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别看英国新首相挺“混混”,骨子里还是“伊顿-牛津训练营”出来的典型精英!
来源: | 作者:Kimberly | 发布时间: 2019-07-26 | 962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 | Kimberly
编 | 田菁

英国时间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成功当选英国首相和执政的保守党领袖。被称为“英国特朗普”的他却有着和特朗普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从政经历。从伊顿公学到牛津大学,再到成为《观察者》主编,跻身顶尖媒体人行列,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

英国时间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以92153票对46656票在选举中获胜,击败被称为“中国女婿”的英国现任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成功当选英国首相和执政的保守党领袖。7月24日,他正式接替一个多月前已确定辞职的“看守首相”特雷莎·梅,入主唐宁街10号。


特蕾莎·梅祝贺鲍里斯当选首相

鲍里斯当选保守党魁的消息一出,英国国内外各方迅速发声。

除了特雷莎•梅,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也对其表示祝贺。从政以来,由于发型、着装风格甚至“口无遮拦”的讲话风格和特朗普颇为相像,鲍里斯一直被媒体戏称为“英版特朗普”,此次赢得大选,特朗普第一时间在发表推文,“祝贺鲍里斯•约翰逊当选英国新任首相。他将是个很棒的首相!”

而另一方面,由于担心与强硬脱欧派的鲍里斯无法合作,英国多位内阁高官掀起“辞职潮”,包括英国教育大臣安妮•米尔顿。她在写给特雷莎•梅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对英国不达成协议就脱欧“感到非常担忧”。


此外,约翰逊胜选后,英国广播公司还整理了其面临的几大问题,除严峻的脱欧形势外,如何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处理与伊朗的摩擦、及协调与欧洲的关系都将成为难点。


毫不夸张地说,鲍里斯在尚未真正展开政府工作前,就已经受到了来自各方各界的压力。也难怪女王都在揶揄,“这年头还有人想在英国当首相啊?”

从国会议员到伦敦市长,再到外交事务大臣,从政18年来,鲍里斯因不修边幅的穿着打扮和口无遮拦的行事作风饱受争议。

比如,他拿欧盟的目标和当年希特勒的野心相提并论;质疑美国总统奥巴马的 “部分肯尼亚”血统,用含有歧视义的措辞称其微笑为“西瓜的微笑(Watermelon Smiles)”;批评保守党党魁选举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弑君和食人狂欢”;除此之外,他还把希拉里·克林顿形容为“精神病院的施虐狂护士”(sadistic nurse),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他还发表了不少歧视女性的言论,将女排运动员说成“闪闪发光的水獭”。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在任职伦敦市市长九年期间内,他为伦敦增加了10万套经济适用房,凶杀犯罪率从每百万人中22起下降到每百万人中12起,在2016年离任市长一职时,有52%的伦敦市民认为他是一位“不错”的市长。离任伦敦市长后,鲍里斯积极支持英国脱欧运动。在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中,他广泛散播的欧盟威胁论为最终公投结果立下了“汗马功劳”。

鲍里斯推广伦敦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同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政客一样,鲍里斯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草根。相反,同卡梅伦一样,他也是“伊顿-牛津训练营”里锤炼出来的典型精英。博学多才的他过去在演讲中经常旁征博引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他的不修边幅和言辞莽撞更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有一位传记作家说,他亲眼见过约翰逊在发表演讲前故意弄乱头发,并把衬衫从裤子里拽出来。甚至他的一头金发也很不真实,有一次他承认(随后又收回)自己随身带着金色染发素。


鲍里斯的一头金毛

那么,是怎样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经历成就了今天的他呢?

出生于精英世家,朋友寥寥,从小的梦想是“做世界之王”

鲍里斯全名为亚历山大·鲍里斯·德普费费尔·约翰逊(Alexander Boris de Pfeffel Johnson),于1964年6月19日出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上东区,根据美国的属地主义国籍法,约翰逊拥有英美双重国籍,直到2016年出任英国外交大臣,他才正式放弃了自己的美国国籍。同时,他还拥有法、德、英,甚至沙俄的犹太人血统,最远还可以追溯到英王乔治二世。

他的土耳其裔曾祖父阿里·科玛尔曾是一名记者和奥斯曼帝国的内政大臣;父亲斯坦利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博士后和英国保守党资深成员,七十年代早期他成为了首批欧共体专员并负责污染控制;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优渥的艺术家。

鲍里斯的母亲

出生富裕的鲍里斯,他的童年却几乎是在随着父母四处奔波漂泊中度过的。在纽约出生仅三个月后,因为母亲被牛津大学录取,鲍里斯返回英国居住。1岁多的时候,鲍里斯全家又因为他在世界银行工作的父亲搬回美国。5岁那年,鲍里斯全家定居位于萨默塞特郡占地500英亩的约翰逊家族农场。9岁时,父亲前往欧洲委员会工作,于是他又跟着父亲在布鲁塞尔生活了两年。11岁时,鲍里斯被送回英国东萨塞克斯郡的阿什顿-霍斯预备寄宿学校。

鲍里斯在萨默塞特郡家庭农场度过了他的童年

孩提时,由于患有严重的耳聋,鲍里斯不得不借助助听设备如鼓室导管,这从某种角度而言,也造成了他童年时安静的性格。不过由于母亲和寄宿在农场的互惠生的帮助,他的知识面很广。与此同时,在很小的时候,鲍里斯和弟弟妹妹们就被鼓励参与高层次社会活动和挑战一些高难度的事,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在农场时,他和弟弟妹妹们是团结而活泼的一群,由于没有其他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异常亲密。即便如此,兄妹三人(彼时四弟还未出生)在学习和运动方面却一个不让一个。在同弟弟妹妹们的竞赛中,鲍里斯总能领先。不过,他志不在此,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世界之王”(“world king”)。

在布鲁塞尔生活的两年时间里,他掌握了流利的法语。这也为他日后在《每日电讯报》驻布鲁塞尔欧洲总部做专栏作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回到英国读寄宿学校后,他又迷上了英式橄榄球,并在拉丁语、古希腊语课上表现突出,成绩优异。

父母离异,母亲带大,全额奖学金进入伊顿公学

鲍里斯13岁时,父母感情破裂,他跟随母亲来到英国,由于母亲罹患抑郁症需要住院,在获得全额“国王奖学金”后,鲍里斯入读了英国最负盛名的伊顿公学。

而他的母亲,则在抑郁症、强迫症、绘画和照顾四个孩子之间周旋,寻找平衡。

鲍里斯的母亲和四个孩子们

在伊顿公学,鲍里斯不仅成为了两位王子的学长,还结识了很多挚友,包括戴安娜王妃的弟弟、第九代斯宾塞伯爵查尔斯·斯宾塞,以及小他两届、三年前因为脱欧公投失败而辞职的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他的校长也曾是前首相布莱尔的舍监。

虽然经常被老师指责为偷懒不用功,在学校参加戏剧表演时因为经常忘记台词而成为同学的笑柄。他经常迟到,深信自己与众不同,未来前程无限,校规舍规对他不适用。

当年的舍监说,尽管约翰逊平时不拘小节,有各种瑕疵,他不是真的叛逆,在重要关节点从不越雷池。

读书期间,鲍里斯的成绩却并不差,尽管数学和科学方面相对薄弱,他却尤其擅长英文、拉丁文和历史。他还积极参加伊顿的社团活动,参与辩论,并成为了校报《纪事报》(‘The Chronicle’)的编辑。


再获全奖入读牛津,卡梅伦都是他小弟

1983年,19岁的鲍里斯再次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贝列尔学院(Balliol College)久负盛名的古典学系,主修古典文学、哲学和历史、考古等课程。他对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掌握程度极高,凭借个人魅力赢得众人欢笑、欢呼、拥戴,当上了牛津辩论社(Oxford Union)主席。

这个社团被誉为“政治家摇篮”,英国许多顶级政客都曾担任过主席一职。此前跟他争夺保守党党魁位置的麦克尔·戈夫也担任过这个精英组织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