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跟日本相比,这项教育我们落后了13年!
来源: | 作者:Mina | 发布时间: 2020-05-21 | 869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的孩子很少会在家帮助父母做事情,也很少能有机会从父母那里获得有关生活方式相关的规则和社会规则学习。另外,他们与人合作的时候,参与度也较低,或是如果遇到他人出现困难或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一般都会表现的比较冷漠。”

文 | Mina
编 | 田菁

几年之前,一段名为《日本小学生的午餐不仅仅是一顿饭那么简单》的纪录片曾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相信不少读者还有印象。有些人惊讶于在日本上小学,需要遵守那么多的规矩;有些人则对学生们“训练有素”的劳动习惯印象深刻。但更多的人则感慨,这样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流程作业”,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我们只能望尘莫及。


短短8分钟,短片详细的记录了日本基础教育中的“午餐文化”:从值日生之间的详细分工,到如何尽量做到食物分配的公平,再到学生们分工合作后完成自身使命的成就获得,这一切都是在以劳动的方式建立集体与个人的认知:

  • 食物由高年级亲手种植
  • 每天会有午餐值日生,负责午餐的搬运、分发,即使是一年级小学生也要亲力亲为
  • 所有学生吃完会做垃圾分类、有专门同学负责回收
  • 每人会有自己专门的餐具、桌布、牙刷和牙杯
  • 食物会在开始分发之前做剩余报告,之后还想吃的学生需要公平竞争
  • 教师与学生同食
  • 开餐前后都有总结会
  • 没有人浪费食物

这其实也是日本长期进行食育教育、劳动教育显著成果的一个缩影。日本早在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中就阐明了“注重劳动与责任”。2006年,日本将基本法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目的又做了重新修订。而作为下位法的日本《学校教育法》则对劳动教育做了更细化的规定:义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关于职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尊重劳动的态度和适应个性选择未来出路的能力”。

我国素来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学业压力、安全隐患、其他五花八门的兴趣活动挤压下,劳动教育逐渐在学校难寻踪迹。不过2013年开始,我国又开始重提对劳动教育的要求,但当时仅仅是作为“希望”提出;2015年变为“加强意见”,一直到今年的“全面意见”的出台,劳动教育看似已刻不容缓。

前不久,我们就邀请到了在日本从事了13年学生劳动教养和自然教育课程相关经验的尾张老师,来为我们分享了日本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并且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当如何进行生活规则和社会规则的培养,给出了一些参考。

片段一
轮值配餐:一年级的小朋友也要扛起给食大旗

记得《樱桃小丸子》里面有一集讲的就是《午餐值日生真辛苦》,里面把小朋友们在送餐过程当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惟妙惟肖:既要注意安全防止自己烫伤,又要又快又好的把食物完整的送到大家面前;结果不小心打翻了咖喱觉得对不起全班同学,而不得不去各个年级“化缘”。



小编记得小丸子同学是9岁的三年级生。不过据尾张老师介绍,其实在日本小学,从一年级起,小学生们就要开始“轮值配餐”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小小的身躯需要相互配合来推动饭箱,刚从幼儿园毕业不久的一年级生也要学像大人模样为同学们分配食物。


学校并没有因为年龄小,就不让学生参与。而是在设施、人员配备上做了相关的支持:低年级的小朋友用推车运送食品,分发食物的时候也有相关老师在一旁配合。基本在三年级之后,就会由学生完全独立进行相关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人各司其职,只专注自己负责的区域。形成一条“作业流水线”,每个环节设置清晰的标准,学生们只需要按照标准来操作就可以了。

片段二
混龄大扫除:“我以后也要像哥哥姐姐那样帮助比我小的人”

每天,日本的学校都会在固定时间安排学生们打扫校园卫生。日本的学校安排扫除值日生不是为了让学生“干活”,而是把这项活动视为“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的公共区域也不仅限于教学楼区域,操场、体育馆、校门口都可以是清扫的区域。据一家专门介绍日本小学生生活的网站(https://www.tjf.or.jp/shogakusei)介绍,在日本的小学,很多学校都会有全体学生饲养的宠物,大多会有兔子、鸟、鱼之类的动物。照顾动物、清理饲养笼的工作也是由学生轮流承担。


与我们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负责各班扫除不同,日本小学校每天都会进行1-6年级学生的混龄清扫活动。每一个固定划分出的区域,都会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一同进行清扫。

针对这一设计,尾张老师在近期的神奇讲师公益课上曾经解释了这样设计的优点:

“通过年级的混合,大扫除这样的事情通常都是由高年级的学生去教低年级的学生,孩子们从小就会学习到互助友爱,以及要对比自己的年龄小的孩子给予关爱,要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前辈心存感激。这对于之后学生接触社会、人际交往都会有很深的影响。”

图为高年级学生正在教低年级学生做扫除

其实,在之前的午餐视频中,我们也会发现,不少学校的午餐食材,也是由高年级的学生种植,在吃饭之前,会有学生对当天的食材做介绍,在珍惜食物的同时,也会对高年级的学生表示感谢。

“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就会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了哥哥姐姐帮助他们的记忆,待他们长大之时,也会学着长辈关心下一辈。”尾张老师阐述了混龄教育的魅力。

片段三
五花八门的学生委员会,全权由学生自己操办

如果那天参加过尾张老师公益课的听众们会不难发现,在日本,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组委会”里,基本已经涵盖了整个学校的生态:在日本的学校,班级通常分为几个组(一般由5、6个人构成的小组),共同分担班级日常的各项活动,活动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除我们之前提到的午餐配餐以及扫除之外,还有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

此外,每日轮换一次或者每周轮换一次的值日生/值周生要承担班级里当天的日常工作。工作内容也多种多样,如主持课外活动、传达联络事项、书写班级日志等等。

在班级里,班委会成员分担管理班级的各种具体工作。班委除了图书委员(管理班级图书)、宣传委员(编辑班报)、保健委员( 照顾受伤及身体不舒服的同学) 之外,还有分发复印资料、准备课堂录像带等学科代表。

日本一小学正在举行委员会活动

此外,5、6 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分属于各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这些委员会分别是园艺( 管理花坛)、广播( 进行校内广播)、整备( 管理遗失物品等)、保健(开展一些促进健康的活动)、运动( 负责运动会的筹备)、图书( 管理图书室的书籍)、集会(负责筹备全校性的集会)、饲养(管理饲养棚)、宣传(编辑校报)、午餐(午餐的联络事宜)、策划(策划全校性的活动)、代表( 商讨全校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与我们目前中国学校的设置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虽然有班会,有委员,但是通常的做法都是老师下达了一个目标,学生一起去执行。虽然这样也不错,但毕竟题材、活动的选取都是出自教师与学校,真正从学生出发的点子还是不多。自然也就难怪有些活动下放下来,学生们感到的多是负担,而鲜有人去“挣领”任务了。

其实,这些学生自发成立的委员会,又何尝不是一个个项目制学习的好机会?与其让老师们天天开会绞尽脑汁创新课程内容,不如从这些既有的小团队里找寻各自学科与其小组的融合点:这样的教学灵感随着学生的需求常新常有,如果老师融合的好,让我们的课程与真实的校园生活相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以班为单位,而是可以解决跨年级、跨学科的问题。现在人人都说项目制学习落地是个难题,殊不知有时候做到它也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