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李开复也曾是这家国际NGO学生,而600多万中国青年的经济素养因他而成就!
来源: | 作者:Vera | 发布时间: 2019-07-25 | 657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 | Vera
编 | 田菁

为青少年提供商业和经济学科教育的非营利机构“青年成就”(JA)迎来了第100个年头,而JA在中国的默默耕耘也已在创始人周保罗先生的带领下持续了26年。为中国培养国际型人才,搭建可信赖的、商学教界合力共赢的平台是创始人周保罗先生一直以来的信念。“青年成就”,青年成就时代。

“帮助校长、老师及学生在21世纪的后后现代化发展中成为赢家”,“青年成就中国”(Junior Achievement China,简称JA中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周保罗表示,这就是JA中国的唯一目标。


周保罗先生在2019TIDE大会上演讲

今年,是周保罗先生带领JA中国在国际经济教育行业里发展学习的第26年,而一切的起源要从周保罗先生第一次回到祖国时说起。1979年,彼时还在贝尔实验室任职的周保罗先生被外派到韩国,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电话网络做建设整修工作。

而1983年,第一次回到中国的他就立刻被蓬勃发展中的祖国光景吸引。他立刻意识到,往后中国定会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而祖国对具备良好经济知识背景的人才需求量也定会随之大幅增长。如此的教育需要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于是周保罗先生离开了贝尔实验室,出售了自己创办的两家国际高科技企业,决心要为祖国的发展出一分力。

抱着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满腔信心,周保罗先生从中国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入手,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帮助年轻的一代成为日后国家经济发展中更可靠的支柱。要知道一百年以前的1919年,JA就在美国成立了,而美国的青少年更是早早的就开始接触经济知识学习。

于是在1993年,当经济教育正要开始全球化发展,当中国仍未有意识地将经济教育纳入教育版块,周保罗先生同其他11位JA国际(JA International)创始人一起,把JA美国非营利经济教育项目发展到全世界118个国家,同年周保罗创办了JA中国。

JA International创始人合照

周保罗先生一步步为中国青少年教育事业做着贡献。他认为,“中国的孩子应该可以在任何的时间,到世界上任何的角落去旅行、去居住、去工作、去实现他们的领导力,这是我毕生的信念,也是我接下来着手的事业,这是我对祖国基础教育的愿景。”

JA中国在发展的26年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业领袖和教育资源机构。经过本地化的内容融合和教师培训,在董事会的指导下,JA中国有8万名志愿者,超过100家企业,与他们一起服务了600多万个孩子。

7个中心,累计辐射52个城市,超过1200所学校,每年有20万至30万名青少年因为JA中国得以免费学习世界一流的商业经济知识。118个国家的青少年都是相连的,文化、知识和创造力给予他们在全世界肆意遨游的底气,像汪洋里的鱼,从不受制于国界边境。

2019年6月份,周保罗先生与团队创办了第一届教师培训大会。来自25个城市的250位校长和老师,在三天的时间里,JA全国的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经验,周先生与团队带领这些校长和老师们来到上海,真正走到企业里,如乐高、GM等公司,直接向企业员工们学习,弥补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间隙。从职业构建、责任创业、金融素养等多个方面提升教师们的综合素质,JA用属于自己的特色连接着教育领域与企业界。


实用性,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一个共性,但周先生认为,品格是更为可贵、也更需要得到重视的,应当排在实用性之前。

在周保罗先生眼中,习惯的累计就形成了品格(Character),孩子的创造力与身俱来,教育是认同孩子的创造力,给他们空间发展创造力。有了品格和创造力,孩子的思考过程和行为表现,就是他们的影响力与领导力。不仅如此,JA还激励学生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发展自我效能、主动性和抗逆性,在全球经济中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周先生表示,“我们希望老师、校长能够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未来,让他们成为有远见的人,对未来做好准备,让他没有焦虑感,也让他的家长没有焦虑感。我认为国际教育,或者说任何的一个教育,都是要让父母跟孩子没有过度焦虑不安,为了实现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做教育的团队,就必须不断创新。”


从历史当中,我们学习教训。那么教育又该如何从其历史中学习、发展,又能如何为我们的老师、校长和学生服务?五千年的历史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文化体系,在这如此深厚的文化基础上,我们仍需要一直发展下去。

周保罗先生家族从事于教育领域的历史可追溯至150年前周先生祖父的时代,随后周先生父亲涉入教育行业,再到周先生自己现在也在做教育。在他看来,中国的教育,早在150年前就开始了融合。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先生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周保罗先生进一步表示,中西融合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的孩子跟外国孩子没有区别,都能拥有无限的潜力、非凡的创造力。

在中国,一切的教育从五千年前开始的走向就已经围绕着四个字——立德树人。无论教育者们身在何处,分享的都是这一共同目标。

周保罗先生建议,未来40年的教育必须继续给家长与学生带来没有焦虑感的教育,整合全球最好的资源给予孩子们,让他们过上更好、更有意义的生活,实现每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贡献自己。

周保罗先生鼓励所有教育者都要有自信心,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去发展宣传优质教育。华为任正非先生说过:“教育要再努力”,JA同样相信,教育者们要为孩子的未来做一切的努力。正像JA的口号说的那样,“成就中国青年,品格领跑未来。”

周先生直言,创造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的孩子,给他们更好的教育,所以我们为着孩子们的未来,要尽所有可能去做更好的教育。由于地域文化和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教育对无论是教师、学校的投资者、董事会抑或是管理层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大至建校招生的筹备,小至桌椅板凳的挑选,发展教育是个既需要能力也需要耐心的过程。在周保罗先生看来,为孩子们的未来而竭力付出的教育者们都是最值得尊敬的。

本文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