谁也不会总是成功。”



在以色列文化里,所谓“英雄”,正是那些失败了很多次,但依然敢去尝试的人。比如前段时间,自掏腰包尝试登月的三个犹太大学生,虽然登陆舱最终在距离月球表面5公里的高空坠毁,但这三个人在以色列依然被视为超级英雄。


比起把精力放在纠结“这个行不通”、“为什么行不通”等问题上,犹太人更愿意做的事是永不放弃,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是行不通的。

回头看看,扎克伯格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质呢?

曾经,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他多次来访中国并苦学中文。2014年,他甚至进入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偶尔出入紫光阁、人民大会堂等地,接受领导人接见,共同探讨一些命题。


同年,他甚至在清华大学发表了全中文的演讲,尽管带着美国口音,但他能将自己的意思完整地表述出来。


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他确实有认真地在学中文,而不是那种简单的只会说“你好”、“谢谢”之类的敷衍。


当他慢慢发现中国的市场打开受阻时,他继而展开了下一步战略,也就是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借力打力——研发了与正在占据原本属于Facebook市场的TikTok相似的Lasso。



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拥有管理自己的能力


扎克伯格的父亲早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表示,“我的孩子们都是围着我的办公室长大的,他们都很早就接触到电脑了。较早的接触电脑是有好处的。这一点很显然地加深了马克对科技的兴趣。”

发现了儿子的兴趣之后,父亲的做法不是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操作,相反,他把学习材料给到儿子,让他自行研究。最终,“马克自己学会了编程。”

中学时,扎克伯格钟爱沟通工具类软件,曾开发过一款名为ZuckNet的软件,让父亲可以在家和诊所之间交流信息。扎克伯格的父亲称,作为家长,要在平衡“工作和玩”的前提下多支持孩子们的长处和激情。

在教育中,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犹太人都提倡“以孩子为中心”,而老师,则是引导者。他们所做的事情多为鼓励学生提问、辩论、自主探索和研究。

在《他乡的童年中》,以色列的知名教育家德隆,便通过与孩子在家里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他解释说,孩子通过游戏,作为主导者,主动思考,思维的长宽度得到了伸展,灵活性也渐渐提高。


比如,在一排随意拿出的物品中,两两之间任意建立联系,越多越好,由建立联系的人解释规则,要求尽可能地发散思维,打破常规。

他还认为,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拥有管理自己的能力。比如,如果孩子选择晚上11:00,乃至更晚睡觉,父母不过多干预,因为规则是早上7:00前要起床。

再比如,不限制ipad使用时间,但不允许孩子带手机睡觉,有害健康。既给孩子树立规矩,又尊重他们的选择,孩子们自然会学会什么对她是好的或坏的。

老扎克伯格也深谙此道。他指出,“我和我的妻子都相信的一点,那就是不要强迫你的孩子,也不要试着把他们的生活引向某一个特定的方向,而是要去发现他们的长处是什么,并且支持他们的长处,支持他们会富有激情做的事情。”

老扎克伯克表示,他 “不相信体罚在教育孩子上的作用”,但是他补充表示,孩子的某些行为需要父母“当场指出这是不能容忍的。如果你能够在孩子们的很小的时候告诉他们你不喜欢什么样的不良行为,他们将会学会理解你在特定事情上的感受。”


实际上,在以色列,高中的孩子在毕业后并不会马上就进入大学读书,而是服2-3年的兵役,这一政策的设定,实际上也透露出了国家对以色列青年自主塑造自身品格的愿景。他们希望,在这2-3年的时间里,他们可以自发磨练品格和意志。服完兵役以后,他们也可以选择出门旅游,在旅行中看看世界的其他地方,接触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要永远质疑这个世界


犹太人注重“质疑”能力,不迷信权威。在犹太人的历史上,他们永远被驱逐。更糟糕的是,他们经常会被“自以为是权威”的人迫害。

不相信当权者,是犹太人的生存法则。

犹太教对辩论和异议十分友善,愿意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精神。

纪录片《学习的人》里曾提到,在以色列的学校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的观点是什么?”在犹太人聚居的图书馆里,人们不是安静地看书,而是两两一组激烈地讨论,即便两人完全不认识。


在犹太人看来,激烈的提问和回答(大声)是他们历来的传统,他们需要在不断提问(questioning)、反复沟通(interaction)、仔细思考(thinking)中一步步知所以然、刨根问底并最终获得知识。


想要与他人辩论,就得努力提出震撼对方逻辑的问题,看似再理所当然的事,也还是要提出疑问。久而久之锻炼成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也具备了创意与创造力的第一步。

扎克伯格的父母,同样也是这一犹太精神的积极实践者。他们鼓励他解释自己的想法,而且以有逻辑的方式与他讨论,无论他提出多么匪夷所思的问题或答案,都不会感到不耐烦。“真有意思,那么,解释给我听听看吧!”


在犹太家庭里,每个人从胎教开始直到临终,都会处于“海沃塔”的学习氛围之中。"海沃塔"的英文写作Havruta,意思接近英文单词fellowship,也就是"伙伴关系"。"海沃塔教育法"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包括提问、回答、对话、讨论,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和学习。

周末的安息日,是犹太家庭的聚餐时间,更是全家一起“海沃塔”的时间。犹太家长不会叫小朋友“好好吃饭别说话”,而是会边吃边讨论各种问题,既加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又能通过讨论,培养独立思考、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这也是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犹太人从小习惯彼此提问、对话、讨论,敢与众不同。


阅读打开世界


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

在以色列人看来,文学、诗歌、音乐、艺术对人类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了解,平均每个以色列人每年要买10到15本新书,而他们的阅读量更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2015年,扎克伯格在网上发布了他的年度挑战,目标是每两周读完一本书。


根据记录日期来看,扎克伯格的读书习惯很严苛自律,基本保证能在15天左右读完一本书,没有长时间的间隔。


为了践行自己每两周读一本书的誓言,他甚至专门在脸书上设立了一个公共页面——“年度之书”(A Year of Books),定期更新自己在读的书目,希望与同样读过此书且有感想的网友分享交流,有时还会邀请作者线上讨论。


读书让我明智,让我深入地探讨身边的事儿,而且书中的见解比当下多数的媒体报道都要深刻。平时我要多花时间看书,而不是只看新闻。”扎克伯格在1月3日的日志中写到。

调查显示,以色列人均读书量居全球第一,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也是全球最多,全国1/4的人有借书证。

以色列的家庭,每家都订好几份报刊,喜爱读书看报成为习惯和美德。他们甚至笑言自己买报纸比买面包要积极。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扎克伯格以及千千万万的犹太人们,可以走在世界前沿的原因——永远对世界保持好奇、永远为自己充电。


会忙,也要会休息


我们常说谈以色列人如何成功,如何盛产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很少有人提到他们的时间观念。在去年的“创新与教育高峰论坛”中,万科集团创始人、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王石先生就以安息日为例,谈了谈以色列人如何对待时间。

“这个事让我体会到,以色列人非常会休闲。休就是休息,闲就是闲暇。”

王石先生曾前往郊区的一户人家过安息日。双方约好7:30吃饭,但是,对方却要求王石先生和同伴在5:45就到达。

王石先生觉得非常纳闷,为什么要提前这么多时间呢?

对方解释,因为他们家所在地不好找,六点太阳下山后就进入安息日。在安息日是不能接电话的。如果5:45还没能找到他们家,还有15分钟的时间接电话,帮助王石先生。


而且,不仅人有要休息的安息日,土地也有要休息的安息年。

到了安息年,果园主或者土地主不再耕种,会挂出告示牌,告诉别人此处土地处于安息年。不过,土地在休息的同时,它还要散播慈善。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即便在安息年不耕种,土地上仍会长出作物。无论收成多少,只要土地处于安息年,主人都不能收取,只有穷人、吃不饱肚子的人可以收取。

犹太人对休息非常敬畏,非常在乎。安息日(the Sabbath)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为“休息”、“停止工作”。

犹太人谨守安息日为圣日,不许工作。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会休闲的民族,中华民族非常勤奋,但是不会休息。犹太民族能够走到今天,跟他们会休闲是分不开的。

2017年,扎克伯格为向员工表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亲自制作了26张PPT与他们分享。我们能够清楚地感知到,作为世界最大社交网络公司的 CEO,尽管业务繁忙,但依然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到处旅游,以及陪伴家人。


在他看来,时间是需要有效分配的,“苦劳”并不等于“功劳”。他曾说过,“我几乎每天都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吗?……除非我自己的确在做那些有帮助的重要事情,否则我会感觉很不好。”


结语

扎克伯格“变形”了,这是最近不少人的感觉。但当我们站在Facebook本身来看待他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答案。所谓的变形便不再是变形,而是变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他依旧是那个热爱质疑、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规划、永不言败的犹太小伙子。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