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犯错,就应该教育。不教育不让孩子道歉,只会纵容继续犯错,直至大错。”上海西西弗书店的侵犯事件再度引发“性教育”的呼声。
本周六(5月30号),顶思也将与教育界知名学者畅谈性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编 | Coral
抱歉,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您的名字,这里我暂且称呼您为姐姐。
在过去几天里,那条被网友愤怒的言论所裹挟的新闻,相信您和您的家人也关注到了。
您的孩子在上海某书店里触摸一个女孩身体,并诱骗女孩舔其下体,那个女孩只有五岁,她可能刚刚识字,可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
无论如何,事情经过被摄像头拍摄了下来,被女孩父母发现。
愤怒、屈辱、悲伤,我想女孩父母看到那段视频后,心情一定是复杂且沉重的。他们想要一个道歉,但您拒绝了,并说“女孩是自愿”的。
我不知您为什么要这么说,也许是出于恐惧,也许是觉得丢脸而给出的逃避式回应,也许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但无论出于哪一种理由,您面对此事的轻慢态度,不仅是对受害女孩及其父母的二次伤害,它们也极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将您的孩子亲手推向深渊。
这些天,我一直关注着此事的进展,我知道女孩父母已经委托律师走程序了,我还知道,即使女孩一家诉诸于法律,但由于您的孩子只有十岁,他不会受到惩罚,最多是一句迟迟而来的道歉。就连这道歉,我们都无法确定它是真心的,亦或是出于法律强迫的惺惺作态和言不由衷的表演。
网络上的批评声,相信您也有所关注。
“教出这种烂孩子,这爹妈应该分类到有害垃圾。“这是作家马伯庸说的。
“小孩子犯错,就应该教育。不教育不让孩子道歉,只会纵容继续犯错,直至大错。”这是作家江波说的。
这些评论可谓字字诛心,但它们何尝不是苦口的良药,尤其是那句“不教育,只会纵容继续犯错,直至大错。“
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父母的袒护和宠溺,造就过太多的悲剧。在此,我给您讲诉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台湾女星狄莺的儿子孙安佐。孙安佐长相清俊,从小多才多艺,18岁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在2018年,却扬言要在校园扫射而被警察逮捕,后者从他家里搜出手枪、和超过1600发的子弹。孙安佐面临的不仅是牢狱之灾,还要被美国当局驱逐出境。
孙安佐的犯罪背后是狄莺和其先生对儿子肆无忌惮的宠溺。在一次节目中,狄莺甚至把儿子比作皇帝,向主持人展示自己对儿子的疼惜,“12岁才断奶,15岁还要抱着妈妈睡。”
另一个例子是广为人知的“李天一案”。
李天一,是从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人大附中、美国Shattuck-St. Mary's School(沙特克圣玛丽学院)冰球学校,他从小接受的都是顶尖的精英教育,父母对他的期望是“拿诺奖,要当大人物”。
然而,这样的“大人物”在18岁时却犯下强奸罪。在受害者报警后,李天一的父母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向受害者道歉,反而花高价请律师进行无罪辩护,这一行径在当年惹恼了很多人。最终,李天一被判刑10年。
“海恩法则”有一个很著名的定律: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李天一的犯罪何尝不是呢?有媒体报道,李天一在14岁生日时,他的母亲送给了他一辆宝马车。此后,他经常开着宝马车无照驾驶,9个月违章32次,当中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而在臭名昭著的强奸案发生前,李天一和朋友开着宝马车殴打了另一个别克车车主,致使对方共缝了11针。这件事最终以双方家庭的和解而收场。
我想,在李天一第一次犯下错误时,他的父母就进行严厉批判和惩罚,或许不会导致这个家庭的悲剧。是父母的一次次纵容和没有底线的宽恕,将儿子亲手送进了监狱。
孩子的是非观和人生观,都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里。我想,您也不想您的孩子成为下一个孙安佐或者李天一吧?
有一条评论,不知道您有没有关注到。有网友说,怀疑您的孩子“不是第一次这样做”。
从视频里看,您的孩子神情淡然、动作几乎一气呵成。一个十岁的孩子在公共场所猥亵一个小女孩,他从哪里获取的性信息?是否是第一次?和他住同一个小区的女孩,同校的女孩们都好吗?这是网友们的担心。
如果您此刻及时教育并严厉地惩罚,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这是犯法的,这不止是在帮您的孩子,也是在帮助其他的女孩。
您的孩子今年10岁了,正处于形塑自己的人生观,探索世界,探索性知识的年纪。萧伯纳说,“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成为伪科学”,除了真诚的道歉,严厉的惩罚外,您或许还要花时间和孩子进行一场关于性教育的对谈,不要让色情小说、低俗电影、黄色网站成为您孩子获取性知识的来源。
这些“亡羊补牢”式的措施,都是在拯救您的孩子。
行文至此,我对您的信也写完了。接下来的内容,我想写给其他所有家长看。
北京市妇联曾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74%的家长回避和孩子谈性。不知道作为父母,此时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属于那74%的多数派,还是属于剩下26%的少数派。
我未婚,没有养育小孩,但我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里,“性”在我家里从来都是闭口不谈的话题。
上个月,在博主“贴着创可贴的太史毛球”讲诉了自己童年被表哥性侵的经历后,她一夜之间收到了4万条私信,评论区有着太多让人痛心的讲述和独白。
这其中,让人揪心和难过的不仅是事件本身的狰狞和丑恶,还有部分父母在面对此事的漠然和无动于衷。
台湾作家林奕含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下了一本沉痛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回溯主人公的自杀悲剧时,她的笔下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中,似乎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性是肮脏的,性是羞耻的,性是上不了台面的,这是很多家长甚至孩子对性的认知和抗拒,这导致有些孩子在明知自己受了侵犯后,也不敢对父母讲诉;这导致很多家长在明知自己的孩子遭受侵犯后,却选择“打马虎眼“。
我最好的朋友,在初中时在公交车上被人猥亵,当时她告诉了母亲,母亲却什么都没有说,她当时既委屈也愤怒,愤怒于母亲的漠不关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体谅母亲当时的行径。
“中国就是一个性压抑的社会,我当时告诉她那件事情时,她表情挺尴尬的,或许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她也是在这个性压抑的社会走过来的。”
不仅是家庭层面,整个社会对性的抗拒也让人担忧。
2017年,有一本名为《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在出版后,因为被炮轰尺度过大,少儿不宜而导致下架,即使这本教材从配图、文案内容,到性知识,各个方面都可圈可点。
“性知识应和其它科学知识一样,被自然、准确地传递给儿童,让儿童感觉到认识生殖器官跟认识身体的其它器官一样,而且只有准确认识,才懂得保护“,这是教材编写者(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在当年面对批判声时的回应。
遗憾的是,这样一本难能可贵的教材却因为社会对性的偏见而被迫下架。而整个社会对性的越漠然和讳莫如深,越会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譬如我上文所讲诉的孩童性侵,譬如青少年怀孕,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往复。
那么,作为家长,关于性教育,我们具体该如何操作呢?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一、帮助孩子认识隐私部位,确定器官边界。
很多家长都会纠结应该什么时候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其实这是一个嫌早不嫌晚的问题,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
在孩子2岁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朦胧的性别意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坦诚地告诉他们,“这是你的手臂,这是你的肚子,这是你的胸部,这是你的阴部(阴茎),胸部和阴部(阴茎)是任何人不能碰的,你也不能碰其他小朋友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