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8日上午,在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滑雪“天才少女”谷爱凌用一个此前从未做过的高难度动作完美落地,成功夺金。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中历史性的突破。作为运动员,谷爱凌可以说是
整理 | 顶思
编 | 天悦
2020年,谷爱凌以SAT 1580分(满分16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这个“学霸”的数学和英文两科均获得790分。
然而,被斯坦福录取后,她做了一个推迟一年入学的决定——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是她人生中唯一一次——学业为滑雪让道。
2003年9月3日,谷爱凌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爸爸毕业于哈佛大学,妈妈是斯坦福大学
她的爸爸是美国人,妈妈则来自于中国北京,她从小跟着妈妈和“奶奶”一起生活——她管妈妈的妈妈叫“奶奶”,并跟随了妈妈谷燕的姓氏。
谷爱凌3岁那年,谷燕因为喜欢滑雪,去美国加州太浩湖北极星度假村滑雪场兼职滑雪教练。每次都带着谷爱凌一起去,她滑自己的,把谷爱凌送到滑雪场的滑雪学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学。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谷燕表示:“我从小就喜欢玩,就是言传不如身教。”
很快,谷爱凌就展现出了滑雪天赋,学得比同龄人都快。
3岁时,谷爱凌就能跟着5岁的孩子一起滑;5岁时,可以跟着8岁的孩子一起滑;8岁那年,滑雪学校不再收她,学校给谷燕的建议是:请把谷爱凌送去专业的滑雪队吧。
这些都让谷爱凌越来越痴迷滑雪,因为她享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9岁时,谷爱凌表现出了成为顶尖职业滑雪运动员的天赋。在加入专业滑雪队的第二年,她就在美国青少年滑雪比赛中拿到总排名第一的成绩。
此后,13岁开始参加成人组国际赛,15岁成为世界冠军,右手骨折也能不拿雪仗比赛成为世锦赛冠军,18岁成为世界上首位在正式比赛中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的女子自由式滑雪选手……一路成长走来,大大小小的金牌,谷爱凌拿了50多块。
但即使如此,谷爱凌也没有放弃学业,而是一边读全日制的学校,一边训练并参加比赛。
谷爱凌说,这让她学会了时间管理。她经常在去训练、比赛的路上看书、写作业。她知道自己的时间比全职滑雪的人少,就会奋力追赶,这个过程中效率就会提高。
很多人说她是天才,天赋异禀。“天才有可能是一部分,有可能,但是我自己觉得大多数,是努力和时间的平衡,还有自律的生活方式。”她这样评价自己,这也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学习累了的时候,就想到周末可以去滑雪。”
不管谷爱凌在赛场上拿到多少金牌,完成学业依然是最为重要的。
从两岁起,每年谷爱凌就被谷妈妈带回中国待上至少两个月。三四岁时,“奶奶”就教她三位数的乘除算法。
在中国,谷爱凌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们很早就开始上奥数补习班,谷爱凌也去学习奥数,这给她的数学成绩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在美国的中学里,谷爱凌的数学考试成绩一直是第一名,甚至还打破过学校的数学考试纪录。
后来每年暑假,谷燕都会带她回到北京,去海淀黄庄上课外辅导班,学习数学。谷爱凌说,妈妈告诉她,“来中国上十天课,能在美国顶一年。”
备考美国高考SAT时,谷爱凌也选择了回国补课。她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在考试上的优势,“在网上搜索指导书籍,最后找到的几乎全是中文版。”
2019年,谷爱凌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高中两年的课程,提前一年从高中毕业。她也是自己所在中学第一个提前毕业的学生。
拿到毕业证后,谷爱凌开始为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准备。考试当天,她冒雨一路跑到考场,硬是考出了1580分的惊人成绩,领先99.8%的全球考生,顺利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很多人看来,谷爱凌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她的妈妈。为了支持谷爱凌滑雪,谷燕每到滑雪季的周末或节假日,都会开四个小时的车送女儿去滑雪、训练。
每天往返要八个小时的车程,谷燕开过了十几个雪季。
在谷爱凌美国的教练看来,谷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Tiger mom”。谷爱凌在美国的滑雪培训机构的校长汉利这样形容:“她会为谷爱凌把关所有的训练”。因为谷燕自己就是滑雪爱好者,且兼职滑雪教练。
如今,谷燕除了陪女儿训练、比赛,还一直担任 Fusion Investment 在中国的私人投资者和专家。在今年冬奥会的中国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及坡面障碍技巧队的名单中,谷燕的名字也出现在了管理人员一栏。
但在谷爱凌眼中,妈妈不是“虎妈”,而是“兔妈”。她说,妈妈所做的事就是尊重她的选择,帮她达到目的,“我选择一个东西,她一定不会让我失误,她教我一步一步怎么分解,怎么达成。”
谷燕说,自己从小在中国接受的教育是成为一个“完人”,“小时候我觉得我要是不得一百分,就是非常大的错误。”但她并不希望谷爱凌也像她一样追求完美,她告诉谷爱凌,不必非要考斯坦福;出去参加比赛,她也不会要求谷爱凌必须拿冠军。
她坦言,“第一句是爱凌入学时她们老师说的,千万不要纠正她们的错别字,不
但很多时候,谷爱凌才是更好胜的。
在北京冬奥会上,她在与对手的第三轮争夺赛中,大胆跳出了超越自己以往经验的高难度转体动作,以94.50分的高分成功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夺得宝贵的一枚金牌。
而在这轮比赛之前,她和妈妈通电话,妈妈劝她不要做高难度动作,保银牌,而她偏要“上难度”,还创造了奇迹——第三跳,谷爱凌挑战偏轴转体两周1620度,平稳落地!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谷爱凌直言,整场比赛她想的不是打败其他运动员,而是突破自己,“我希望全世界看到体育精神,让更多女孩敢于打破自己的界限。”
2019年,谷爱凌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宣布将加入中国国籍,加入中国集训队,将代表中国出征冬奥会。这个决定让年仅15岁,拿过世界冠军,正在职业巅峰期的她,遭受到外网成千上万的恶评,在美国的口碑也跌到了谷底。
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撼动她的决心,和为北京冬奥会征战的热情。
在谷爱凌的心中,体育是国际性的,她一直希望体育能够国际化,而自己是促进体育国际化中的一份子。加入中国国籍后,谷爱凌时常提到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带动更多的中国女孩参与滑雪这项运动。
早在上初中时,她就读的一所美国女子学校,其校训是:教育,激励,赋予女性更多应有的权利。这让谷爱凌开始有了一种要为更多女性发声的意识。
12岁那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演讲中,她的演讲主题是:运动中的女性。这源于她8岁加入美国南北联盟滑雪队时的经历,当时,她是队里唯一的女生。
她这样描述那段经历:“刚进入队伍的时候,我被分到了低水平组,尽管如此,我很快就层层攀升到了主力队。那时,我是队里唯一的女孩,一开始我被冷落了,没人想和我一起坐升降椅。渐渐地我被接纳了,并且交到了我最好的几个朋友。但这个过程经过了整整三年。”
后来,在她参加的自由式滑雪比赛中,女子组冠军的奖金通常是600美元,而男子组冠军的奖金则是12000美元。这让谷爱凌意识到了——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性别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
在《时代》周刊的一次采访中,谷爱凌说,希望当自己再次回到北京时,能听到她的中国朋友跟她说,中国滑雪的女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考入斯坦福大学之前,谷爱凌已经有着多年的越野和田径跑步运动经历,拿过多个奖项,她原本可以通过田径考入她梦寐以求的斯坦福——也是妈妈的母校,但是谷爱凌内心很笃定,自己热爱的是滑雪,而滑雪并没有在该学校公布的三十种体育特长之列。
最终,她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以正常通道申请斯坦福,同时也不放弃滑雪运动。
谷爱凌热爱滑雪,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滑雪运动员;她也热爱学习,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动力,喜欢分子遗传学,自学了量子物理学;她喜欢写作,希望未来能出本书……
谷爱凌说,她从不被哪一个身份限定,也从来不去设想有什么领域是自己不能涉足的。比起“我做不到”,她更喜欢抱着全部热情勇敢出发。
许多人会问,她如何能平衡生活和工作呢?年纪轻轻的谷爱凌,回答令人出其不意——把所有的工作都只是当作她
就是这样一个18岁的小姑娘,真正把Olympic games当成了game,并且乐在其中。冬奥会之后,滑雪也将回归成为她的业务爱好之一。
如无意外,谷爱凌将回到校园,去斯坦福读书。
她始终记得妈妈告诉她的一句话:“要让别人尊敬你,就不能做一个只会滑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学识的运动员。”
事实上,谷爱凌的爱好广泛, 钢琴、足球、田径、越野……在《我的时代和我》纪录片中,谷爱凌坦言,“小时候每天上完学,妈妈来接我,车里总是带着三件衣服,车上换了衣服去踢足球,踢完足球再换衣服去跳芭蕾,跳完芭蕾再去弹钢琴。”
常人或许以为,作为专业运动员,无法兼顾学业实属正常。而她恰恰做到了两者兼得。
一直以来,谷爱凌都保持着全职学生的身份。周一到周五,正常上课,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赶赴雪场训练。“从早晨9点练到晚上9点,坐缆车时能休息一会,顺便把
连滑雪教练都感慨于她的超常努力:“她通常每晚睡12个小时,白天还要做这么多事情,简直疯狂。更厉害的是,她12小时内完成的事情,比大多数人16-18个小时做完的还要多。”
“怎么会时间不够呢,飞机上、车上的时间都能用来学习呀。”谷爱凌很坦然地说,“只要在各种爱好中找到平衡,这样在每个部分都会更加专心,也更有效率。”
谷爱凌做到了,也成功了。
在她夺冠后的这几天,全网掀起了对她的追捧,也包括“搜索”她的个人身份、家庭,褒贬不一,但这些并不重要,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她积极、乐观、正能量的态度。
* 来源 | 综合自新华社、《我的时代和我》纪录片、人物、EDU星球等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