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鼎石校长:透过世界、理解中国,我们是这样做到的|一校之长
来源: | 作者:Kelly | 发布时间: 2019-06-25 | 1080 次浏览 | 分享到:

提到北京鼎石学校(Keystone Academy),有人可能对这里如大学般的校园环境印象深刻,也有人可能对这里高昂的学费津津乐道。不久前,顶思有机会与创校校长Malcom McKenzie深度对话,触摸到这所学校的灵魂基石。这个基石贯穿在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和环境中,也是吸引如“布朗女孩”这样学子的磁石,更是McKenzie校长多年教育实践的思想精华。

再次见到鼎石校长Malcom McKenzie,是在他的办公室里,一个不到5平米的小屋,跟鼎石学校的其他空间比起来,这里显得格外紧凑,办公室外面的综合行政区则要宽敞很多。

距离上次见他不到一周的时间,那是在中美青年教育峰会上,他向中美50多个学校的师生阐述了“世界学校”这个理想如何在鼎石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这个想法鼓励着他6年前到北京定居,开始投入到创建鼎石的过程中。

世界学校缘系北京

McKenzie校长生在南非的开普敦,先后在开普敦大学、牛津大学和兰卡斯特大学求学,获得文学、哲学和应用语言学学位。曾经担任大学讲师的McKenzie先生,大约30年前开始转向中学教学和学校管理,他的足迹遍布了非洲、欧洲和美洲,曾先后在博茨瓦纳的Maru-a-Pula学校、威尔士的大西洋世界联合学院(UWC Atlantic College)和美国的顶尖寄宿高中The Hotchkiss School担任校长。

说起为什么来到中国、来到北京,除了他从高中时代开始阅读老子和孔子,激发了他对东方哲学的热爱, McKenzie校长觉得更重要的是北京有实现他“世界学校”构想的理想环境: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国际化的经济环境、重视教育的社会传统,以及支持这种办学理念的合作伙伴。

传统的国家公立学校,大都以本国语言和视角为支点来理解自身文化和世界历史,而典型的国际学校,大部分孩子主要用英文交流,并且用去本地化的视角学习

第一种情况,学生很难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进行沟通,而第二种情况,缺少了母语文化和身份的支撑,国际视野容易成为无根之木。

所以McKenzie校长理想的世界学校,则是透过不同国家的视角,来理解本地文化,加强对本土身份的认同,同时促进与世界的合作性对话。

三座基石铸就学校之魂

然而要在满足国家课程、国际课程要求的同时,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装进12年一贯制的校园,将这个还在胚胎阶段的理念发展为百年名校的基石,让那些多年来以分数、排名、名校录取为择校准绳的家长接受,谈何容易。

为了建成一所新型的世界学校,鼎石确立了办校的三大基石:

  • 沉浸式的中英双语课程;
  • 塑造学生的品德和社区归属感于寄宿生活之内外;
  • 在世界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身份的认同。

“三座基石”是鼎石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围绕这三座基石,学校设定了一脉相承的使命、宣言、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园建筑,以及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

第三座基石“在世界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身份的认同”,也被称为“中国主线”,是贯穿学前班至12年级的课程。通过解析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乃至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综合了中国的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身份的认同。

刚刚被布朗大学录取的鼎石学子邢云菲同学,3年前初中毕业后决定要出国读大学,于是她开始搜寻物色不同的国际高中,而鼎石学校的中国主线和丰富的课外活动正是吸引她来到这里的主要原因。

贯穿学校的中国主线

在一本名为《世界学校中的本地文化:北京市鼎石学校的“中国主线”》的书中,鼎石的老师们将这种围绕办学愿景设计顶层结构、融汇贯穿到课程体系中的过程和反思完整分享出来。

McKenzie校长在书中写到:“中国主线揭示了鼎石作为“世界学校”的本质和真理,这座基石体现在鼎石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历史、文化、中国身份、所在国家等。”通过“中国主线”,鼎石期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自身传统与不同文化的尊重,对学术卓越的追求。这座基石既是鼎石办学的原点,也是终点,决定了鼎石发展的特色。

共同价值

在中国主线的指引下,鼎石确立以儒家“五常”为核心价值, 为师生的行为和互动提供了坚实的徳行基础,而且把这些价值与鼎石在不同学段所借鉴的不同国际课程培养目标衔接起来:

来源:《世界学校中的本地文化:北京市鼎石学校的“中国主线”》

横纵融合的课程设计

小学:文化符号字母表

在小学,鼎石的中国主线充分与国家课程和IPC课程相结合,融入了书法、国画、武术、中药、京剧、丝绸与汉服、陶艺、围棋、剪纸和刺绣、古文和诗词、传统音乐和舞蹈等内容。

我们应该都学过英文字母表,鼎石的孩子也不例外。不过他们不仅要认识26个英文字母,而且会给每个字母找到对应具有中国特色的词,并写在一条红丝带上。

例如字母“A”,大家想到了阿凡提,字母C,孩子们写下了长城、春节、茶等,到了字母J,他们则发现了京剧、甲骨文、剪纸,字母F,则是福和风筝的代表。

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演讲、写作、绘画甚至陶艺等方式来介绍这些中国文化的符号,享受中国文化带来的乐趣。

初中:从竹影到写实主义

到了中学,鼎石结合IBMYP课程特点,开设了独具匠心的“中国与世界”融合课程。在这门课上,中国老师会用中文讲授华夏文明,而外籍老师会用英文讲授对应时间段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例如,7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国家课程中丰子恺写的《竹影》一文,并且把这些技法跟同时期的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相对比研究,学会鉴赏中国画和西方传统绘画。从国画中领会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形象,并在诗词和史料中寻找他们的身影,再通过多种方式去展示,包括音乐、视频等等。

“中国与世界”系列课程,来源:《世界学校中的本地文化:北京市鼎石学校的“中国主线”》

高中:用认识论透析中西价值观

到了高中阶段,认识论(TOK)让很多IB学生甚至老师都抓狂,鼎石就是在这门让人“刻骨铭心”的课上,每个单元都融入了“中国主线”。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们会深入讨论很多中外哲学家、思想家的经典著作,追寻儒释道对我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来源:《世界学校中的本地文化:北京市鼎石学校的“中国主线”?》

在土著知识体系与民间信仰单元,有同学聚焦在少数民族和方言保护上,探究上个世纪50年代,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推广对方言系统的影响,什么是语言学意义上的灭绝。

在艺术与美学单元,有人关注少数名族苗族的生存状况,对他们传统工艺、语言和生活方式的保护。这个调查慢慢演变为一个超学科的项目,集合了人类学、版权和专利保护以及纪录片制作等。

同学们在课上还会讨论逻辑思考的作用、情感对逻辑判断的影响、孩子是否应该赡养老人、我们是否应该吃狗肉、人们是否应该去整容等。

丰富的校园活动、寄宿和体验式课程

如果你认为到这里中国主线就已经很丰满了,那你可能忘了鼎石是一个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课外活动和宿舍生活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除了很多由世界各地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多样化活动,还有不少专注在中国主线上,包括中国网络文学阅读社、中文诗社、围棋社、教育视频组:外来务工子弟服务项目、茶艺社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