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轻资产、风险可控、利润可观,职业教育有那么香吗?
来源: | 作者:Bella | 发布时间: 2021-09-02 | 891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以新东方、好未来、高途(跟谁学)等为代表的头部教培机构纷纷转型,过去未被纳入核心业务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智能硬件等领域成为转型热点和投资风口。


转型的路上,头部教育机构各显神通,但在各赛道“天花板”的限制下,转型能否支撑教培机构的未来?


文 |  Bella

编 | 玉关虎竹


01

职业教育成为炙手可热的风口


“双减”政策公布后,头部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发文,表示深刻领会《意见》精神,坚决拥护中央部署的同时,提出将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领域业务,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红杉、IDG资本、高瓴资本等明星资本也将目光转向了职业教育。随着头部企业入局和资本的涌入,职教领域一时间成为教育行业炙手可热的赛道和投资风口。


在7月份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18起融资事件中,职业教育赛道独占6起。最为引人瞩目的“开课吧”,继去年获得高榕和高瓴创投联合投资的5.5亿元A轮融资后,7月又再次得到6亿元投资。


据IT桔子数据统计,今年截至当前,国内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投资多达30起,融资总额已超过70亿元。而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全年职业教育领域公司融资总额仅12.2亿元。


02

职业教育成为转型热点的背后


直接原因:“双减政策”下,K12赛道受阻


在市场看来,职业教育突然火爆的直接原因是“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培行业监管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双减”的精神其实早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官方公布了部分核心要点,“去产业化”是校外学科培训机构未来发展的核心主线。7月24日正式下发的文件,从精神上延续了5月会议公布的核心要点,但监管的力度和颗粒度均超预期。


首先是资质。各地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空间在变小,授课老师所需具备的相应教师资格也将被严格规定。此外,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将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其次是资金。众所周知,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长坡滚雪”的慢行业,前期投资大,而“双减”政策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相关教育机构融资无疑是毁灭性打击;已经上市的头部学科教育机构,也将面临退市或剥离学科类业务风险,市值将随之大幅缩水。


再者是日常业务面临多项调整。比如: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这些政策大大压缩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范围、盈利和发展空间。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而另一边,国家对职业教育领域政策支持的力度逐渐加大。2019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将职业教育明确定位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方案提出7方面共20项政策举措,勾画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总体施工图。2020年5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今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职业教育法施行20多年来的首次大修!《修订草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推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同时,在《修订草案》中,也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是习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职业教育就此展开了它的绚烂前程。


深层: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职业理念变化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成为转型热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国内劳动力市场日益加剧的结构性供需矛盾。


一面是老龄化加深,人口红利趋于消失。除劳动力总人口持续下降之外,高技能人才更是稀缺。据人社部数据,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


一面是国家大力发展产业升级,打造高端制造业。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期,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由此,企业对工人及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用工需求从技能型工人向高技能人才转变,这就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凸显。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曾向媒体公开表示:初步测算,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新时代的职业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教育部在多份文件中强调“现代职教理念”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知识更迭的速度加快,处于快速变化中的职场人也逐渐意识到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公司和组织机构也给员工提供了继续教育的资源和平台。


03

头部公司大力布局职教赛道


新东方:投资职业教育


早在今年年初,教育部为校外培训监管“吹风”时,K12教培巨头便有了转型的苗头,频频涉足职业教育。


3月份,新东方首次投资公考辅导赛道,对象是成立于2016年7月的“导氮教育”,主营业务为公考培训,主打申论、面试两大科目,目前在全国31个省拥有近1000家分校。导氮教育在3月初宣布从新东方获得数亿元人民币A轮投资,如今估值接近15亿元。


新东方重点投资的另一家职业教育机构是“课观教育”。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在线直播课程、面授培优教学、工具产品辅助教学、图书教材出版发行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课观教育”旗下目前共有四大品牌,包括“课观银行帮”“课观教师”“课观公考”和“课观医考”。


据36氪报道,课观教育在今年5月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新东方产业基金独家领投,如今估值在5亿元左右。



好未来:布局成人教育


7月初,好未来发布了成人教育品牌“轻舟”。“轻舟”旗下整合了轻舟考研帮、轻舟考满分、轻舟留学三大子品牌,覆盖考研、语培、留学三个领域,致力于打造专注于年轻人的一站式提升平台。未来“轻舟”还计划切入传统技能类和成人学历类等其他职教领域。


“轻舟”取自诗仙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是年轻人的好未来。”好未来业务负责人王磊如是说。



高途:转战职业教育


瞄准这个赛道大力转型的还有高途。今年4月,跟谁学宣布集团更名为“高途集团”,主营业务分为“高途课堂”和“高途学院”,后者致力于满足成人教育的业务需求。


据媒体报道,高途为了布局成人教育领域,高价挖来新东方的考研名师,将考研项目提升至战略高度,并计划2021年服务10万+考生。7月19日,高途上线了新版App,主打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医疗等多类型职业教育业务。



同样热门的还有新职教行业。比如:专注培养IT人才的开课吧,继去年获得高榕和高瓴创投联合投资的5.5亿元A轮融资后,今年7月又得到6亿元投资。为企业提供业内培训的云课堂则获得了腾讯和红杉中国的青睐,6个月内完成两轮合计1.9亿美元的融资。


04

不转型没有生路,但转型也绝非坦途


在政策严控、行业合规的要求下,整个行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型,向其他赛道延伸。但是,转型也不那么容易。


摆在面前的,首先还是现金流的考验。敏锐的资本早已提前离场,高瓴资本在今年第一季度清仓了好未来与一起教育。同期,老虎环球基金清仓高途,景林资本也大幅减持好未来。而未来教培机构除选择成为非营利性机构外,都将面临退出市场或业务转型压力。留给教培机构转型的时间已不多。


而为了过冬,多家头部教培机构随即抛出了裁员计划。高途集团创始人、CEO 陈向东召集管理层会议,定下了裁员指标:全国13个地方中心,在8月1日前完成关闭,只留下郑州、武汉、成都三个辅导老师中心,涉及上万员工,相当于高途1/3的人会离开。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也在中高层双月会直播中向数万名员工宣布:没有需求的业务会被关掉。


短期内,资金实力强、现金流状况好的上市企业或许还有能力和时间筹谋转型。而账面资金不足又缺乏融资渠道的小型机构,也许已经等不到明天。


其次考验的是已有的渠道铺排和品牌影响力等。在过去的两年中,K12学科教育,特别是在线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让各大教培机构饱尝“获客成本”高企之苦。据统计,2019年至今,在线教育市场的平均获客成本已经增长近一倍。到2021年初,部分教培机构的平均获客成本已经接近4000元/人。


新政出台前,这些公司还可以谋求上市融资或吸引风投来补充弹药,但今后情况将发生剧变。


此外,校外培训机构的获客方式、地推模式也将发生变化。按照“双减政策”,校外培训广告将不再被允许出现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渠道。


巨头公司借助于线下培训机构的基础以及品牌知名度,在营销与获客成本上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对于进入市场不久,仍然陷在高获客成本“陷阱”中的在线教育企业来说,既要面临业务开拓受挫,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在转型中还要继续面对获客难、获客贵、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还有就是同等情况下,业务深度依赖K12学科教育的机构,在转型路上或将经历更多的阵痛。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表示,教培机构们很难再找到像K12这样增长快、利润高的产业了。


05

职业教育,会是难啃的蓝海吗?


目前,除了K12头部机构的大动作外,大部分中小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转型时默默绕开职业教育,并称其为是个“难以开拓的蓝海”。真相到底如何呢?


认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难啃”的一派,更多是在把职业教育与K12学科两个赛道放在一起比较后得出的结论。这两个赛道在各方面上确实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是周期。K12学科类培训周期长,用户粘性也更大。对很多家长来说,如果用惯了一套教学和课本体系,续费意愿还是比较高的,服务周期可达好几年。而传统的职业培训更偏向短期消费,续报率较低(比如拿到职业资格之后就不会继续参培),用户服务周期比K12动辄几年的持续升学时间要短。


其次是品类和需求的多元化。K12学科类培训的品类相对集中,而职业教育培训不同,品类更多,市场也更分散。拿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来说,按照艾瑞咨询的梳理,市面上的主流职业资格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包括金融财经类、建筑工程类、应急管理类、医药护理保健、还有司法和教师等。每一类下面还有若干细分品类。


市场分散带来的问题是,企业即使在某几个细分领域跑到了头部,规模也有限。而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的门槛专业性,扩品并非一朝一夕。换句话说,整个赛道虽然容量巨大,但高度分散,每个品类的天花板明显。



再者是在线化率和跨地域发展潜力。此前K12培训机构快速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资本加持和科技的赋能,在线化率高。加上疫情期间学校停课、线下课程受影响等因素助推,线上K12教育的渗透率大幅提高。而职业培训,特别是有实操场景要求的细分领域更加依赖线下场景,在线化率相对低,跨地域发展的难度也更大,对企业做大营收规模造成诸多限制。


看好职业教育这片蓝海的人,则更多是从政策走向、产业发展空间以及投资安全性等视角出发去看问题的。谈及产业发展,先梳理概念:职业教育体系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经常混用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一回事吗?


根据《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职业教育,是指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长期以来,为弥合专业和职业间的鸿沟,国内逐渐形成了学历类职业学校和非学历类职业培训并存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各大教培机构谋求转型的主要是后一种领域,即非学历类职业培训。


根据培训目的不同,非学历类职业培训又可以划分为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人才招录考试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进行培训,学员通常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人才招录考试培训主要针对公务员、事业编和教师三类公职,同时还有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军转干部招录考试等。职业技能培训指针对某一岗位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岗位培训。目前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前两类,即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和人才招录考试培训。


来源:艾瑞咨询


市场容量方面,2019、2020年我国金融财会、建筑工程、应急管理、医药护及大健康、教师资格及法考共六类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次合计分别为3776万和3672万,参培率随着报考人次增加而有所提升。据艾瑞咨询研究院测算,2020年上述六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市场规模达到422亿元。


这个规模和K12课外辅导约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相比虽然小得多,但综合参培率更高。据统计,2020年度中国金融财会类资格考试的报考人次在1245万左右,参培率约28%。司法考试报考人数约70万,参培率在32.2%。医药护理及大健康领域报考人数在450万左右,参培率约40.5%。而在职业市场上含金量高的建工类证书,2020年报考总人数超千万,二建参培率接近60%。


人才招录培训考试方面,据统计,2020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录考试报名数量合计达3103万人次。其中公务员考试竞争最为激烈,国考招录比在60:1左右,省考相对容易,但招录比也达到23:1左右。保险起见,很多考生同时报名国考、不同省份省考和事业单位考试,人均报考项目超2项。


来源:艾瑞咨询


激烈的招录竞争促使考生出于提高胜算、降低焦虑等因素选择报班学习,行业参培率同时快速提升。据艾瑞咨询统计核算,2020年中国人才招录考试培训行业市场规模达506.9亿元,疫情影响下虽前半年营收普遍萎缩,但后半年快速反弹,全年仍逆势增长41%。


除了行业发展空间大之外,看好职业教育领域的理由还包括国家政策导向明确,以及投资风险较小。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国家连续出台十余项关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政新策,包括上文提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审议中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今年5月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第九条)。


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和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使其成为教育行业中难得未设“门槛”或“门帘”的行业领域。投资职教培训领域,退出通道是明确、畅通且多样化的。职教培训可以选择营利性资质,在A股、港股、美股等上市都合规,投资的政策风险小很多。


晟泰教育投资集团副总裁陈炜分析认为,过去的二十年,职业培训教育领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资本过度翻炒的办学领域。此领域运营以轻资产运作为主,成本远低于学历学校建设,利润率可观,资本退出方式灵活且周期短,投资风险可控。“职业培训是未来十年教育产业投资的黄金领域”。



是“蓝海”也好,是“难啃的骨头”也罢,对于急谋转型出路的K12教培机构而言,职教领域是为数不多的选择。变革的话题充斥整个行业,各个机构也需在尝试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摸索。风雨如晦,而探索转型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