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未来的挑战”,她认为21世纪的孩子正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又不断被社交媒体审视着的世界。这种背景下,如果学校都无法成为孩子安全成长的港湾,那么还能指望别的什么地方呢?
在她看来,解决挑战的着眼点仍然在于“人”。
疫情把科技之于教育的讨论推到了热闹的台前,Rachel却直言,目前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尚且“缺乏人性的维度”,当我们热衷于谈论科技能够为教育做些什么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一下科技不能做什么。
她从书架上拿出一本藏书递给记者,在这本名为《你看起来像个东西,我爱你》的著作中,美国人工智能科学家Janelle Shane以风趣幽默的方式阐明了“人工智能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为什么将世界变得怪异”。
Rachel对此深以为然,她郑重地评价道:“我们太过低估人脑的复杂性了,当我们对此了解得越多,便越能知晓人工智能和人脑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如何让虚拟的东西变得更加真实,这是科技赋能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她的理解中,学校教育真正的意义在于,“老师可以及时在课堂上回应学生的任何提问,无论这些问题是多么的天马行空、难以预料”,都是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在培育孩子的核心素养方面仍然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0多年的教学、领导经验使Rachel深切意识到,学校是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
访谈中,Rachel多次强调一个词叫“Best Self”,即“最好的自我”。她说,如果一个人足够了解自己,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就不容易陷入困境——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绝非易事。“如何教会每个学生不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自己,达成最好的自我,将是帮助他们开启幸福人生的关键。”
这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得以领略。比如2019年秋天,阿贝学校开展系列活动,鼓励孩子放慢节奏、步行上学,观察树叶如何变色,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认知周围的世界关照自己的内心。在多任务的繁忙生活中,花一些时间进行“单任务”,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全神贯注。
Rachel给学生的信中写道:“安静一些又何妨呢?这段静默与反思的时间与我们以往任何上学日最繁忙的时刻一样宝贵。”
在哈罗北京,Rachel仍在坚持着类似的活动。就在几天前,她和安贞校区的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为他们朗读绘本故事。她希望孩子们不仅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学术成绩,更重要的,“形成对生活广泛的认知力、理解力与包容力”。

▲Rachel为孩子们朗读绘本
事实上,Rachel女士之所以选择加入哈罗,也正因为对其理念的高度认同。
哈罗卓越的教育经验已传承了400余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在如今的哈罗大家庭里,不论是在伦敦,曼谷,香港,上海,北京或者任何地方,学校都以“育以至善,卓以领航”为核心使命。不计其数的世界级人才从这里涌出,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印度总理尼赫鲁,伟大的诗人、作家拜伦等。
“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愿景,即不但要取得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还要培养出全面、有能力的人才,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迎接挑战。”Rachel总结道。
未来,这位喜欢孩子、谈吐风趣的英格兰妈妈仍会带领孩子们踊跃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因为这“不但使他们放松、增进友谊,也学会以正确的角度看待生活”。
04
中西教育大有不同
面对一位跨文化的教育者,我们很好奇她如何看待中西方在教育上的差异。在访谈中,Rachel校长主要谈到了学生和家长两个方面。
她举例说,雷丁阿贝学校作为学术成绩突出的学校,里面的孩子已经非常勤奋,但东方学生的努力程度超乎她的想象。不过整体来看,中国学生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对未知的好奇程度还有所欠缺。
而提及应试主义现象,Rachel一针见血地表示,并非所有事情都能够以考试结果驱动,正如史蒂夫·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不是凭借考卷成绩。
这再一次地印证了,Rachel校长的核心教育理念正是学术成绩与学生心灵滋养的和谐统一。她时常鼓励学生多多关注课本之外的世界,把目光投向学术之外的广阔空间。
在Rachel校长曾经的一些公开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比如她分享与女儿在湖区公路旅行的经历:夜晚,她们在花丛中观察星星,想起英国宇航员Tim Peake从国际空间站俯视地球的情形,并有感而发,在信中她深情地写道:
“我对今年和未来的一个希望是,学生继续关心他们周围的世界。通过课程、社团和课外活动,你们将有机会以更积极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希望你们把我们伟大的星球作为今年关注的一部分。”

▲哈罗北京学子的艺术展
Rachel希望在哈罗北京延续这种情怀。她表示,英国本土的教育实际上有些“内卷”,过分关注自己,而不太关注外面的世界——但哈罗始终鼓励大家向外看,向更广阔的世界看去,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中西方父母的差异性问题上,Rachel欣慰地指出:在中国,人们依然把家庭放在生活的第一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连接非常强;相比之下,英国家庭正面临着亲密感缺失的危机。
不过,她又将话锋一转:“当然,如果把养孩子当成一种‘爱好’,则会起到负面作用。”这句话隐喻的显然是中国当前社会的“鸡娃”现象,而她本人绝非这一现象的拥趸。
Rachel校长举例说:“PISA考试榜单排在最前面的国家,如新加坡、丹麦、芬兰等,都给了孩子大把的时间去玩耍。”为此她呼吁,孩子们需要玩耍的空间和时间!
“当然,我说的不是上钢琴课、壁球课,而是坐在地毯上随意涂鸦,或者没有规则限制地搭积木……”她补充道。
Rachel熟稔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坚决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实践教育、保护孩子的天性。在她看来,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从感官逐渐过渡到思辨的,断不可一蹴而就。
此外,谈及家校关系时,Rachel反复强调,学校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父母送到这里来的是他们最为珍视之物,学校应当尽力向家长提供帮助,与家长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
在哈罗,学校会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网络平台、定期的见面会及各类活动增进互动、提供支持。每位家长加入学校时,都会自然地成为“哈罗之友”。
随着疫情的平稳,学校工作逐步恢复正常,Rachel亲切地表示,由衷地欢迎家长们重新回到哈罗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