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郑强:心疼中小学老师,应该留些东西让大学老师辛苦辛苦!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2-11-28 | 14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几年,在教育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网络上涌现出一批为教育改革奔走疾呼的“网红学者”。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就是其中之一,被网友称为“强哥”。近日,在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的“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论坛上,郑强再次现身说法,就当下热点教育问题呼吁呐喊。


从1995年到现在,公开演讲超200场,走过31个省市自治区,最多的一场听众32000人。“网红校长”郑强曾连续3次当选“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中国网2014中国好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青年报社“2015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等荣誉。


近日,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的“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论坛上,郑强教授再次站上演讲台表达观点——


郑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贵州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1短视的目光看待教育必然缺少激情和热情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我可以称为一个化学家,可以称为材料学家,当然,也可以称为基本合格的科学家,我是教育的实践者。1995年,我从国外留学回到国内,真正做一位教师,我以前在四川大学,应该讲这是我作为大学老师的第一步,后来一直在浙江大学当老师、当教授,从1995年到现在也是几十年的时间。


现在网上有人说,我因为有点地位了,可能我说的有点像爷爷对孙子说的话。其实爷爷教育孙子跟爸爸妈妈真不一样。50岁左右的父母看待孩子,跟年轻的夫妻夫妇教育孩子也不一样。随着年资的增长,积累的丰富,我们越加宽容,越加不是看孩子一定要有显赫的地位,有多少财富,而是非常希望我们的后代首先要做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希望他们的身体不要有残缺,即使有残缺,我们也要用精神来弥补身体的残缺。


第二,要做一个完善的人。人最大的完善就是各个器官都要有它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一颗健康的心,心都撑不起的人,再有四肢都是不完善的,不完整的。另外,我们希望有一颗能够思考的大脑,身体的肌肉再多,长的再粗壮,缺乏基本的思考和智慧的人,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我们教育希望培养的人。


第三,最高境界叫完美的人。什么叫完美呢?不是高官厚禄,不是显赫,是一辈子的人生不仅让自己得到了幸福,也给别人的幸福奉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份力量和劳动。


谈到教育家,我认为一定要有见识。三个半小时到4个小时的演讲,我是不拿稿子的。整理一下大概要20万字,因为我的语速快。这么多年我非常赞成席酉民教授的观点,没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我们只以单一的所谓我是专家来从事教育,恕我直言,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的诟病和遗憾。


专家科学家不等于教育家,大学也好,中学也好,小学也好,全民的教育,我们更希望的是出现伟大的教育家。要说今天教育需要什么?我说,中国的任何大学从来不缺著名的教授学者,我们太需要能够站在时代和民族的高度来深度思考教育的人,所以我想汇聚大量知识是成为教育家的第一要素


第二,要有责任感。教育,是国家大计,民族根基,如果不怀着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的人做不了教育。为什么?教育是长线产品,从来都不能认为今天播了种,明天就能收获。恕我直言,我稍微地批评两句,就是我们太用短视的目光来看待教育,像产业一样看待教育的时候,缺少激情和热情,这是必然结果。我们要把它看作是一种事业,事业是为未来而做的,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怀着这样的信心为民族国家作千秋伟业才是教育工作者心中最大的定力。


02失败的教育是什么样?看看照片就知道了!


失败的教育是什么?就是一年级的照片和大四的照片的差异,不要以为教育能让人完整、完美、完善。我们发现很多大四学生的照片拿出来跟大一比,眼睛没神儿了,看到女孩也没有勇气了,脸上一副颓废,所以我要讲,绝对不能把教育教孩子教傻了,教呆了,教木了,教得茫然,甚至教的对生命没有热爱了。我讲的所谓激情、素养,本质上就是: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有家长问我如何反内卷?我要告诉大家:人生的幸福确实不是读名校,不是代表我没有考上好大学,我读了中专就是失败的人生。如果全民都去追求要读名校,所谓内卷的现象始终都是存在的。这一点只能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我们不强求,也不批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梦想,要读中国最好的学校。但是我只能告诉大家,没有考上最好的学校,没有读上大学,读了中专,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可以有幸福的人生。


这点不是空话,我从来不认为有地位、有财富的人,你的生活和你的内心比得过清洁工,比得过食堂的炊事员。这是在浙大,在全国的知识界、科技界所有所谓名人圈里,我们大家得到的共识和感受。所以真的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传承社会的良知。我们要用自己的内心和真实教育家长、社会和孩子。


03衔接之痛:应该让大学老师辛苦辛苦


有教育从业者们要问,幼小初高怎么衔接。我认为也不要把教育的衔接看得太重,比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明显是基础教育的所谓考分决定的。我们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不要过重地把这样的衔接做得多么的完美,认为是在学校或教育不同阶段来完成,这是社会完成的。真正的衔接不是说我们三段要怎么衔接,而是怎么样把教育跟社会需求和他人生的幸福进行衔接。


我们希望中小学留一些空间。中国社会认为绝不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全民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起跑、抢跑、偷跑。大家觉得能偷跑最好,别人的孩子还在绑鞋带的时候,我的孩子跑了30米,觉得就赢了。我要告诉大家,人生的成长不是起跑初速度决定的。长跑1万米,我们看中的是加速度,途中持续奔跑的能力。我经常讲,我们是学得太多,学得太早,学得太深,伤害了孩子。我们都说田间放养的那些动物味道很鲜美,就是自然的成长才是天道。


举个例子,虽然没有完全的代表性。我所处的专业高分子领域,现在在北大处于领袖地位的一批中年科学家,几乎没有一个是北大毕业的,他们的成功就是不断的学习,始终在学习。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聪明成就不了人,只有勤奋和不断的努力可以成就人。很多的教授,如果我不告诉你他是科学家,你从他的长相看不出他有什么智慧,实际上他也没什么智慧,他就是一门心思一生当中执着地做了一件事。


说到这里,我很想给中小学老师减减压,我觉得他们特别辛苦,尤其是中学女老师,小学女老师,真的早上比学生起得早,晚上比学生睡得还晚,她们这种辛苦,很心疼,我也想说一句是,留一些东西让大学老师辛苦辛苦。


(以上为郑强教授现场演讲内容,有删减)


整理 | Zoey
图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