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国际学校中考后招生旺季惨淡,“五大困境”亟待破解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ABB | 发布时间: 2022-07-20 | 359 次浏览 | 分享到:

往年,中考结束是很多国际学校招生的火爆冲刺阶段,而今年各地的国际化学校的招生形势却不容乐观。以北京为例,除了“顶流”的公立国际部外,甚至二梯队公立国际部都深陷招生困境。此外,一则可信度存疑的“培训机构牌照的国际高中要被监管”的消息,也引爆国际教育界。一时间人心惶惶,坚信者、辟谣者皆有之。在一次次政策发布,一所所学校停办、转公、出售的消息面前,国际教育从业者如惊弓之鸟。


从表面上看,行业危机在于政策收紧、国际关系和疫情叠加等外部因素。不过,民办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它隐藏着五个难以调和的根本矛盾。而这,才是步履维艰的真正原因。


01 五大矛盾不可调和?


01营利性与公益性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就要自负盈亏,企业要赚钱,投资人要获得合理回报。但教育行业讲究公益和奉献。“团灭”教培行业的“双减”、民转公政策、非营利性学校和义务制学校盈余不能动等等,无一不是在告诉投资人:不应该从教育行业中发财。


但当民办教育行业盈利困难,或者即使盈利了,投资人本身也难以顺利取得回报时,民办学校就可能会被停办和出售,到时给市场提供多元化选择的民办学校就会锐减,对教育多元化不利。而如果放宽政策,投资人盈利增多,大家都冲着“孩子的钱好赚”去,就容易乱象丛生。


所以,民办教育行业是在一个讲究公益的意识形态下,去索取利益和回报的行业。这个矛盾该如何调和?


02商业与教育


从商业看,好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在不损害消费者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投资、最短的时间,换得最大的、最长久的稳定回报。所以短平快、机械式的“洋高考”就很划算,甚至很多家长也觉得这个最实际。


但从教育上看,应该以学生利益最大化。“洋高考”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吗?能培养出未来的世界公民吗?我们必须增加各类素质教育、项目式学习等,给学生更好的培养。而增加的每一件事都要增加成本,消耗利润,但花了钱后,学生的进步到底能不能从家长看重的成绩和offer中体现出来,很难说。


这个例子同样还能从迎合市场还是尊重教育来阐释。从商业上看,家长是甲方,我们迎合家长,家长看重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一点没错。但有些地区的教育理念很落后,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不利于身心健康,我们作为教师难道不应该制止吗?然而,制止以后呢?家长走了,我们的学校还如何存在?


再比如前文提到的培训机构牌照的国际高中,为什么要用培训机构牌照?因为好申请,场地要求低,所以有利于商业。但一个连操场都没有的学校,显然不利于学生。


因此,经济效益最高的方案很可能不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方案,这个矛盾该如何调和?



03中方与外方


国际教育行业的存在有一个前提,就是有足够多的家长和业内人都认为,外国教育优于中国教育。所以才需要外国品牌、外国校长、外国课程、外国教师,并送孩子去外国读书。但这点却与国民心理有相悖之处。


种种矛盾出现在一些这样的时刻。比如,中教们会在国际化学校里,极力争取与外教同工同酬;当看到中国体制内教育与外国教育差距越来越小时,从业者不知该喜该忧;家长一边给孩子选择国际化路线,却一边狂补体制内的语文和数学,作为中国人,他们向往国际教育,同时又本能地认同本国文化和国内扎实的基础教育……


面对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事实,以及国民内心不断增长的民族自豪感,如何保持国际教育在国内的特色和竞争力?如何动态地把握国民心理?这个矛盾又该如何调和?


04 公与民


除了上海可能是“公强民也强”外,绝大多数其他地区都是“公强民弱”,连北京都是公办国际部更受欢迎。这一特点就导致了大部分好老师会优先选择有编制的公办校,大部分好学生会优先选择公办校或公办国际部。民办校生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考落榜,靠着经济实力,才避免进入职校的“学渣”或“普娃”。经济实力更好一点的,就会选择国际学校。于是,这就造成了民办学校天生“弱势”,师资、生源、名声输公办一截,继而不断陷入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不仅体现在生源上,也体现在国际课程的契合度上。由于大部分学生水平不高、很多家长对国际学校是被动选择,所以理解也不深。这就导致了国际学校必须采用让学生和家长容易适应的“公办”教育模式来做国际课程。种种格格不入、只有国际教育的“形”没有国际教育的“神”,也实属无奈。


所以,我们就是在一个以“公”为主的大环境下挣扎着办“民”校,这个矛盾又该如何调和?


05 专才与通才


教育行业培养的人才是专家型的,教师在师范学校受到的是针对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但民办教育行业却需要全能型的人才,因为我们不像公办学校有学区的壁垒,我们的招生更像“抢人”,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和内卷。


同样,我们也不像公办有编制的阻碍,一切都是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规则。倘若没有更好销售意识、服务意识,就会留不住“客户”,从而留不住岗位。更不用说,我们的家长是花了大价钱来的,跟他们去公办学校的心理不一样,所以更难“伺候”。而“销售技能”可不在“好老师”接受的专业培养和心理预期上。


所以上述这五大矛盾,都是民办教育特有的、难以调和的、根本性的矛盾。因此,就算外部的疫情和恶化的国际关系缓和了,我们民办教育行业也同样困难重重。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样的行业还会产生,并继续存在到现在呢?


02 当优势变成矛盾


不得不说,民办教育现在的矛盾,也曾是当年的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我们通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一直冲到了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这对于全国人民是好事,但对于国际教育界,就很复杂了。


曾经中国的生活水准、教育水平与主要留学目的国之间巨大的鸿沟,让家长对国际教育心生向往。留学生不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能有光明未来,在此情况下,国际教育应运而生。而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教育的振兴,不能只靠政府,也要依赖民间资本和智慧,所以民办教育被鼓励发展,我们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对公办校的未尽之处做了有益的补充。于是,这才有了我们三四十年“攻城略地”“百家争鸣”的光辉岁月。


但如今,我们和留学目的国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甚至反超。世界优秀大学里,我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实在想留学,也可以“国内留学”,将外国好的大学引入国内的势头正劲;甚至,中国教育已可以做到“倒过来”,开始走出国门了……



这一切都在说明一句话:重仓中国。而我们这个国际教育行业,却似乎还在把中国的人和钱往外带……


今年,“中考特别简单、高考特别难”,正在作为信号告诉家长们:小初就压迫孩子刷题没用,因为不考这么难,高中死读书也没用,因为出题很灵活,因此,民办教育行业中的教培机构不再是必需品


以往民办校在引荐国外的素质教育、跨学科教学等方面颇具优势,而此次在“双减”和新课标的指导下,公办校也逐渐向这一方向发展,国际教育的特色恐面临“失宠”困境


国家为职业学校的人才打通就业渠道、打通升学渠道,也在告诉家长们:留学“镀金”的红利在消退,与其出国读个三流大学回来找不到工作,不如留在国内发展,工作和升学国家都支持……


民办教育行业在不知不觉间,已没有当年这么多强而有力的刚需了。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民办教育行业,已越活越累,越活越别扭,越活越没有位置了。


结语


无论是横亘在行业内部的“五大矛盾”,还是时代变幻后的被削弱“存在感”,国际教育如今已到了亟需困境突围的时刻,而想要扭转困局,就需要再一次跟上国家前进的方向。仔细思索过后,我发现,跟国际教育的转型相关、国家也较为支持的领域,有中国学校海外办学、举办中职高职学校、数字教育、大学层面的中外合作办学等等。我们也看到,行业中的不少集团已开始往这些方向转型。未来几年,是否能把握行业发展大势、拥有长远的战略目光是兴、衰、存、亡的关键。


作者:ABB

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在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领域经验丰富。现主要在国内外投资收购、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为学校找项目,为项目找学校”的工作。


作者 | 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