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北京顶流国际学校外籍校长不辞而别,外教“离职潮”冰山一角撕开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2-05-12 | 588 次浏览 | 分享到:

5月10日,一封北京德威校长发给学前部家长的公开邮件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家长圈里“疯传”。邮件显示,北京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前部副校长在毫无预兆之下突然不辞而别。


这封公开邮件显示:“Matthew Hughes和 Kimberly Hughes在过去这个周末突然带着孩子搬离北京、飞回英国。他们在离开之前没有与学校任何人沟通过这个决定,并且他们下学年不会返回中国。”

知情人士称,Matthew Hughes和 Kimberly Hughes是一对夫妇,其中Matthew Hughes在该校担任学前部副校长。顶思通过领英查询到,Matt Hughes从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获得小学教育本科学位,正在英国巴斯大学修读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曾在曼彻斯特当地一所学校担任一年的副教学主任,于2019年8月来到北京德威学校就任学前部副校长并担任全校儿童安全负责人。截至发稿前,其领英页面显示状态为“正在寻找新机会”。


在北京德威学校的官网,思检索二人的信息,显示“无查询结果”。



顶思就此事致电北京德威学校,截至5月11日下午6点发稿时,校方未给出任何回复。


01 疫情下外教“离职潮”加剧?


校方在邮件中也写到对该副校长的不告而别“感到震惊”。其离开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北京新发疫情和管控可能是其突然离开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家长透露,北京德威学校已经有超过40位外教离开。截至发稿时,家长的这个说法尚未得到校方证实。


无独有偶。上海疫情管控已持续2月有余,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4月份上海疫情高位运行期间发给家长的通知书里提到,“学校已有不少外教连续3年没法回家和家人团聚,不得不做出痛苦的离职决定”。


4月25日,香港福克斯传媒旗下的杂志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一则调查报告,报告针对1000名来自不同国家,目前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意见调查。根据随访的结果显示,有将近48%的外国人,准备在疫情结束后离开上海,其他37%的人选择在疫情结束后继续观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接受调研的外国人中,绝大部分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外教,其中有40%以上的人选择在疫情结束后到泰国或越南发展。


一位在深圳某国际学校教书的加拿大籍教师查理(Charles)告诉顶思,他在深圳已经工作了15年,身边有接近300位外教朋友,“他们中70%的人预备在两年内离开中国”。自2020年疫情后,查理一直困于中国,无法返回加拿大探亲,“如果出去了,我就回不了中国了”。查理在深圳结识了中国妻子并育有2个孩子,这也是他选择长期待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但受到疫情影响,查理因“行动受限”感到痛苦,预备在1年后携妻儿前往泰国生活和工作。


前北京某知名国际学校校长严俊认为,疫情期间,外教高频离开充分反映了,中外方之间价值观和文化冲突。外教“爱自由,不受管控”使其在中国特殊的管控政策下难以自处。


02 外教“用工荒”有替代方案


对于北京德威的学前部高层突然离开,业内资深外教招聘总监张然告诉顶思,外教不辞而别属于个例、特例,之前也偶有发生。但在疫情和“双减”的加持下,此现象可能显得更加敏感。随着学校和教育机构对外教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和外教本人基本都会遵守劳动合同,有始有终。


张然认为,外教招聘和留用一直是学校里外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校方花费很大的精力、财力在外教的聘、用、留上。据其观察了解,目前最大的挑战应该是薪资和学校内部管理,包括:


国内外教存量减少,需要大,直接导致外教人才市场供求失衡,进而引起市场上外教的薪资涨幅较大,而在职的外教,校内薪资涨幅小于市场涨幅;


有的外教与学校的教学理念存在很大差异,难以找到平衡点;


还有的学校认为外教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学校的管理;


还有的学校认为外教的教学能力有问题,家长反映教学质量不过关;有些外教到校后工作没多久就离职的根源在于学校的外教管理制度上的欠缺。


在严俊看来,在学校,教师确实需要签合同履行职责,但教师始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我一直认为做教育是要凭良心干活的”,教师要为孩子和家长负责,每一个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所以,老师离职最好是在完成一整学年的工作再离开,“我极其反对在学期中间离开学校,除非一些特殊特殊的原因。”至于学校的高级管理者离开,这个影响更大。那么他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和过渡再离开,一定要把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要坚持一下”,严俊说。


目前,外教市场处于存量或者减量市场,如何应对“外教用工荒”?严俊分析,从短期来看,学校要做好家长安抚工作,耐心地解释为什么当前外教少,流动大,最大程度上争取家长的理解。要对抗外籍员工的流动风险,首先要在特殊时期换位思考,做好员工服务。“外教在异国他乡不容易,中外之间航班减少,无法回国探亲等,这些都对他们造成压力。要尽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 严俊强调,疫情期间,不能把外教只是当作普通员工对待,要“主动关怀”。


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外教,但不能“迷信”外教。从实际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大考成绩来看,外教有时赶不上中国教师。外教也存在一定的隐忧,比如中外教之间“同工不同酬”的顽疾难破。与其各学校之间争抢外教,挖来挖去,影响行业发展,不如寻找替代方案——培养自身的国际教育双语教师,提升这个群体的水平,帮助其迅速成长,挑起大梁。“这可能是抵抗外教流动风险的现实选择。” 严俊说。


作者 | Zo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