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150年历史的顶级英国私校把唯一海外校建在了中国,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源: | 作者:Mina | 发布时间: 2020-06-15 | 1338 次浏览 | 分享到:

英国私校一直以来被人看作“精英摇篮”,是身份、社会地位的象征,塑造优秀品格、坚韧性格的“炼炉”,顶尖私校更是通向世界名校的快车道。


如今,这所150年悠久历史的英国传统公学,在中国开办了其海外的唯一校区,并计划在今年9月开学;加之其背靠粤港澳,很有可能撼动整个大湾区的国际教育生态。



文、编|Mina

英文当中有一个词,叫resilience,中文多译为心理弹性,即当人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够复原的能力,又称心理复原力。有些时候,我们也把这种抗挫折能力定义为逆商。


智商和情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而逆商则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高度以及TA在未来能够走多远。正如任正非说过的那样,“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他日能有多大的成就,你只需要看TA身处逆境时的表现即可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这种抗挫折能力需要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也在为这样的教学目标做着努力。但在实践中就会发现,如何定义挫折?怎样把握这个度?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展开培养?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详解。


拥有着150年历史,英国顶尖IB学校斐特思公学(Fettes College)深谙此道,把全人教育与抗挫折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其秉承的英国顶尖私立校寄宿学院制所带来的集体互助氛围,则更是世人眼中这些“精英摇篮”锻造坚韧品格的秘密法宝之一。


前不久,顶思就与斐特思公学在海外的唯一校区-广州斐特思公学两位中英校长Marco Longmore先生与李家瑞博士展开对话,就英式教育、全人教育、以及英国私校进中国的具体融合做了深度探讨,其中也不乏各种意见的相互碰撞。






Fettes College



顶思:基于两位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验,对于英式教育与英国文化,您有什么切身感受及收获,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Marco:我眼中的英式教育有两个关键词:holistic education (全人教育)和resilience(心理弹性,又称心理复原力)


全人教育一直以来是英国顶尖私校广泛认同和实践的一大理念: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完整、整全的人,是对教育人文性、科学性、完整性的追求,它更注重人心灵和精神的发展。这与斐特思公学传递的文化一致:孩子们在学校里会经历美好,但有时也会经历挫折与不尽人意。


举例来说,他们会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友谊,但有时也会失去友谊,这些都是塑造性格的过程。我们认为,孩子们社会情感的发展和智力健康发展同等重要


而resilience-心理复原力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更为关键。一个人在经历失败、挫折后的表现,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和广度。我希望广州斐特思公学的学生们也能够具备在这种强大的心理韧性,拥有与面对困难、挑战时的抗击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李家瑞:说到英式教育对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我感同身受。我曾在剑桥大学有着14年的学习深造经历,这所顶尖大学带给我切身的体会就是要学会坚韧与刻苦。它不是什么具体的校规、条条框框,而是周围优秀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成就的一种氛围。当你得到世界顶尖的学习机会,与世界顶尖的人才在一起合作、生活、学习,你不会允许自己懈怠


当然,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竞争也是残酷的。我所在的班级起初共有109个硕士在读,到最后只有7个人可以进入博士学位学习阶段。当你回顾之前拼尽全力克服困难,最后获得成长的这段经历的时候,你整个人都会得到升华。


顶思:现在的孩子们大多生活环境优渥,怎样在操作层面去把握挫折教育的度?具体我们怎样去培养这种能力?广州斐特思公学是怎样做的?


Marco:我曾经也在中东地区有过英国私校海外创校的校长经验。对于“养尊处优”生活环境下的孩子并不陌生,包括在英国,孩子们也都是家庭之中最宝贝的那个,这一点我很能理解。其实挫折教育不是一味的提供困难,而是希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得到一些合理的压力



我在与广州斐特思公学的团队就课程、校园文化设计的时候就提出,我们要驱使这些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逼他们自己一把。小到学会自己铺床、自己洗衣服,到学会对自己作业的deadline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他们遇到困境的时候,老师也不会告诉他具体怎样去做,而是在一旁支持。我们会
在鼓励与支持上达到一个平衡


帮助这些孩子拥有一个从困难-克服困难-享受喜悦-建立自信的完整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



顶思:其实不少学者都曾经提到,心理韧性的养成与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分不开的,这需要安全感与感知幸福的能力培养。


Marco: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其实一直以来,斐特思都秉承着快乐教学的理念。因为安全感、幸福感是学习的源动力。如果学生们在校期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在他们成人走向社会之后,会继续热爱学习的。


顶思:那么在斐特思公学,或是广州斐特思公学,具体这样的理念体现在哪里呢?


Marco:这种安全感和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斐特思的“家园制管理”斐特思公学是英国顶尖的寄宿制学校,House学院文化也是英式顶级私校的传统特色。House精神鼓励超越年龄与性别的友谊,也会发扬内部竞赛的传统。学生们通过各自所属的学院获得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庆祝喜悦。我们也希望把这种文化理念搬到广州斐特思公学。


李家瑞:没错。在广州斐特思公学,我们的宿舍实行的是混龄制,学校让高年级优秀的学长担任监督管理的职责,帮助低年级学生适应新环境,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并且能起到良好的标杆作用。而低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和不同年龄的人相处,更加开朗合群。他们会培养起深厚的友谊。


Marco: 《哈利·波特》大家看过吧?里面的学院制就是这种文化的一个比较直接的观感。大家荣辱与共。这是大多数苏格兰私校的传统,英国私校很多都是这么做的。


顶思:我还知道斐特思公学还是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灵感源泉。想必我们的读者此时也会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认知了。



哈利波特:格兰芬多学院


顶思:这就谈到了广州斐特思公学的寄宿制教育。寄宿制确实能带给学生诸如集体意识、团队合作、人际关系方面的锻炼,但与此同时,也许也会有人担心寄宿制可能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性格孤僻、甚至存在校园霸凌隐患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家瑞:这就是我们说的,如何营造安全感


我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在广州斐特思公学,每个House学院男女生宿舍是分开的。我们就拿女生宿舍来说,每个女生宿舍会有一个女舍监,还有一个助理舍监,管家有一个,管家助理有两个,清洁人员有两个。同时,每个House还会对应10-12名老师,这些老师不单纯负责宿舍事务,他们就是平时教授课程的老师。他们会轮班在晚间辅导孩子功课、或是交流、倾听孩子们学习以外的诉求,并且他们会与学生们同住。


顶思:有点像唐顿庄园与哈利波特魔法学院的混合体:管家式服务+学院教授全方位提供支持。


唐顿庄园:以英国的贵族阶级为背景的时代之歌