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毕业生数量翻倍,港大offer人手一个,“江浙沪后花园”教育奇迹在这里发生!
来源: | 作者:TopSchools | 发布时间: 2025-04-21 | 74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毕业生总数翻了一番;67%的学生获得世界排名前30院校录取,80%的学生获得世界排名前50院校录取,每两人就有一个获英国G5大学录取。在江浙沪“后花园”常州,这所学校正在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的教育新奇迹。在国际学校行业越发内卷的当下,这所学校如何赢得家长们的真心“投票”?它到底做对了什么?


01 全员通往世界名校的背后,找到“百花齐放”的教育秘诀


从角落安静的观众到台上落落大方的主持人;从小组汇报的资料整理者到流畅脱稿的汇报者;从学科学习中解题者蜕变为问题提出者......历经高中三年磨砺,常州外国语双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外双语”)的毕业生蒋一(化名)从“小透明”实现“完美逆袭”,先是本科录取了UCL的教育学专业,今年收到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硕士offer。


她具备的“成长型思维”以及坚韧的力量让人印象深刻。回顾她三年高中经历,可以用谦虚、踏实、敢于尝试来概括。正如她最喜欢的一本童话书《小王子》中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星,但其中的含义却因人而异。只有你,了解这些星星与众不同的含义……”教育不仅培养“最强者”,更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浇灌、滋养他们的梦想之花,一起静待花开,而这正是常外双语的精神所在。


自2018年成立以来,常外双语的学生人数节节攀升,今年在校生总数达785人,其中,高中部学生340多人。本届高三毕业生共90人,同比翻一番。除了学生人数实现突破,升学成绩单也非常亮眼——


在2025fall申请季,67%的学生获得世界排名前30的院校的录取,80%的学生获得世界排名前50院校录取。英国方向,近60%申请英国的学生手握G5精英大学录取通知书,基本上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获得G5录取。总的来说,每一位学生都实现了理想的升学结果。校长李亚男欣慰地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02 斩获加州伯克利offer,见证因材施教,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


让每一位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的背后,是因材施教。今年,两位学生斩获了申请难度堪比藤校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offer。其成长经历能清晰地看到常外双语学校的培养模式。拿到教育专业offer的陆同学入学后较早地与升学老师深度沟通,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及申请方向:教育。学校通过"学术导师制"引导她持续探索教育公平议题,融合双语教育体验,并通过观察、调研、参与、写作,她深度研究教育公平的问题并落地创立了社区育儿项目。这种培养模式塑造了"专业深度+人文温度+行动力度"的复合型人才,最终帮助她获得UCB青睐。


“点拨、启发、指引”是老师存在的真正价值。学术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属的“成长顾问”,通过持续的学业评估和职业倾向分析,制定个性化发展路径。目前已经完成本科学习的蒋一在高中入校时,教育专业的选择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坚定不移的。在高二的时候,她曾在教育和经济之间动摇了许久,也询问过很多老师和朋友的意见,后来在老师推荐下阅读完了一本关于芬兰教育的杂志后,她才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国家文化下教育的天壤之别,从而衍生并确认了教育专业求学之路。他们的高中学习和大学申请经历可以概括为:聚焦专业深耕、践行社会责任、培养全球视野,这是美本申请的制胜公式之一。




另一位张同学则凭借学术卓越、社会责任感和多元成长经历,成功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命科学专业录取。学校“学术+实践+个性”的培养体系助力其升学:通过国际竞赛辅导和科研项目培养她的学术深度,流浪动物保护社团和CTB创新比赛锻炼她的社会责任感与问题解决能力,而丰富的艺术课程和社团活动则支持她的多元发展。这种注重“专业能力+人文关怀+创新行动”的培养模式,帮助她将生命科学的热爱转化为动物医疗研究的实际行动,最终获得UCB的认可。她的故事展现了热爱、坚持与行动力的结合,与美国高校人才选拔标准契合。




李亚男校长说,学校重视每位学生的特色培养,设立跨学科课题小组,助力学生个性化兴趣;为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及升学导师长期关注并建立个人档案;延续“传帮带”的传统,邀请学长学姐分享学习及申请经验;帮助学生从“兴趣”到“影响力”,从“经历”到“故事”,从“个人成长”到“社会价值”。通过系统性设计,学校将致力于培养更多“有思想、有行动、有温度”的学生,助力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这里,因材施教不是口号,而是贯穿教育全程的实践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03 高学术水准,实现国际课程“三驾马车”并进


常外双语学校是常州地区较早开设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课程的学校,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实践经验。李亚男校长透露,2025届IBDP课程申请香港方向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封港大预录取。这是对学校学术水准的高度认可。学生除了个个高标化,其学术韧劲、研究能力以及国际视野都助力他们获得港大青睐。学校重视学科深度与跨学科整合,指导学生选择与目标专业高度相关的HL/SL组合,设计联合课题,拓宽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发起多元校园活动,如组织筹办TEDx活动,不断为CBS社区的学生和老师提供思想的源泉和灵感的碰撞,这些多维能力证明都为他们的港校申请添砖加瓦。



目前,常外双语高中部在提供IB课程基础上,还开设了英国高级水平课程A-Level。后者同样实施多年,被众多学生选择。预计在今年月秋季学期,学校将增设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P。届时,学校将同时拥有国际课程的“三驾马车”——IBDP、A-Level和AP,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而这三类课程并不是各自独立运作,学校计划实现这些课程的学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例如,经过IB专业培训的A-Level教师可能会被安排教授IB课程;同样,IB教师也可能会教授A-Level课程。未来,还会安排A-Level教师教授AP课程,或IB教师教授AP课程,反之亦然。这里蕴含着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巧思。


李亚男校长说,若仅按项目划分学科,可能导致学科内部的教研活动出现割裂。例如,在IB课程中,若一个班级仅有一位教师,其很难独自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因此,允许学科教师在不同课程之间流动,将大有裨益。另外,学科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各个课程中的先进元素。比如,IB课程的理念极为先进,其核心课程和教学方法,如拓展论文(EE)和创造、行动与服务(CAS)等可以引入至A-Level课程中,进行适当的升级和改造,这样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实现校本化实施,同时丰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在常外双语的老师和学生们眼中,学校不是一个以应试和升学为主导的国际课程班,而是一个拥有包容和多元的国际化校园氛围,注重学生幸福体验、存在感和价值感的国际化学校。并通过扎实的教育实践获得了优质的教学成果,最终赢得家长的“投票”。


令人欣喜的是,学校不仅对现有校园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各类学习体验中心,还将于2027年9月正式启用高中部新校区。毕业班人数有望从过去的40人,逐年增加至120人。日益扩大的规模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为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学校在大力引进海内外优质人才,增加升学指导团队规模,尽可能高效实施“一生一案”。


结语

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枢纽的常州,一直被称作是江浙沪“后花园”,拥有极为明显的区位优势。常外双语将站在这样的国际教育高起点上,打造国际教育新地标,不断深化教育创新,助力学子在变革的时代绽放独特光芒。


作者 | Ly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