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阅读危机”困扰K12教育,哥大教授赋能打造“阅读理想国”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敖竹梅 | 发布时间: 2023-12-08 | 708 次浏览 | 分享到:


数字化时代,短视频泛滥,快餐式阅读横行,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越来越多的孩子枕边读物不再是图书而是手机。一场空前的“阅读危机”席卷K12教育。特别是在英文读写领域,中国学生既缺乏适合的语境,又要克服非母语者的学习障碍。在“阅读之困”不断浮出水面之时,深圳这所宝藏国际化学校却隐藏着教育界的阅读“理想王国”。


01 哥大教授赋能中国教师、学校,首家儿童读写实践基地诞生


在深秋的上海,Lucy Calkins教授刚携团队结束了紧凑而充实的中国之行。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读写计划(TCRWP)的创始人,读写项目联合主任,Richard Robinson儿童文学教授,Lucy Calkins深耕儿童读写领域,已在哥大任教40余年,出版著作50余本,包括被广泛采用的学习单元课程(Units of Study)。其中,《Pathways to The Common Core》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单,《The Art of Teaching Writing》通常被认为是写作教学的基础书籍。


此次,她受到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总校长孔美琪博士的邀请,走访香港、深圳、上海三地,为中国教育者赋能,促成了读写计划首所实践基地在深圳丽林维多利亚学校的诞生。


这一整套读写计划是维多利亚英文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5年由孔博士引进国内,迄今已走过8年实践历程。作为幼教界“巨头”,维多利亚一直关注儿童成长与发展,并不断探索幼儿读写领域突破的新路径。自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高中,维多利亚的教育版图不断延伸,将先进的育人经验触达K12教育的每个焦点。


事实上,孔博士与Lucy Calkins教授结缘已久。早在八十年代学习教育学时期,孔美琪女士就开始追随Calkins教授的研究。而在孔女士完成双语教育的博士论文之际,她便更加广泛地引用了Calkins教授的研究成果,即致力于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有意义、真实且愉快的识字活动。


彼时,Calkins教授为教师编写的指导书,及其研究带来的影响已从纽约传播至全美近1/4的学校,并深刻影响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说,对于在儿童识字、读写领域扎根的教育工作者而言,Lucy Calkins是一位如雷贯耳的权威专家。


Calkins教授谈到,自己是从40年前开始研究儿童写作,25年前开始关注阅读领域,做了大量实证研究用于教师培训。在她看来,儿童读写必须要有几大核心理念做支撑。


以阅读为例,需要尊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心理特点选择书籍,拾级而上,而非一日千里。在她所展示的书中,每本的封面上都有个别的字母或单词作为“阅读提示”,只要孩子能够无障碍阅读,就意味着选中了最适配的读物。


由于图书的级别、难度不断提高,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也会充满“解码”的乐趣,类似于“升级打怪”。Calkins教授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书单必须个性化,教师既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更需要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在孔博士看来,Calkins教授主导的读写计划之所以风靡全美几十年,恰恰因为开发者为教师提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与框架,而非简单的一本教科书。特别是在教师文化背景多元的国际化学校,一套行之有效、成体系、有结构的教学法必不可少。


02 互联网原住民成了“阅读困难户”?短视频时代遭遇读写困境


“中国学生成为‘阅读困难户’了吗?”“该如何挽救孩子的读写困境?”11月18日,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主办的“赋能读者与作者”公益工作坊在上海中学国际部举行,现场专家无一不在回应数字化时代的儿童阅读困境,Lucy Calkins教授为到场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写作培训,并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



根据人民数据研究院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阅读发展研究报告》,当前儿童阅读存在以下几大挑战:


一是学生自评阅读难。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六大板块中,44%学生认为阅读是最难掌握的技能,位列榜首。


二是课业、阅读难平衡。2/3左右的学生每周自主阅读时间不超过3小时。


三是家长对阅读的心态较为功利,对功能性阅读需求迫切。家长过度关注阅读的应试价值,教辅类图书购书占比激增。亲子伴读时间短、家长缺乏专业有效的指导等因素导致亲子阅读效果不佳。


结合数十年教育一线实践与管理的经验,孔博士认为中国孩子的“英文阅读”也面临着几大痛点:


首先,“教育内卷”盛行,课业繁重,孩子缺乏阅读时间。对于不少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化学校的学生而言,中文阅读是日常需要,但英文阅读却难以兼顾。


其次,在“短视频”时代,电子产品逐步占据心智,孩子们被“一分钟了解四大名著”,“一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倍速社会所裹挟,习惯于“快餐式阅读”,让文本沦为一种谈资,而非“入脑入心”的沉浸式体验。


此外,相对于兼重工具性与文学性的中文母语阅读,英文阅读的工具性较强,文学性较弱;应试性较强,应用型较弱。特别对于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孩子而言,英语阅读依旧落脚在“考试”,缺乏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在深圳丽林维多利亚学校,孔博士一直关注着儿童识字的进步与发展,而“读写计划”的入驻,更加赋予了孩子阅读的“超能力”,让这所宝藏学校的“阅读王国”更加引人注目。作为首个基地,丽林维多利亚有以下几大优势:


其一,课程具备完整的系统性。Lucy Calkins教授与哥大教育学院阅读与写作项目的教育专家结合了超过40年的研究,以及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数千所学校的实践工作,开发出Units of Study课程,及其配套的教学法和教师专业发展资源,能够全面支持教师,并旨在帮助学生成为终身的、自信的、独立的读者与写作者。


其二,课堂灵活且有序,给予师、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在一堂典型的英文读写课上,教师将以一堂迷你课作为开始,随后孩子们将进行自己的独立学习,可以任选阅读或写作。这期间,教师将和他们共同探讨并进行小组教学,独立学习过半时,教师还将提供一个中段教学点,而这一工作坊也将以分享画下句点。孔博士提到,在英语课的教学上,学校采用“双教师”教学,照顾不同水平孩子的读写能力差异,创造一个更加包容、有效的课堂。


其三,师资队伍优异,双语能力强。在孔博士看来,国际化学校早已过了单纯靠“洋面孔”吸引家长的阶段。学校招聘的所有教师都是经过良好训练的优秀人才,仅为母语者,却缺乏专业、熟练运用英语能力的外籍人士并不受到学校欢迎,而精通中、外文化,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双语教师反而会成为优质之选。针对这一读写计划,中、美双方的专家、师资队伍也将进行更为深入、长期的交流。


其四,沉浸式英文环境,书籍触手可及。在低龄留学再度兴起的当下,许多家长始终关注的就是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而丽林维多利亚学校恰恰是一个“阅读友好”“儿童友好”的温暖校园,教室里随处可见英文原版书,能够让孩子随时随地看到书,读到书,拉近孩子与书的距离。


其五,多元化检验学习成果。这一课程不仅提供拓展的学习单元,支持差异化教学和针对性指导,还具备一个强大的评估系统,提供学习进度、绩效评估、学生清单、评分标准和分级写作范例。此外,学校每年都举行PYP成果展,还有戏剧表演展示及“写作书”活动,运用AI,鼓励学生进行细节化的丰满创作,生成可视化电子书,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特别是碎片化时代,短文信息充斥网络,但能够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依然是坚持主动阅读,坚持深度阅读,并坚持阅读规范的语言文字。对此,孔博士强调,在阅读之窗关闭前,引导少年儿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教育工作者能够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03 建立体系,打造浸泡式英文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


此次,在Lucy Calkins教授的访校之旅中,她不断惊讶于学生们对阅读的热爱,优秀的写作技巧和强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丽林维多利亚学校举行的小型写作工作坊中,Calkins教授从文章的introduction(导入)切入,了解学生对literary analysis(文学性分析)的熟悉程度。学生学会如何提出观点、拆解观点、论证观点,论点与论据相结合,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而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孩子们也会在draft(草稿)中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节,比如通过天气反映主人公的心情;同时,他们也会为主人公不断制造“麻烦”,使故事一波三折,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五年级的Daniel同学善用“感官细节”技巧,即调动所有感官,让读者身临其境,这也要求写作者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Daniel同学说,一开始,老师会引导他们进行头脑风暴,随后便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构思,紧接着起手草稿,再对文章的布局、语句等进行增减、修改,最后才能够正式发表。


从某私立双语学校转来的Daniel还发现,老师们极其注重英文教学,各式各样的写作手法都能够覆盖,在这里不仅能够学会“写作”,更能够学会“创作”。来到维多利亚,他更深地体会到什么是自主学习,每天写完作业后他会自觉地利用软件进行阅读,并进行一些语法练习巩固写作。


同年级的Avery同学之前在公立学校读书,转入维多利亚之后,性格变得更为开朗,写作也为她表达自己、抒发感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窗口。老师们也欣喜地发现,她的英文和数学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讨论中,Avery同学则表达了自己对议论文的理解,她擅长引入相左观点,在辩驳中,加强自身论点的说服力。


除了探索写作手法的新大陆之外,Kalen和Hana同学发现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Kalen说,在之前学校的学习中,老师们更多依赖课本,而在维多利亚,老师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不管是详略得当,将“重要的事置顶”吸引读者的黄金法则,还是先写文章主体,再完善首尾的写作技巧,都使自己大大受益。


Hana则发现原来所就读的香港某双语学校教学简单,课程重复,之前写作也只能一次写6-7句,现在可以写3-4面;之前阅读量受限,而现在每天能够阅自主阅读一些英文书籍。在维多利亚,她掌握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在当天短短的一堂指导课中,Calkins教授欣慰地发现,孩子们就是一块吸水的海绵,他们能够容纳更多“阅读”养分,而即使是作为初学者的孩子,也可以写出引入入胜的故事。


VPA五年级学生的英文读写展示

▲辨别一手与二手资料,使写作参考多元化

▲PEE写作手法(提出Point,提供Evidence,进行Explain,完整支持观点论证)

▲Counter Argument写作手法(引入相左论点加强自身论证)

▲Sensory Details写作手法(引入感官细节描述,使读者身临其境)

Calkins教授认为,海量输入才能流畅输出,而“笔下生花”离不开“勤加练习”。对此,她也分享了许多关于儿童写作教学的心得。


首先,写作练习意味着只有“勤练”,才能“习得”,孩子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大量地写作,先有“量”,才能有“质”。


其次,作为老师不能为了让成品漂亮,而替学生操刀,而要保留学生的声音与风格,鼓励他们以“写作者”定位自己,时刻观察生活。学生需要经历从选题、草拟、修改、编辑到出稿的一整个流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与反馈,让学生会写作,会阅读,能够创作并审视自己的作品。


同时,为了培养孩子为全面的写作者,教师必须确保他们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写作类型,包括观点、信息、叙事和诗歌,涉及说服性写作、功能性写作、文学性写作等多个维度。




对此,一位教授五年级英文,同时也担任评估协调员的老师还补充道,一般而言,公立学校更注重拼读和语法,而丽林维多利亚的课程则在此基础上,把重心更多放在了创造力和内容上,基于此,学生也可以思考得更为深入,成为拥有奇思妙想的创意生成者。


然而,当遭遇读写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时,这一自由度较高课程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学校实行一对一指导、同伴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并进行分层教学,运用MAP、Star Test等评测工具精准定位学生能力层级,为其制定合适的目标。“我们不会盲目要求初学者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孩子们可以从描述一个瞬间开始。”老师说道。


他在维多利亚的教学十分愉快。在他看来,这所学校擅长广泛搜罗全球一线教育精英,教师们都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工作者。加入维多利亚后,学校不仅提供定期的教师培训、主题工作坊,还与美国、香港等地加强联系,提供教学交流机会。


在深圳丽林维多利亚学校,教师们见证了不少孩子从只能理清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到能够分析人物的感情、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意图。许多家长也欣喜地发现,在这所“书香学校”,孩子能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对此,孔博士及学校的教职员工深感自豪。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培育“读书种子”,需要教师与家长言传身教地引领孩子走上“悦读”之旅。在未来,维多利亚集团也将加强内地与香港校区的紧密联系,并将与Lucy Calkins教授及其团队达成更多合作,共同为提升中国孩子的读写能力探索最优解,让快乐阅读与终身写作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者 | 敖竹梅

图源 | 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