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归笼的“神兽”们迎来了新学期的校园生活,也迎来了又一轮巨大的风波,那便是饱受争议的“预制菜”进学校。各媒体从食品安全、利益输送、家长焦虑等不同角度曝光了相关事件,各地也进行了官方声明澄清。一时间,公众的焦点再次汇聚到校园食品安全和学生健康问题上。本期,我们就通过相关事件与政策,深挖学校“预制菜”的阴阳两面,除了食品安全危机、家长辞职送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几乎所有的商场、外卖、大型餐饮都是预制菜?当人们在谈“预制菜”,真正的恐惧和顾虑在哪?伴随着外卖行业、商场连锁餐饮的崛起,预制菜也在近几年走上发展快车道。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5100亿元,2026年将升至万亿元级别。截至目前,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4万余家。而五年前,对应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分别为1000亿和8000家。
一旦行业以超常速度突破增长洪峰,那么泥沙俱下也就难以避免了……
而预制菜引发大家关注的,主要是两大块: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
食品安全
首先,行业“野蛮生长”带来了监管盲区,从原料食材监管、到质量追溯及配套服务体系,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带来各种食品安全风险。食材品控是否合规,生产和运输环节卫生是否达标……都是预制菜发展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此外,是否使用添加剂,添加剂的选择以及添加量的多少是否合规,也是大众普遍质疑的。去年,一句火爆全网的“科技与狠活”唤醒了大众对于添加剂的警惕,大家开始关注配料表中的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等等。预制菜走进日常生活时,大众的顾虑尤甚于摆上超市货架的标准化商品,毕竟前者尚有清晰可见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健康问题
躲过食品安全这道关,那就是第二关了:健康。
食品巨头用盐糖脂操控着现代人的味蕾,预制菜同样未能逃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超5成。而预制菜的高盐高油无疑会给这一数据火上浇油,而因肥胖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可能越来越年轻化。
成年人,特别是都市打工人,吃一份预制菜的外卖,那是无奈,但是当预制菜端到了孩子们的餐桌,口诛笔伐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让顾虑群体感到欣慰的是,多地主管部门和学校也积极对外声明,学校食堂提供的餐食并非预制菜,与其为预制菜正名,不如和预制菜撇清界限。
预制菜真的是有百害无一利吗?我们不妨看看在“预制菜进校园”风波之前的各地学校食堂,真就一片静好吗?其食品安全事件照样屡见不鲜。去年的幼儿园霉烂食物事件和今年的鸭脖事件还历历在目,就连收费不菲的国际学校,也曾曝出过类似问题。
话题回到预制菜,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是学校食堂多,还是预制菜生产企业多?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幼儿园28.92万所),而全国预制菜上下游相关企业6.4万。从某种程度来说,似乎监管预制菜企业比学校食堂要容易点。
再看近期热搜新闻,在报道中,家长较多的顾虑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还有预制菜的口感、营养等。
但客观而言,预制菜并不等于不健康,不安全,关键在于标准化和规范化。
尽管全国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出台在2022年才出台,但截止到2023年6月29日,全国已有135项现行预制菜相关标准。其中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90项,企业标准37项。
从预制菜的预加工、预烹调、预包装,再到冷链运输等全链条作出了细致要求,甚至于到具体菜系,单个菜肴,都能做到有标准可循。
那么,相较于食堂现制,预制菜有哪些优势?
首先,更便捷,在食堂供餐的末端供应环节,无需再加工或仅需简单加工,提高了出餐的效率和便利性;
第二,更集约,降低了食堂在采购、品控和制作等环节的投入,同时中央厨房的统一采购和批量制作,也减少了流通和加工环节的浪费;
第三,更稳定,中央厨房拥有更先进的设备,更标准化的采购和加工流程,加上严格的质检标准,相较于食堂大厨,中央厨房的研发和生产团队可以让餐食的口感和质量更稳定;
更重要的是,当日或隔日供应的中央厨房,并不依赖防腐剂等添加剂来为食物保鲜增味,同样也能实现低盐低脂的餐食供应。
一句话总结,预制菜和现制菜不是重点,重点是严监管,重执行。让少数做供应的中央厨房执行好标准,预制菜非但不是洪水猛兽,反而能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学校需要认真甄别供应企业,确保资质合格,流程合规,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到供应企业的过程监管中来,保证家长们的知情权。
而普通民众要做的也不是盲目抵制预制菜,甚至于辞职送饭。说句玩笑话,食物中没有添加剂,还算是现代食品工业吗?饭桌上没有预制菜,那还是城市打工人一日三餐吗?这些对于身处钢铁丛林的现代人来说,都是避无可避的。
不过我们应当知道,并且有知情权的是,哪怕含添加剂,也还有苯甲酸钠还是山梨酸钾,阿斯巴甜还是赤藓糖醇的优劣好坏之分。
结语
预制菜引发的风波里,传闻中也有外资的身影。预制菜以及预制菜进校园方面,国外做的更早,走的更远,也有可取的经验。而结合中国的实际,预制菜背后还涉及到乡村振兴、农业扶贫、产业发展等一盘大棋,如果发展健康顺畅,还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反哺教育。
作者 | 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