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升学红榜不再是唯一标尺,当AI重塑课堂边界,什么样的教育能真正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才?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用2025年录取季的“出圈式突围”成绩单与三十余年IB教育的深耕实践,解锁了兼具学术锐度与成长温度的创新答案。这所始终站在IB教育前沿的学校,是全人教育的优秀践行者,在这里,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素养绽放的自然注脚。这所学校的“青春修炼秘笈”也为老牌国际学校的持续发展带来珍贵启示。
01 “大小藤”offer大满贯 高质量教育的独特密码
2025年录取季,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以下简称“汇佳”)再次书写奇迹,150名毕业生收获近800个世界名校offer,人均5枚录取;QS世界前30名的大学录取率36%,前50的录取达72%,全员进入世界前100大学。从常春藤到香港顶尖学府,从全球艺术殿堂到体育特长领域,汇佳学子的录取足迹遍布全球顶尖院校,把“多元发展”的育人轨迹勾勒得愈发清晰。
美国方向录取实现了建校以来的里程碑式突破——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 offer相继到来,首次实现“大小藤”全覆盖的战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等公立常春藤院校的录取量同比提升30%,形成了藤校与公立名校“双轮驱动”格局。在竞争白热化的香港升学方向,港大录取17人,港三高校录取近30人,在申请人数激增200%的“内卷”环境中,汇佳仍实现了令人惊艳的跨越式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汇佳的体育、艺术领域也全面开花。帕森斯设计学院、普瑞特艺术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伦敦大学学院等综合名校的艺术专业录取交相辉映,展现了“体艺专长+学术能力”的复合优势。
在汇佳学术副校长李艳丽看来,这种突破绝非偶然,而是汇佳“学术与素养双优发展”理念的自然结果,其中“双优菁英项目”的系统性设计功不可没。
汇佳“双优菁英项目”以IB课程为框架,构建起学术与特长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项目采用12年一贯制培养体系,从小学一年级起设置双优班,通过独立成班、双班主任制(学术+训练)实现精准管理,每周10-15小时专业训练与弹性课表确保特长发展不耽误学业。
同时,师资配置也凸显着专业性。冰球项目由前国家少年队主教练带队,高尔夫、网球等均配备全职专业教练团队,师生比低至1:4;学术端85%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40%教龄超五年,形成“专业训练+学术支撑”的双轨师资矩阵。学习支持体系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一对一辅导及特需课程,确保参赛学生学业无缝衔接,升学顾问结合特长定制申请策略。其中,就有一名高尔夫特长生获加州伯克利全额奖学金并具备国家队潜力。
这一项目创新设立四分之一至全额奖学金机制,鼓励学生通过国内外赛事积累履历,既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又以体育特长与学术能力结合的双优势叩响世界名校大门,实现从兴趣培养到职业规划的全链条赋能。
02 “高难度、低回报”?IB教育、IB大校的迷思如何破解?
IB论文写作地狱级难度?不是学霸别学IB?IB大校“压力山大”?在国际教育家长群体中,IB课程常被贴上“高难度、低回报”的标签,这种误解一度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汇佳以三十年IB教育实践为样本,用严谨的学术研究与创新的教学实践,重新定义IB教育的价值坐标系,IB不仅是一套课程体系,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思维范式与能力框架。
关于“高难度”的困惑,在李艳丽校长看来,IB的挑战性恰恰源于它对“全人培养”的追求,文理兼修的课程结构、语言与思维的双重要求、EE/TOK/CAS 等核心课程的设置,本质上是对综合素养的系统训练。然而,基于汇佳几十年的育人经验,李艳丽校长发现,并非只有学霸才能驾驭IB,60%以上的学生在入学时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尖子生”,这意味着多数学生通过系统化的IB培养,都可以实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针对“低回报”的质疑,汇佳也用长期跟踪数据给出回应。短期内IB的学术成效可能不同于A-Level等国际课程直观,但76%的大学认为IB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自主探究能力上更具优势。许多学生在本科阶段也能凭借扎实学术思维训练从普通院校转学到世界前30名校,实现“逆袭”,同时,IB高等级成绩可兑换大学学分,为研究生深造节省时间。这种“延迟满足”的教育回报,在汇佳学子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IB教会他们的不是解题技巧,而是提前像学者一样去思考。
今年,港大等高校对IB学生青睐有加,在首批录取中大量选择了IB学子,汇佳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斩获的港大offer从往年的3-4个,跃升至今年的17枚,香港方向总数达到56枚。他们看中的不仅是学术成绩,更是IB学生展现的研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与跨文化适应力,这种优势在加州大学系统等全球高校中同样显著,因而形成了汇佳录取的 “IB 效应”。
一直以来,汇佳通过体系化创新,将IB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首先是构建K-12一贯制IB体系,通过小升初、初升高衔接课程,让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就浸润在IB的探究式学习氛围中。与此同时,实施“双评估”制度,不仅关注知识点掌握,更通过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追踪核心素养发展。
ATL学习方法的细化落地构成第三大支柱。汇佳将自我管理、社交、研究等能力目标分解到日常教学中,通过活动安排、评估追踪等方式,持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靠分数筛选学生,而是尊重个体差异,以优势带动不足。不仅如此,汇佳在初高中阶段实施“自主导向学习”SDL项目,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自我掌控、自我评估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旨在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清晰的学习规划,一步步实现从外驱动到内驱力的核心转变。
03 32年深耕IB,打造Step1+3体系丝滑衔接,培养AI时代独特学习力
自1993年创校开始,汇佳一直坚持“两个专”,专业做IB,专注做IB。三十余年来,汇佳坚持着这个“难而正确”的教育选择,不盲目开设其他课程体系,把IB做到极致。因此,汇佳不断建立、完善了包括制度、资源、师资培训等在内的完整课程体系,获得了IBO六轮外部评审的一致好评,整体课程结构清晰,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在汇佳,约30%教师工作超10年,40%以上任职超5年,总体教师队伍稳定。在李艳丽校长看来,汇佳的教师对IB理念高度认可,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直以来积极参与IBO的相关活动,对此,汇佳也在不倦地营造持续学习和分享交流的氛围,促进老师们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汇佳不断反思IB教育的提升点。面对体制内教育与IB课程的衔接难题,汇佳开发了 “Step1+3项目”,用一年初三过渡期+三年高中IB课程,帮助非IB背景学生完成理念与能力的双重转型。无论之前在公立学校还是传统应试教育,都能丝滑转轨,快速适应新角色。汇佳初中部校长王晓卉表示,这一项目的核心课程设计极具针对性,涵盖国际课程标准和IB课程要求,英语强化课程采用托福/CEPT分级教学,双语数学由高中教师授课,确保知识衔接的严谨性。
特色课程中,“自主学习周”让学生体验大学式学习模式,每周设定三维目标并自主规划学习路径。升学指导课程则从九年级起就系统引导学生了解海外大学与专业选择。社区设计项目则让学生实践历时一年的跨学科探究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调研、方案制定、执行与反馈等任务,最终形成论文报告,为DP阶段的EE论文打下基础。
可以说,“Step1+3项目”能帮助学生在学术、语言、思维模式上实现MYP与DP的无缝对接,并培养学生在学术、艺术、体育上的多领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而进学”。因此,这一项目的师资团队也十分闪耀。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5%,其中还包括多名博士;外籍教师占比40%,获得国际重要奖项的教师占25%,这一汇佳“梦之队”背景多元且专业过硬。
在国际学校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汇佳以“坚守IB核心+拥抱时代创新”的辩证思维,构建了独特的教育生态。在AI技术席卷教育的背景下,汇佳对IB课程进行了前瞻性更新,IB大纲每五年迭代一次,坚持“微创新”项目,2025年重点融入AI探究主题;高中计算机科学新增机器学习基础,初中数字设计强化AI应用教学,媒体素养课程引导学生辨别AI生成信息的真伪。这种更新不是对IB核心的颠覆,而是在保持EE/TOK/CAS等核心课程的前提下,让教育内容与时代同频。
在优异的升学数据之外,汇佳更关注“看不见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全球公民意识、团队领导力等核心素养。汇佳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实现能力培养,打造“社会训练场”。李艳丽校长认为,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授场所,更是学生实践、试错、成长的空间。未来,学校的定位也将从“教室”转变为“学习中心”,学习将打破边界,学校也将成为资源整合的平台,共同助力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快乐的终身学习者。
结语
尽管录取成绩闪耀京城,但汇佳从不以“升学榜单”和“课程堆砌”作为核心竞争力,当 AI 技术与 IB 理念深度融合,汇佳始终锚定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这一核心目标。在国际教育从“升学导向”向“成长导向”转型的今天,汇佳“守正出奇”的模式正给予行业重要启示,教育的终极回报,永远属于那些既有勇气坚守教育本质,又有智慧创新教育形式的践行者。唯有扎根IB教育的核心价值,同时保持对创新的开放态度,才能培养出既具学术竞争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这既是教育的初心,也是面向未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