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人工智能来袭=老师大批失业?未来教师生存的“核心资本”竟然是……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3-05-04 | 270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ChatGPT横空出世,让有关教育革新的讨论变得愈加急迫。课程、教学、考试、升学等方方面面均面临着挑战。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的角色吗?什么样的教师不会被AI抢走饭碗?面向未来的教育是怎样的?近日,在第六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上,教育专家们汇聚一堂,深入探讨。


近日,第六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在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隆重举办。本届教育节邀请到近40位专家学者发表演讲、主持研讨会及工作坊,吸引了约800位国际教育从业者倾情参与。


围绕“凝心聚力共赴教育未来”这一主题,本届教育节设立了五大议题:培养双语学者、聚焦早期教育、关注学生幸福、提升教师培训、展望未来教育。


在形式多样的交流中,其中由惠灵顿(中国)首席总校长Julian Jeffrey主持,北京海嘉双语学校校监、校长欧阳华,赛德文学校执行校长Olly Wells,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校长周淑群担任嘉宾的校长圆桌论坛中,关于AI时代背景下教育走向的探讨,尤其引人注目。

▲第六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校长圆桌

01 杞人忧天?AI才刚刚打开教育的大门


自从ChatGPT横空出世,其与教育的“碰撞”一波三折。今年1月,国外一项调查显示,有89%的美国大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做家庭作业,53%的学生用它写论文,48%的学生甚至使用ChatGPT完成考试。学术诚信、版权等争议问题,将ChatGPT推上了风口浪尖。


全球不少大学打响“阻击战”。比如,巴黎政治大学宣布“禁止学校使用ChatGPT软件完成任何书面作业或演示文稿,除非是出于特定的课程目的,并有课程负责人监督”,违禁学生或被开除,有的甚至可能被逐出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今年2月末,IBO官方宣称允许学生使用ChatGPT写论文,将“AI挑战教育”的争论再次推上高潮。到了3月底,马斯克等千名科技人士发布公开信呼吁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


ChatGPT究竟是帮手还是威胁?人工智能技术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教育?


在本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上,赛德文学校执行校长同时也是在学校教授计算机课程的老师Olly Wells认为:“科技对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但这些工具确实会带来一些改变。”Olly校长分享了一个例子,他曾让学生和ChatGPT“竞赛”,希望比较出面对同样的问题,哪方的回答会更好。


从回答结果分析,ChatGPT可以拿到B等级,这意味着它的回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所参考。对教师来说,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他们节省备课时间,提高效率。网络上有教师在实际体验ChatGPT 后表示,AI提高了其30%的备课效率。AI技术还有助于捕捉并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出现在了学校里,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开设的STEM课程中就包含了有关于AI 的学习与探究。但AI技术如何深度运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正如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校长周淑群说的:“现在很多技术,我们只是跟随者的角色,还没有走到它们的前面,我们需要时间去了解如何合理运用它们,这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过程”。


02 直面未来的教育需要关注创造力、好奇心、批判性思维


在AI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惠灵顿(中国)首席总校长Julian Jeffrey认为:“在AI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并不会像大人一样那么害怕 AI所带来的改变,我甚至非常期待孩子们能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助力他们改变学习的方式。”


“创造力”“好奇心”“批判性思维”等词语,已经成为教育专家们公认的AI时代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未来学校教育,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俞立中教授在本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总结了以下几大特征:


1.学校依然存在,功能发生了变化;

2.学习组织形式的变化,强调个性化的主动学习,强调合作学习;

3.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校教育、人工智能、社会教育的融合;

4.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校集体氛围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5.技能和素养的提升成为学习成长的重点;

6.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思维。

▲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俞立中教授

他解释,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教育正逐渐成为过去,我们如今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更强调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在新时代教育中,如何提升孩子的好奇心、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传统教育中最缺乏的或最弱势的一面”,俞立中教授指出。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基础、人文素养、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等。


有教育专家指出,课堂教学不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未来的教育将提供在线学习、文化体验、社会观察、研究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习平台。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副主任李政涛曾表示,所有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经验或者体验。体验,在中国传统的学问中叫做体知之学,身体而来的生命体验,从体验走向知识,体验以后生成的知识是最牢固的、最内化的


围棋、画画、音乐、舞蹈以及文学的写作等,都会有不尽相同的体验,人类的情感、思维、想象力、审美体验以及创造性,都会在一次次体验当中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来。人的精神生命通过体验会越来越丰富完善、发展,体验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


03 挑战无数,教师如何才能重新定义自己?


无论是国际化学校、留学机构、海外顶尖大学,还是IT、金融、传媒等行业,ChatGPT的冲击究竟会有多大?人人自危的气息越发浓重。


有媒体报道,随着ChatGPT在今年突飞猛进,美国IT产业裁员潮山呼海啸般袭来。微软宣布裁员10000人,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裁员12000人,均是近8年历史内最大规模裁员……那么放眼教育界,教师会受到波及吗?


有数据显示,教师被替代的可能性为0.4%,基本上是无法被替代的。在本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上,来自各校的校长们都普遍认为ChatGPT目前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角色。


北京市海嘉双语学校校监、校长欧阳华认为,ChatGPT可以快速提供知识和信息,但综合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评鉴,需要学生和老师主动学习和引领。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校长周淑群长期从事语言教育,她以语言学习为例表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无论学习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到达高阶学习后,需要“共情”,比如文本和个人的关系、文本和世界的关系、文本和历史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虽然ChatGPT可以快速做翻译,但要达到语言学习中更高深的层面还需要时间。


更重要的,AI无法代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欧阳华校长强调,“在学校里,我们通常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这是老师作为‘人’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


北京十一学校前校长李希贵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润滑关系以奠定教育的基础”。“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等。人的成长离不开这些互动和交流,这之间有生命的温度,有人与人之间生命能量的转化流动。教育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面对面的交流。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曾指出,“教育永远是人教人,你不能指望机器教人,机器只是辅助。”人类只要有教育,就一定需要教师。教育在,教师就在。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课堂

但随着AI改变教育的内容与结构,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方向也需要做出转变。欧阳华校长认为,我们需要重新考量双语教师的定义。双语教师不仅要提供双语双文化教育,还要具备中西融合的视野,在多元文化下充当传播使者,培养孩子具备更广阔的眼界、更宽广的胸襟和更包容的心态。


即使AI还不足以颠覆教育,但教师仍然需要具备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创新的本领与能力。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潜力有待开发。周淑群校长认为,虽然大家普遍对新生事物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但任何一位教师如果想为未来教育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那么一定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些新事物,并且愿意做出改变。


而这意味着,应该从教师群体着手,引导他们在思维和技能上进行转变,从而培养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师的数字素养,提高使用各种教学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中,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推动我们的教师群体迎接未来教育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将是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 | Zoey

图源 | 部分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